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坝豆腐正宗做法(融入文化的西坝豆腐)(1)

最正宗的西坝豆腐在西坝镇,我也曾有幸领略过西坝豆腐的风采。在镇上街道交叉口,一座晃眼的仿古建筑,上面搁着四个大红的字“西坝豆腐”。干净简洁的饭堂,本地的朋友点好了菜,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好奇的人坐不住了,可也进不了厨房一览究竟,只能有一搭没一搭地瞎聊天。等菜一口气都上来了才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惊讶,本来豆腐就已经是一种很神奇的食物种类了,端上来的又是不同形态,不同形状,不同样式的豆腐们。如果不告诉你你现在在西坝镇吃西坝豆腐,你一定认不出来桌上的尽是各式各样的豆腐,还以为是什么稀有品种呢。这时的你不得不佩服豆腐的可塑性与厨师们的创造性。

西坝豆腐正宗做法(融入文化的西坝豆腐)(2)

我们几人极其有限,吃不了豆腐宴,就只点了几道,道道却都让人印象深刻。想不起名字却记得样子和口感,高低不平却摆放有序的红豆腐柱子,咬下去内有乾坤;看似家常的红烧豆腐,掩不了的泼辣与霸气;白胖的方形豆腐,如样子般可口,温和松软;豆腐浓汁与蛋黄的绝配,意想不到的传奇爽口,这是眼睛与舌头的一段神奇经历。

西坝豆腐正宗做法(融入文化的西坝豆腐)(3)

正宗的西坝豆腐仅在西坝镇,因为其他地方没有做豆腐的绝佳特色水质——凉水井的水。凉水井的水来自不远的桫椤谷,来了西坝镇,不去去桫椤谷简直浪费。我们去的时候,交通不便,想了很多法子才到了进入桫椤谷的一个小入口。而本来还只是下坡小路,慢慢地,路越来越窄,到最后只有下山的石板阶梯,满是青苔。越往下走,就越是清凉,可是这明明是酷暑炎夏。走完石梯到了下头,一片清冽竹林,一个简搭的小棚,几口土灶大锅,许多没扶手的竹制矮椅凳,几张矮木桌,几条长板凳,同行的当地朋友说这是人多时吃豆花饭的地方。再走几步就是一条湍急的小河沟,周围树丛中隐约可见几颗桫椤数,这种奇特的树,身子上没有其他枝干,花纹圈勒,年纪大的树放下根根虬须像是包裹着晚礼服裙,只在顶上像孔雀展羽一般铺开枝叶。据说这些树是恐龙最爱的食物,这片桫椤是保留最久的远古遗迹,远到还没有人类文明的时候。一扫炎夏的闷热,这里是天然的桫椤氧吧,没有污染,无人打扰。这里凉爽到近乎是冷,难怪凉水井的水如此清冽,我们甚至不自觉要加上衣服。

西坝豆腐正宗做法(融入文化的西坝豆腐)(4)

据说沿着小河道走到尽头时可以看到桫椤之王,那颗最大的桫椤树,在友人的建议下,我们开始了寻找桫椤王的历险。一路上,入眼即是桫椤数,大的小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雄壮威武的,袅娜娉婷的,顶天立地的,四仰八叉的。沿河小石板路一层不染,路边低矮的同样是远古的蕨类,他们陪伴着一颗一颗的桫椤度过漫长的岁月。果然蕨类和桫椤才是丛林王者,走在小路上,基本看不到天空,可是植物又不是很多,根本没有其它杂草丛生,一切都合理搭配并井然有序恰到好处。小河道时大时小,有时变成没脚的小溪,有时又变成浅浅细流,有时是汩汩泉水,有时又是水帘瀑布。一路上变化多端,不仅只有青石板石梯的小路,还有山缝间的狭窄甬道,水帘瀑布下的靠石壁岩石,整片整片竹林下的竹叶毯子,乱石湍流上的纵身跳跃。结果已然不重要,去寻找结果的路上已经不虚此行。

西坝豆腐正宗做法(融入文化的西坝豆腐)(5)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干净至圣的桫椤谷淌出了澄澈至极的泉水,智慧的人们用它制出了无法模仿的美味,那就是西坝豆腐。西坝豆腐历史悠久已有300多个品种,常做的有108种,精品有36种,这俨然已成为一个品牌。技艺是智慧与熟练相互磨砺的成果,传承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懈追求,不断创新的历程,它们源自生活,融入文化,我们都不愿它们消失,希望它们就这么保持活力继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