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在街头发现一个头戴大红花浓妆艳抹的男人,千万别觉得是娘娘腔,行为艺术或者你心中的有毛病~人家也有可能是在体验传统习俗哦!

2000年,我国在湖北枣阳发现了一处墓葬都是封君以上规格极其文物价值极高的国家级文化瑰宝的远在春秋时期的楚墓群,被称为9连墩一号。其它价值连城的文物我就不讲了,但讲一件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梳妆盒,

古代男人俊美标准(古代男人更骚气)(1)

梳妆盒

该梳妆盒精致小巧,这件小东西是由两块木板雕凿铰结而成,梳妆盒外部的图案非常非常漂亮,盒面以蔑青镶成外框,蔑黄嵌出几何纹图案。盒内相应部位凿空,分置着铜镜、木梳、刮刀、脂粉盒和小木梳。铜镜颜色斑驳,带有绿色铜锈。这个梳妆盒非常“便携”,能像现代女士的梳妆盒一样可以合盖,体积也比现在的大不了多少。盒子的上下各装一个可伸缩的支撑,以便使用时承镜。 除了功能齐全外,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只精致的梳妆盒,其主人竟是一位男性。

如果说主人手无缚鸡之力也就罢了,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汉初长沙国的高级军事将领,一五大三粗的武夫,其中众多的陪葬品中,也发现了有四个盛放梳妆用具的漆奁,奁内分别装有梳具、妆具、冠与冠缨!

古代男人俊美标准(古代男人更骚气)(2)

梳妆盒

换言之,我们常常用明眸皓齿,意思是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实际上古人会经常用这个词来形容男子之美,换言之,古时的男子也非常臭美,很注意修饰外表,经常用刮刀修鬓角、刮胡子,并常常用胭脂修饰肤色,就像今天的女子天天要擦粉涂脂描眉画眼才能出门是一样一样的。甚至不夸张的说古代男儿起妆来,比女子也不遑多让。

就说涂脂粉,所谓一白遮百丑,古代男子为了达到“肤色白皙,宛如珠玉”的程度,无所不用其极。

为什么要这样?我们现代也很喜欢古天乐那种黑黑的皮肤,很健康啊?哎,这都是被古人独特的审美逼的。

讲个真实的例子,秦末汉初,有位法家的美男子唤做张苍,韩非子李斯是他师哥,因为一回违法被判了死刑,要被当众咔咔砍成几截,行刑那天他衣服扒光全身赤裸被强制趴在砧板上。正要行刑时,恰巧监斩官是刘邦好兄弟王陵看到了。王将军一看张苍,天呐~身材魁梧不说满身白皙白皙的皮肉,真是美极了死了就太可惜了,赶紧刀下留人,立即请求刘邦对其宽大处理

古代男人俊美标准(古代男人更骚气)(3)

张苍

从此之后,本来必死无疑的张苍,竟然因为皮肤白皙死里逃生,替刘邦建功立业,是扫平燕王臧荼叛乱,校正《九章算术》,被封侯成为了大汉的丞相。但我猜想,张苍脸也应该是很白的,很漂亮的,平时也很重视自个妆容的,要不他也不会列为古代十大帅哥之一。

这真不是假的?据考证,张苍这些帅哥们当时最爱用的护肤类化妆品便是面脂和口脂,他们擦的粉质多选自“米粉”,以米粉研碎制成,还有一种效果更好但会有副作用,就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也叫铅华。有个成语唤做洗尽铅华,意思是不施粉黛,针对古代男女都适用。

古代男人俊美标准(古代男人更骚气)(4)

铅粉

比如魏晋时期的何晏,被世人称之为傅粉何郎因他“美姿仪而色白”,每天就要补妆抹这些十几次,不补妆就不吃饭,不补妆就不见客不补妆就不出门,每次出门都必须随身携带粉盒,堪称补妆狂魔!

这是有历史证据的,说何晏因脸白名扬天下,将同样暧昧的魏文帝曹丕都知道了,他好奇心强,也想知道他有多白,是不是涂了太多粉的缘故。便在一个大热天里把他叫到跟前,故意赐他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片汤。何晏没办法只能当场吃得是大汗淋漓,一边用衣袖擦去脸上的汗。让曹丕意料不到的是,何晏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更加光洁。

古代男人俊美标准(古代男人更骚气)(5)

口脂

那你会说,没掉粉说明他没涂抹脂粉啊,非也,他除了皮肤天生白嫩外,用的都是顶级材质,可能有很好的防水效果。

而且嘞,魏晋风流么,不光那方面比较混乱,男子们还都特别喜欢嗑药,这便是五服散!这种风气就是何晏这带起来的!他本是一种中药散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等所做,使用过多,会慢性中毒!服用后有一种类似麻醉品的功用,精神却可以进入一种恍惚和忘我的境界之中,产生幻觉!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其它的功效!类似于如今的一样内服的养颜美容的滋养佳品能达到所谓的美白养颜,故为世人多大家推崇!

晋名士大多人都吃这玩意,如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毕竟有毒矿物质,吃完后皮肤很白里还透红了,但瘙痒难耐焦嫩无比,碰一碰皮就会破,故而魏晋人都只能穿宽大的柔软的衣服。为了美,真是连命都不要了!

因为五石散除了会让你产生幻觉之外,还会发热,热到皮肤瘙痒,碰一碰就痛,只能穿宽大的丝绸衣服。

古代男人俊美标准(古代男人更骚气)(6)

王羲之 王献之

作为何晏的老板,同样喜欢化妆补妆喷香水的曹丕也是化妆小达人!要不他不会试何晏也有美颜交流的目的!曹操的养子兼女婿何晏,在敷粉上极其讲究,素有“敷粉何郎”的雅号。怎么说?但凡何晏出门,粉不离手,随时补妆,偶尔还停下来,对着自己的影子欣赏一番。

咱们都知道在一些戏曲当中,曹操的脸都是煞白煞白的,其实还真误打误撞,三国时,敷粉是曹氏“家风”,不论是曹姓族人,一天得用掉几斤曹操的儿子,曹植也是爱美之人。《魏志·》里曾记载,有个大文人邯郸淳曹植很仰慕,一次,来拜访曹植时,曹植非常激动,但是他刚洗完澡化没化妆,尽管他非常非常想和邯郸淳见面,但为了敷粉,竟然让客人在大堂里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

古代男人俊美标准(古代男人更骚气)(7)

敷粉图

除了脸要白皙,古代男子也特别喜欢擦口红!不光是文人雅士奶油小生,满脸胡子茬的戍边将士打仗时都口红不离身,一些朝代甚至是上至皇家、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小老百姓都以涂口红为美。早在先秦时期,口红就已经被发明了。主要成分是朱砂,但这种矿物质染料用作唇妆,不仅颜色不鲜艳,还特别不持久。到了秦汉时期,口红在原来基础上加入了动物脂肪,来增加口红的持久性以及湿润度。直到现在,动物油脂依然是口红的重要材料。

魏晋时期,男子们这么爱美,口红大升级,把香料和朱砂一起放入酒中熬煮,最后再加入牛油,这样制作出来的口红,还能起到香水的作用。所以我说要穿越过古代,你真的可能看到街上很多男子其实都是日本艺妓那样的脸!

尤其是唐代,口红也开始分色号了,第一款棒状口红也是唐人发明的。

那时候甚至皇帝还会把口红当做福利,譬如唐高宗李治,堪称口红的收集狂人,碰上器重的学士,总要挑些个自个珍藏的赏赐给他们。上行下效,当时男子嘴巴都是红红的,这才是真唐人!

涂口红怎么够?根据专家对于敦煌壁画中的指甲的深入研究,竟然也发现古代男子也好染指甲!如初唐第335窟北壁《维摩诂经变》中,维摩诘五个指甲都涂有黑色,露在袍外的脚指甲也涂有黑色,位于维摩诘下方的少数民族王子,赤脚上涂有黑色的脚指甲也清晰可见。文殊菩萨座下方帝王前的大臣双手指甲涂有黑色,帝王左侧二大臣中的一人左手露出的手指甲也涂有黑色,其实就曝光了当时男子的指甲诗歌啥情况!

古代男人俊美标准(古代男人更骚气)(8)

王维画像

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历史上还真出现了一种极其独特的装饰现象,就是开头说的,古代男子觉得白脸红唇还过瘾,还会将时令鲜花或类似花朵的饰物插在发髻、鬓角或冠上。古代文人雅士赏花饮酒之余,会“折花歌以插之”,现代人会不会觉得古人有点「娘」?

你像各位都很喜爱的什么李白、杜甫、苏轼、唐寅等男神,头上百分百都插过花。

尤其后来宋朝的皇帝,仗打得不咋地,但是爱美之心是爆棚的。宋真宗、宋神宗,宋徽宗,都极其热衷于插花或者簪花。

其中尤以文艺青年宋徽宗为最,史载每次出游都要「裹小帽,乘马、簪花」三件套才行!

古代男人俊美标准(古代男人更骚气)(9)

宋代男子簪花

刚点到大文豪苏轼也,他有一首诗,很能说明当时男子又多爱簪花!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当年都50多岁了去赏个花,回来满脑袋牡丹花!

风气使然吧,据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曾提及,宋代每遇大典、佳节、帝王出行,公卿百官骑从卫士无不簪花。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头上开。到了明代男子簪花习俗依然存在,

像是明朝晚期的大宦官魏忠贤,每天就喜欢把栀子花、茉莉花等簪戴满头。脸白白的再来点胭脂樱桃唇,妥妥吓哭孩子!

古代男人俊美标准(古代男人更骚气)(10)

魏忠贤

头上要美,现在很多男子耍酷会打耳洞戴耳钉,古代男子也毫不示弱!他们似乎看不上耳钉这种现外衣,设计出了专门的耳饰叫【耳瑱】。用玉、琉璃之类的漂亮石头做成。用于充塞耳孔,后悬于耳畔,看起来好有气质的。

古代男人俊美标准(古代男人更骚气)(11)

古代男子簪花

那这些就够了吗?不,不不,还有更重口味的,古代男子为了让自己更美更有品味,竟然会纹身,纹的可不是左青龙右白虎关二爷什么的,都是,诗情画意的泼墨山水画!甚至还会把唐诗宋词从脖颈子一直纹到屁股四肢全身!

古代男人俊美标准(古代男人更骚气)(12)

燕青纹身

如今一些个男子过度追求美、白、纤瘦,总给人一种性别错位的感觉。古代这样的例子更是举不胜举!

像是一段时期,因为国君好细腰,导致很多男子趋之若鹜,想瘦腰就要先减肥,想减肥就先要管住嘴,硬是将那个时候的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一餐,并死命的束紧腰部,导致男子都变得病弱不堪。甚至有的朝代,还兴起过男子穿女装不爱武装爱红妆的潮流,篇幅关系咱们下次再聊!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