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汉字是否简化过度了(为什么要简化汉字)(1)

中国作为世界最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以及先辈留下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因为中国有着自己的文字,在原始社会时期就诞生了属于中国人民的文字。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草书到行书,不管在古代是什么字体,简化之前的汉字都可以称之为“繁体字”,现代一般书写的汉字,即繁体字简化而来。

虽然如今简体字使用得很好,但是简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今天来探究一下汉字的简化过程。

简化汉字是否简化过度了(为什么要简化汉字)(2)

为何要简化汉字

1,易于吸收学习

文字是用来记录和传递知识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传递本身的意义,而古时候的繁体字大多数是先讲究字形和字的本意,当然也包括传递知识,但是忽略了便于学习和吸收的问题。

在古代也许不需要人人都认识汉字,只是当官的和一心考科举的人才会认字,但实际上跟字体复杂难记忆有着重要关系,即使记住了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实现的。

例如这两年在网上流行的汉字生僻字,面对十几个复杂的生僻字就有些难以招架,如果没有简化之前,人们要面对的是所有的文字内容里含有不少的生僻字,这样学习效率会降低很多,而且需要花费的时间反而更长,因此汉字简化是有利于吸收和学习的。

简化汉字是否简化过度了(为什么要简化汉字)(3)

2,古代就已有简化的演变

简化汉字并不是现代才开始的,早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简化汉字,最古老的简化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

例如“云”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是书写为“云”,只是发展到后来,“云”字不再只是象形意义,还有一个意思,即“古人云”的含义,因此古人为了区别,在“云”字上面家一个雨,用来表达云朵、云雨等,“云”则用于表达“说”的意思。

同时,根据出土的文物资料和史料记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第一次全面简化汉字的进程时,发现有30%左右的古代汉字是与现代简化汉字是一样的。因此根据古代的记录作为依据,让现代的汉字简化工作更为轻松一些。

简化汉字是否简化过度了(为什么要简化汉字)(4)

3,汉字是为了使用

在仓颉造字之前,人类用绳子记事或计算,后来随着人们要记录的事情太多,再用绳子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绳子,所以仓颉造出了方便人类的文字。因此,创造出汉字是为了更方便自己的生活,不是为了复杂自己的生活。

繁体字放在古代能流传下来,首先是因为古代需要学习的信息要少很多,其次是因为古代考科举的人十年如一日地苦读才出的结果,但是在现代不是所有人都能十年寒窗苦读。

而且不是只为了读语文,还要学习其他诸多学科,总不能在学习化学时还要经常去查询某个字应该怎么读,又具有什么样的意思,这样岂不是与当初创造汉字的意义相悖!

同时方便从未读书识字的人们能更快地入门,所以简化汉字,完全是大势所趋,是汉字发展到现在的必然结果,因此国家通过统一的简化汉字的工作,方便普罗大众使用汉字。

简化汉字是否简化过度了(为什么要简化汉字)(5)

汉字在现代的第一次简化

1,建国前已在进行时

其实早在建国之前,近现代时期就有人提出全面简化汉字,在公元1909年,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陆费逵先生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一篇论文,呼吁全社会应该使用简体字(当时叫俗体字);

公元1922年,陆费逵先生再次在报刊上发布提倡使用简体字的论文;

同年,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先驱者-钱玄同先生在当时的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简化汉字笔画,并在此会议给出具体方案,得到与会者陆基、黎锦熙、杨树达三位先生的支持;

之后从公元1928年开始,一直到1937年,有7次有关简化汉字的行动或直接出方案。

简化汉字是否简化过度了(为什么要简化汉字)(6)

2,第一次简化汉字开启

建国后的第二年,即公元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的教育部直属部门社会教育司编制出《常用简体字登记表》;接着在1951年,再根据简化汉字中“述而不作”的原则,拟定出《第一批简体字表》,共收简体汉字555 个;

并在1952年2月5日,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又在1954年年底,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在《第一批简体字表》的基础上,拟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共收字798个,其中简化偏旁的有56个,还废除了400个异体字。

简化汉字是否简化过度了(为什么要简化汉字)(7)

1955年7月13日,国务院又成立一个名为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的专门机构,同年的10月份,在上述草案的基础上减字,变成515个,简化偏旁的也减少为54个;

1956年1月28日,草案正式成为《汉字简化方案》,并在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上通过,并于1月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面向全国推行。

之后在1964年5月,文改委在原有基础上,出版了《简化字总表》,此总表分别把不作偏旁用的、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偏旁用的、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进行分类,总共2238字,至此标志着现代的第一次简化汉字工作宣告完成,这些字即现在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

简化汉字是否简化过度了(为什么要简化汉字)(8)

“二简字”为何被废

1,何时进行的第二次简化

所谓“二简字”,即第二次简化的汉字。在第一次简化汉字的工作才完成没多久,就进入特殊时期,即文革时期,当时很多人认为第一次简化汉字的工作不够彻底,还存在落后思想,理由是认为距离解放前的时间太近了。

于是一部分人在当时立马作出行动,准备纠正第一次汉字简化后所残留的所谓的落后思想,所以他们提出应该进行第二次简化汉字的工作,而且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在1972年,总理亲自主持第二代汉字简化工作,在经过多方努力和专家们的商议之后,便将第二次完成的简化汉字推向全国,因此这次的字体被人们称为“二简字”。

简化汉字是否简化过度了(为什么要简化汉字)(9)

2,“二简字”为何被弃用

首先,是因为过于简单,不仅失去汉字原有的基本象形意义,而且还没有了美观和汉字世纪具有饱满度,例如铁道游击队中的“道”和“游”,用“二简字”来书写,即“道”是走字底➕刀,“游”是三点水➕尤;

又例如“萧”和“肖”本是两个字和两个姓,但是在“二简字”中成为一个字;

又例如英雄的“雄”变得只剩下左半边-厷。

还有很多看上去完全没有美观和基本象形可言的极度简体字,在此不赘述,总之这些文字完全失去了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意义,而且很多专家也认为,二简字属于过度简化,丢失了汉字的美感与精髓,所以注定被淘汰。

简化汉字是否简化过度了(为什么要简化汉字)(10)

其次,“二简字”原本是为汉字拼音化做准备,但是汉字跟西方的语言是两回事,因此汉字拼音化世纪完全不适合汉字。

例如磨、膜、魔、模等都是同样的发音,如果用拼音文字去表达汉字,只会让学习的事情复杂更多,这反而是一种退步,因此“二间字”只有淘汰之路可以选择。

其三,因为日本的片名。日本的五十音图原本就是从中文里面东拼西凑,然后形成自己的音图(可以理解为日本字母),再通过音图组合成日语当中的单词;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像日本的文字,感觉不太适合,最终“二简字”被淘汰。

简化汉字是否简化过度了(为什么要简化汉字)(11)

综上所述,中国汉字的简化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简化也不是毫无原则地去进行,不能为了“简化”而“简化”,如同第一次简化汉字所用的原则之一“约定俗成,稳步前进”。

因此,脚踏实地地推动着汉字慢慢向前发展,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真的再发生一次汉字的演变,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