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赋经典名言(人间要好文王璨辞赋漫谈)(1)

人间要好文 王璨辞赋漫谈:《登楼赋》

文\钟百超

王璨(177-217),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者。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称为“七子之冠冕”。

钟嵘《诗品》对王璨的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其源出于李陵。善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钟嵘认为,王璨诗歌风格的源头来自李陵,其特点是善于唱出悲伤的歌词,文采秀美但气势较羸弱。在曹植和刘祯之间另外形成一种风格,其成就比陈思王曹植不足,而略胜于魏文帝曹丕。

王璨作品分前后两期,归顺曹操前多写汉末战乱、流落荆州的羁旅伤怀和壮志难酬之恨。归曹后多写随曹出征感受,歌颂曹操英明神武,表达效力曹氏意愿以及战士感伤。前期风格悲怆,后期风格悲怆而昂扬。诗歌以《七哀诗》为最著名,而赋则以《登楼赋》为代表作。

王璨的父亲王谦,为何进长史。王粲少有异才,董卓之乱起,随父西迁西安,深受蔡邕赏识。十七岁避乱荆州,依刘表十五年,因其貌丑体弱而不被刘表重用,郁郁不得志。建安九年(205)秋,时年28岁的王粲在荆州登上麦城城楼,纵目四望,写下了《登楼赋》这篇传诵不衰的名赋。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赋开头两句点出了登楼的时间和目的,并以“忧”字奠定了全文悲怆感伤的基调。“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接着描写麦城城楼所处的地理环境,地势开阔平坦,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匹敌,作者用“显敞”予以高度概括。然后描写四周的形势,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楼北是地势较高的广袤原野,楼南是地势低洼的低湿之地。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西连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这里对环境的渲染,突显土地的开阔,地形的复杂,河流的交错,以及物质的丰饶。作者描写美丽的景色,实际上是为抒发思乡之情做出铺叙,并以此反衬自己内心的愁苦。“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很自然,笔锋陡转,道出了自己矛盾的心态,环境虽然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哪里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这里,作者巧妙地把思乡之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即景生情,却又不因景而忘情,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情思。

登楼赋经典名言(人间要好文王璨辞赋漫谈)(2)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第二段开头,作者补叙自己流浪他乡的原因、度过的光阴,并进一步抒发对故乡的怀恋之情。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随后,一面遥望远方,一面又借景抒情。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而敞开衣襟。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xì)显而越吟。”登临城楼,举目远望,感慨难忘,于是不禁又想起了孔子、钟仪和庄舄的故事。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仍说家乡越国的方言。为什么提及这些人物呢?“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原来,作者无非是借助这些历史人物,表明自己的心迹:一个人离开故乡,不管富贵贫穷,依然难忘故乡,乡情难改。

登楼赋经典名言(人间要好文王璨辞赋漫谈)(3)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登高怀远,其实是一种表象,作者无非是借登楼排遣内心的苦闷,一方面念及时光的流逝,不知等到什么时候天下才太平。一方面多么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一个知识分子,除了家国理想,还有什么可以令他忧虑的呢?“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xiè)之莫食。”担心自己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这才是忧虑之所在。“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qù)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接着,作者又对环境做进一步的描写,并借助环境衬托自己内心的痛苦。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dāo dá)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最后又一次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状态。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怅惘难平。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登高怀远,借景生情,由情言志,是我国古代文人文学作品的基本布局,王璨也不例外。一个流浪他乡、寄居人下、怀才不遇的士子,唯有借登高之际,畅叙幽怀,而《登楼赋》则是最好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这种感叹身世的情怀和学以致用的人生取向。直抒胸臆,凄楚悲怆,也完全符合了王璨作品的一贯风格。该赋结构简洁,语言隽永,情景交融,自然浑成,读来让人心酸,令人同情,际遇相若者更会感同身受,不愧为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

登楼赋经典名言(人间要好文王璨辞赋漫谈)(4)

皇天不负有心人,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军南下,刘表卒,王璨劝刘表儿子刘琮归降曹操,得到曹操器重,并任命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又迁军谋祭酒。建安十八年(213),魏国建立,拜王璨为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7)随军征吴,病卒于返邺途中,年四十一岁。曹植为其作《王仲宣诔》,更有甚者,曹丕令赴葬者各学驴鸣叫一声为王璨送行。在建安七子中,王璨的官爵最高,最受曹氏夫子尊重。

在挥写《登楼赋》的时候,处在彷徨绝望之中的王璨,或许没有想到终有一日会时来运转。但是,命运往往就是如此,只要不放弃,终究会有实现壮志的时候。王璨是幸运的,但是,有些所谓的理想,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有什么比《登楼赋》更让其名垂后世,更具有历史价值!一个文人,并非都能实现个人政治抱负,倘若能写出一篇千古文章,也算是对得起“文人”的称号了。

登楼赋经典名言(人间要好文王璨辞赋漫谈)(5)

《登楼赋》原文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登楼赋经典名言(人间要好文王璨辞赋漫谈)(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