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作者: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一)文学常识
作品出处:《柳河东集》
文学体裁:散文
作 者:柳宗元
(二)字词解释- 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治所在今四川省彭水县。现以“黔”为贵州的别称。
- 则:却。
- 庞然:巨大的样子。
- 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 稍出近之:渐渐地接近它。
- 慭(yìn)慭然:惊恐疑惑、小心谨慎的样子。
- 莫相知:不了解它。
- 他日:有一天。
- 大骇:非常害怕。
- 远遁:逃到远处。
- 且:将要。噬(shì):咬。
- 益:逐渐。
- 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击它。
- 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 荡:碰撞。倚:靠近。冲冒:冲击冒犯。
- 不胜怒:禁不住发怒。
- 蹄:名词作动词,踢。
- 计之:盘算着这件事。
- 跳踉(liáng):跳跃。㘎(hǎn):同“吼”,怒吼。
- 乃:才。去:离开。
- 类:似乎,好像。德:道行。
- 宏:洪亮。
- 向:以前,当初。
- 疑畏:多疑又害怕。
- 卒:最后,最终。
- 是:这样。
作者首先从故事发生的地区环境写起。黔中道这一带“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这一句紧紧承接着“黔无驴”三个字而来,交代了寓言中的主要角色驴的来历——原来它是一个外来户。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畏惧之心突然而起;“蔽林间”,可见害怕得还很厉害,纵是兽中之王,也不敢露面;“窥之”,虽害怕得很,但惊魂初定;“稍出近之”,说明畏惧心理已经明显减少,尽管仍然小心翼翼;“驴一鸣,虎大骇,远遁”,“甚恐”,畏惧之心又一下子达到了高潮。而所有这些变化又无不围绕着“以为神”的思想认识。
文章接着主要写虎对驴认识的深入。“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这是虎对驴“神”的形象怀疑的开始。写虎“觉无异能者”的心理活动,尽管归结为“终不敢搏”,仍有怕的意味,但与开始的怕不仅有着程度上的不同,而且有着性质上的区别:以前的怕,是担心自己被对手吃掉的恐惧;怕,只不过是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吃掉对方的顾虑而已。所以,“终不敢搏”,既说明了老虎对驴的认识由“以为神”到“觉无异能者”的巨大进步,同时也说明了它对驴的彻底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文章接着写虎对驴认识的最后完成。为了彻底摸清驴的底细,改变自己“终不敢搏”的心理,虎进行了一系列的试探活动。
随着它对驴的认识的最后完成,“终不敢搏”的心理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这一小节写驴终于葬身虎腹的下场。
(四)主旨理解这篇文章表明能力与形貌并不成正比,外强者往往中干;假如缺乏对付对手的本领,那就不要将自己的才技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以免自取其辱。寓言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影射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五)写作特色这篇寓言,笔法老到,造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不仅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而且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和满足。
(六)名家点评清代 孙琮 《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四:”读此文,真如鸡人早唱,晨钟夜警,唤醒无数梦梦。……说其解颐,忘其猛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