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真题>初中数学《立方根》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面试)(1)

基本要求:

(1)如果教学期间需要其他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演示即可。

(2)让学生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性质,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3)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4)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5)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教学设计

《立方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算术立方根的具体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计算、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会立平方根的概念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教学难点】

正数有正的立方根,负数有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

三、教学过程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面试)(2)

2.生成新知

师:在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请同学们回答。

生:知道正方体的棱长,则体积表示为棱长的三次方。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结合本题的描述,根据下图填空。

例:某种植物细胞可以近似看作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当他的体积增大一倍时,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面试)(3)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面试)(4)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面试)(5)

答辩问题及参考答案

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立方根的概念的?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计算――讨论――观察――总结,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结构化试题及参考答案

结构化面试:现在有很多教师在做有偿家教, 请问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有人认为,老师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给学生补课,从事有偿家教活动,可以使有经济实力的家庭适当改善老师的经济状况,同时也体现了老师的价值。但我认为教师做有偿家教弊大于利:

首先,忙于做家教势必会扰乱正常教学秩序。教师的工作中心应是三尺讲台,而绝非学校之外的家庭和社会的某一角落。如果听任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等副业,必定会分心分神,从而大量挤占备课、反思、总结等教学准备时间,严重影响正常教学这一主业的发展。

其次,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无疑会加重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当前,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也很大,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点。在这种情形下,老师们私自开设补习班,不仅让学生无所适从,压力倍增,额外的学费还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再次,有偿家教违法违规。有偿家教行为既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的要求,又违反了相关教育条例法规,抹黑了教师的形象,模糊了教师的职责。

因此,我认为教师还是应当以主业为重心,安心做好分内工作。诚然,做有偿家教能够让教师收获金钱上的利益,但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为了赚钱而将注意力转移在学校之外明显是本末倒臵。让孩子们在公平的环境下不断学习和成长,这才是人民教师应有的追求。

面试真题>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真题备考纸: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面试)(6)

1.题目: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

2.内容: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面试)(7)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面试)(8)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类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及运用分配律,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学会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类比、思考、探索、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整式加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经历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教学难点】

灵活的列出算式和去括号。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面试)(9)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面试)(10)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面试)(11)

【答辩题目及解析】

《整式的加减》答辩

问题: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

2.如果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研究平面直角坐标中数与点的对应关系,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代数与几何问题的相互转换。体会品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中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难点: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四张大的纸质坐标格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序数对,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今天老师先考考你们, 看你们掌握了多少。

我们将教室里的座位分为八列七排。a排b号记做有序数对(a,b),同学们先找准自己的数对号。听老师报数对,若是你自己的数对号,就快速站起来。反应太慢和站错了都算失败,扣一分;反之加一分。最后以组为单位,比比哪组得分最高。

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教室平面内的有序数对,可以唯一的确定与之对应的同学。

二、新课教学

课本例子: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坐标。例如点A数轴上的坐标是-4,点B数轴上的坐标是2;我们说坐标是3.5的点,也可以在数轴上唯一确定。

教师提问1:类似于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呢?平面内给出任意点A、B、C、D,我们怎么确定这些点的位置

学生活动:小a说可以像教室座位一样给任意点编一个横排纵排的号,小

B说我们可以每个点列一个数轴···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才能用同一标准,方便的确定每一点的位置?

结合横纵排编号以及数轴,我们可以综合考虑,引出一个横纵的数轴?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那有了这样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之前学的有序数对来表示了。例如:由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3,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4,我们说A的坐标是3,纵坐标是4,有序数对(3,4)就叫做A的坐标,记作A(3,4)

教师提问2:同学们按照这种做法,在坐标纸上标出B、C、D的坐标。

教师活动: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汇坐标过程方法,指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地方,并予以改正。

教师提问3:在横纵坐标轴上各标一点E、F,问:坐标原点以及这两点的坐标是什么?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得出结论:原点的坐标是(0,0),x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为0。

三、课程巩固

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回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各部分的意义,平面内的点怎么对应坐标,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练一练”:

在黑板上贴出四张事先准备好的纸质坐标格子,在上面标出任意的ABCDEFG等点,每组我点一个按坐标序列对,对应的同学上黑板,来描出各点的坐标。对一个加一分,错一个扣一分,得分相同的看用时,时间短者胜,过程中下面的学生不能提示,提示一次扣2分。比赛看哪组学生代表得分最多。

(1,2)、(3,4)、(5,6)、(7,8)四位同学上黑板来描点。

教师活动:规范课堂气氛,公平的评判,对于表现好的小组代表予以表扬,表现稍逊的学生不要气馁,给予鼓励,争取下一次可以获胜。

四、小结作业:

思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与点的对应关系,如何由坐标值确定点的位置。下节课我们会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面试)(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画两条相互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试讲稿

同学们好,上课!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17.1.1节的反比例函数。

首先我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假设小明同学用50元钱买一钢笔,那么这种钢笔的单价y(元)与数量x(件)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大家思考2分钟,请学习委员请回答一下!他说y=50/x

,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不同意见?没有

是吧,学习委员回答的很正确,这种钢笔的单价y(元)与数量x(件)之间的关系式是y=50/x

再向大家提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是:U=IR,当U=220V, 问题(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 问题(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面试历年真题(教师资格证面试)(13)

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 问题(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大家先思考几分钟,有没有同学想出来了?大胆地上来做一下。(班长上去做了) 大家说一下班长做的都正确么?同学们我们一起看一下,问题(1):班长说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问题(2)他说当R=20时,I=11A。当R=40时,I=11/2A。当R=60时,I=11/3A ,当R=80时,I=11/4A。当R=100时,I=11/5A

问题(3):变量I是R的函数,因为变量I、R满足函数的概念,

那请最后一排穿红色衣服的同学回答函数的概念是什么?请坐,这位同学说: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

大家再看一下这道题:京沪高速公路全长约为1262km,汽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

汽车行完全程所需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吗?为什么?

同学们前后两排一组,分成8大组,进行讨论,给你们5分钟时间,最后我会请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5分钟过后)时间到,有哪组的代表起来回答一下,请一组的代表起来回答一下。请坐,你回答的非常正确,一组的代表说:t=1262/v,变量t是v的函数,因为对于v在某一范围

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t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同学们再想一想,以上的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我们一起总结下:是不是一个变量越来越大时,另一个变量就越来越小。那这样的函数是什么样的函数呢?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接着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同学们我们一起依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分析一下,反比例函数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自变量不能为0!

(2)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 k/x(k为常数,k≠0)。 (3)反比例函数的变式形式:k=yx,x=k/y(k为常数,k≠0)。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做练习:下列函数的表达式中,x表示自变量,那么哪些是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相应的k的值是多少? ①y=x/5 ②y=6x-1 ③y=-3x-2 ④xy=2

此题比较简单,给你们3分钟时间,我点人起来口答,请第一排的同学回答,请坐,第一排的同学说:④,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见。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有的同学可能觉得④是错误的,这里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不能单从形式上判断,看问题要全面,反比例函数有一般形式:y= k/x(k为常数,k≠0)和变式形式:k=yx,x=k/y(k为常数,k≠0)。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给你们5分钟时间与同桌进行讨论。

时间到了,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这节课所学的东西,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1)自变量不能为0!

(2)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 k/x(k为常数,k≠0) (3)反比例函数的变式形式:k=yx,x=k/y(k为常数,k≠0) 这节课已经讲完了,下面布置一下作业,同学们翻到书本的第40页, 必做题:课本第40页习题2题。

选做题:已知y与2x成反比例,且当x=2时,y=-1,求: (1)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x=4时,y的值。 (3)当y=4时,x的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