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都会有天才式人物,而汉朝这样的英雄人物似乎更为密集,但他们的结果往往令人惋惜。
从汉初的天才军事家韩信,到勇冠三军的冠军侯霍去病,再到汉昭帝刘弗陵各个都是名流青史的天才人物,却都没逃过悲情的命运。
韩信年仅35岁被吕后活活刺死并夷灭3族,汉昭帝21岁撒手人寰,因未留下子嗣,皇位传给了先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的手中,相比于前两者,史书上一生未婚的霍去病为何有一个儿子两个孙子呢?
霍去病死因迷雾重重
少年将军封狼居胥,相比于他彪炳史册的功绩,霍去病的身世似乎有些上不得台面,他是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从小被父亲抛弃跟着母亲卫少儿长大,成为骠骑将军后才得以和父亲相认。
因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看重,卫家平步青云,卫青凭借姐姐的引荐和自己的功绩登上大将军的宝座,霍去病受舅舅卫青的影响也在军事方面崭露头角。
年仅18岁,霍去病被任命为剽姚校尉,带兵出击匈奴,第一次统兵斩杀匈奴首级2000多人。
21岁时,率领骑兵5万深入漠北两千里,大破匈奴军队,一路将匈奴逼到今贝加尔湖畔,斩首匈奴士兵70443人,俘虏匈奴首领及重要官员83人。
回程时路过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史称封狼居胥,从此名垂千古,让匈奴谈之色变。回到朝廷被封为骠骑将军,一时间风头无两。
21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可想而知他以后的仕途将是何等辉煌,然而天不随人愿,仅仅3年后,24岁的霍去病去世了。
史书对霍去病的死因无过多解释,后人猜测霍去病功高震主,当时威胁汉朝安全的匈奴被其大挫,短时间内不会恢复,其他外族势力根本没有能力和汉朝相抗衡。
对于年轻气盛且功劳卓著的霍去病该何去何从,汉武帝在心中一定有自己的衡量。
有关霍去病死因的说法之一便是:敌国破、谋臣亡,霍去病出击匈奴是汉武帝的杀手锏,但匈奴国破这个少年将军对于汉武帝本身也是一种威胁。
霍去病的大司马骠骑将军,已经属于汉朝武官的顶峰,再往上实在没有什么能封赏他的,而此时霍去病意气风发,在朝中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汉武帝虽是一代枭雄但放一颗定时炸弹在身边谁能睡得踏实,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让其永远消失。
其二是得病而死,霍去病出击匈奴采用最多的就是突袭战,往往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这一战略对己方的要求就是轻装上阵,尽量减少繁重的装备。
因此霍去病出击匈奴腹地很少携带物资,连兵器都尽量选择轻便的,一般是攻下敌人后占领敌军物资。当场宰杀牛羊烹食,就地取水饮用。
敌人正是利用他的这种习惯,将病死的牛羊投放进河流上游污染水源,在下游取水的霍去病因感染病菌,苍凉荒漠中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活活病死。
其三是汉武帝早期埋下的雷,霍去病曾为给舅舅卫青报仇,在汉武帝面前公然射杀名将李敢,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报私仇,还是对皇权的蔑视。
当时武帝非常器重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追究其责任,但霍去病封狼居胥后,汉武帝深感压力,便悄然利用此事向霍去病下了手。
霍去病真正的死因世人不得而知,但驰骋疆场的将军24岁英年早逝,不得不令世人怀疑。
没结婚何来一子两孙?多年征战沙场,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振聋发聩,在目前可查看的史书上确实对霍去病的感情介绍一片空白。
但历史却记载了他的儿子霍嬗以及两个孙子霍山和霍云,那他们真的是霍去病的骨肉至亲吗?
这个还要从古人的婚姻制度来探讨,霍去病确实没有娶妻,血气方刚的年纪,与娶妻生子相比,开疆拓土保家卫国是他更向往的。
无论在什么年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植根于长辈的思想观念中,霍去病也免不了被家里催婚,母亲眼看着同龄人子孙满堂急得不行,少年也是有脾气的,不灭匈奴誓不成家,母子俩僵持不下。
好在汉朝已有纳妾制度,母子俩各退一步,可以先不娶妻留下子嗣便好。
常年征战在外鲜少归家,霍去病去世前只有小妾生的一个儿子名叫霍嬗,霍去病去世后儿子继承他的爵位,也算是光耀门楣了。
不过霍嬗并没有遗传到父亲强健的体魄,自出生时便没断过药,年仅10岁便撒手人寰了,霍去病这一支算是走到了尽头。
古人非常重视家族香火传承,家族一支没有儿子传承香火便可以从旁支过继男丁继续传承。
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当时有2个儿子3个孙子,他不忍弟弟死后无子供奉,便将自己的两个孙子即霍山霍云过继给了霍去病,两人呈荫皆被封侯。
霍山和霍云承蒙大爷爷的军功封侯,可想而知生活有多肆意,但正是这种肆意让两人得意忘形,惹来大祸。
霍山和霍云是典型的纨绔子弟,毫无长处只懂得吃喝玩乐,仗着官职当街强抢民女,殴打百姓。
此事传到皇帝耳中,汉武帝并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人,立即收回了对两人的封赏贬为平民,论罪处死。
至此霍去病一脉再无后人,可怜一代英雄落幕。有人说霍去病的一生前期有多耀眼后期就有多哀婉。
君臣关系总是一种微妙的平衡,一旦一方过于显眼另一方总不能坐以待毙。
结语:霍去病英年早逝之后,有人为他感慨,大漠苍凉兵戈铁马,稚子将军勇闯敌营;有人为他庆贺,边境安定富足安康,少年虎将封狼居胥;更有人为他惋惜,无妻少子满院凄凉,功高震主子孙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