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感悟人生(道德经三十八章)(1)

原文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译文

最好的德行,是不显示德行,所以有德行;

不好的德行,是刻意表现出德行,实际是没有德行。

最好的德行是顺应自然,而不刻意有所作为;

不好的德行是违背自然而故意有所作为。

最好的仁爱,是自然而然做事,不是有意作为;

最好的义举,也是没有私心的有意作为。

最好的礼仪,是有意作为却得不到回应,于是便挥舞着胳膊强引别人。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感悟人生(道德经三十八章)(2)

这一章是德经,老子从第三十八章开始讲德。“道”是内在的原理,是里边的,“德”是外在的品行体现。有“道”才有“德”。心里面懂的是“道”,行为做的是“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就是指行为特别高的、真正有修行、已经悟道的人,所以行为会体现出德。

老子讲,上德之人做事不留痕迹,不标榜自己多么有德行,所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真正修行高的,他不以德的名义去做事,默默地按照“道”的原则去做事,他做的全是“德”,但是他不讲“德”,他不说出来,不以“德”的名义去做事,但是他却是真正按照德行去做事。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层次低的德行是不失去德行,张口闭口讲的都是德行,这种人就没有德行,没有真正的德行。“道”的原则就是不计回报地向世界发出善念,默默地做好事,做好事是没有目的地做,做就好事不要到处标榜自己有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了不起,广积阴德。

去爱吧,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是有巨大能量的;去付出吧,付出什么,回来什么。让我们一起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从每一件小事上规范自己的言行,慢慢学会践行“道”,成为真正有德之人。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感悟人生(道德经三十八章)(3)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之人根据道来做事,没有目的地去为大家做事。真正的无为是模仿天道行事的。圣人之道是生养众人,为大家做事为大家谋取福利,不为自己捞取,这就是无为。上德之人为大家做事,压根都不图回报,就只是为大家做好事情。“下德之人,而有以为”,下德之人,是违背自然而故意有所作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老子讲,真正高明的、按照道去做事的领导者,他体现出来仁爱,施发出来仁爱,没有任何动机,不是为了自己去捞取什么利益而去做的。他显示出来的德行是“仁”,他为的是“仁”,关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福利。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最好的义举,也是没有私心的有意作为。高明的领导者,把“义”的道理推行给百姓,维持自己的管理。“上义为之”,这种推行榜样、推行道德标准的做法,在老子看来格局稍微低了一些。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按照道的原则做事,“道”、“德”、“仁”,如果这三个层面都没有做得好的话,那么就按照“义”来做事。

老子认为,领导者应该有一个品行,那就是“无为”,顺应天道,顺应自然之道,不为自己谋取福利,为大家做事,制定好规则之后,让大家去运转,自己隐身背后,不居功自傲,无我利他。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感悟人生(道德经三十八章)(4)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因为“道”、“德”、“仁”都没有做到,所以领导者强调“礼”,当大家按照礼来做事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大家不听您的了,于是您就强行挥舞着胳膊去执行它。

老子认为,凡事应该从内心着力,领导者从内心发出善念与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结果自然会是非常的圆融的。

修行的路上,我们一起前行。感谢您!谢谢!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