#教育听我说#2014年至今,新高考选科改革已经持续推进七年时间,选科模式也由“3 3”过渡到“3 1 2”,物理和历史被推上第二梯队,物、史两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位发生变化。

为了适应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新形势,每个学科的教材都重新进行了编修,历史学科也不例外。

4分钟看懂高考历史(如何高效学历史)(1)

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标

历史新教材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大致有以下四点变化:

第一,教材理念变化。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炼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因此,新教材的编写不仅紧紧围绕着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处处渗透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教材体例变化。新教材一改原有的专题史体例(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重新采取了通史体例(以时间为线索,分述中外古今历史发展脉络)

第三,教材内容增加。新教材知识容量增加,叙述更加精简,材料更加丰富。一线教师使用后的最大感慨就是:内容上不完。

第四,教材组合变化。旧教材是“三本必修 六本选修”,新教材是“两本必修 三本选择性必修 两本选修”。

4分钟看懂高考历史(如何高效学历史)(2)

部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图示为两本必修 三本选择性必修。

教材发生巨大变化,一线师生都有些措手不及。那么,选择了历史科目的学生,该如何高效学好历史呢?

答案是: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学习。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学生如果能够牢牢抓住五大核心素养,那么就抓住了历史学习的“七寸”。

很多学生反映,进入高中以后历史考不了高分。原因何在?因为死记硬背和考前突击的方式方法早就适应不了高中历史学习的需求了。

换言之,真正的历史学习是十分讲究逻辑思维的,没有思维、不动脑筋,百分之百学不好历史。所谓的历史逻辑思维,提炼出来就是核心素养。

为什么抓住核心素养就能学好历史呢?我们逐一来看一下。

4分钟看懂高考历史(如何高效学历史)(3)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第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揭示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其主要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基本内涵。

可以说,理解和灵活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分析和认识历史,高中阶段的大部分知识都能迎刃而解。

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小农经济的关系。

4分钟看懂高考历史(如何高效学历史)(4)

唯物史观结构示意图

小农经济的基础是铁制农具、铁犁牛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本身具有脆弱性、分散性等缺陷。

因此,小农经济的存在本身呼唤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能够举全国之力来保护生产力的发展、保障土地私有制、维持正常生产免遭天灾人祸影响,于是中央集权应运而生。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中央集权形成后,就开始调集全国人力物力保障小农经济的稳定发展,因为那是它存在的根基。所以就有了各种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就有了长城等大型防御工事的修筑,就有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这就是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以此为例证明,抓住唯物史观,就抓住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思想。

4分钟看懂高考历史(如何高效学历史)(5)

牛耕

第二,时空观念。每一件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人物、每一个历史现象都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时空之中的,不能脱离对应的时空条件去分析和认识历史。这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很简单,因为冷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新中国为了迅速站稳脚跟,必须要选边站队。这是特定的时空条件决定的。

时空观念最容易理解,但往往也最容易被忽略。因为每个人都有主观意识,尤其喜欢以现代的认知角度看待历史。

例如,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已经进入封建社会,但周边很多少数民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所以会出现女子丈夫死后,又和小叔子结婚甚至和自己的孩子结婚的例子。西汉时期的匈奴、隋唐五代时期女真等等都是如此。但学生却觉得不可思议,不合常理。这就是典型的带入了现代的认知和思维去看待历史。

因此,必须要重视时空观念的培养,才能真正走进历史,从而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

4分钟看懂高考历史(如何高效学历史)(6)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第三,史料实证。历史已经过去,我们没有直接经历,并不可能凭空知道历史真相如何。所以,历史研究全靠史料,脱离史料就不存在历史学。因此,要想学好历史,必须学会辨别史料真伪和价值,学会提炼、归纳、概括史料信息,最后利用史料认识历史。

要做到史料实证,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尤其是阅读文言文。涉及到中国古代史的史料,大多以文言文形式出现,如果连史料都读不懂,谈何提炼信息、得出认识?

此外,史料实证传达的观念,就是证据意识。有几分史料说几分话,做到不夸大,不误解,不伪造,方能确保得出相对客观的历史信息、历史知识、历史认识。

4分钟看懂高考历史(如何高效学历史)(7)

史料实证分解

第四,历史解释。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得出认识、客观评价他人的历史认识,都属于历史解释。

例如,西周分封制指的是周天子将土地与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又称“封邦建国”。那么,分封制对西周政治带来什么影响呢?起到何种作用呢?这就涉及到历史解释。

相较于其它几点,历史解释较为抽象,但学生随着历史学习的深入,潜移默化之中会慢慢培养起来。这种由知识到认识的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万万急不得。

4分钟看懂高考历史(如何高效学历史)(8)

分封制示意图

最后,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基础教育阶段历史学习的根本旨归。就是要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自豪感,同时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志向。

因此,一个学生如果发自内心的保持着对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认同与归属,并在历史学习中加固这些观念,那么,更能在强调主旋律的时代背景下,学好历史。

4分钟看懂高考历史(如何高效学历史)(9)

总而言之,“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学习需要学生真正动起脑筋,钻进历史之中,涵养核心素养,只有如此,才能致胜新高考。

最后,祝愿每一位奋战在知识海洋里的学子能够不负韶华,圆梦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