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天天炫富的人,一定不是富人;天天追求德行的人,反而不是有德之人。理解了上德不德,会看清楚很多人,包括看清楚我们自己。那如何成为“上德”之人呢?看看鬼脚七怎么说。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第三十八章

参考译文:

有最高德行的人,不去追求德行,也不以有德为荣,这种人才是真正有德之人。

下德之人,每天坚持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德行,从来不做不符合德行的事情,这种人反而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

学习《老子》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人,只是爱好国学,想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第二类人,觉得这些经典有智慧,希望从中吸取一些,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第三类人,是真正修道,追求真相的人,他们希望通过道德经了解真相,成为真相。我解读《老子》,就属于第二类,偶尔介入第三类。

《老子》这本书,又叫《道德经》,分成了上篇《道经》,下篇《德经》。上下篇开头的第一章,都非常重要。上篇第一章开头就写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是,道不可以说,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说了这句话,后面的文字都只能是参考了。今天的第三十八章是下篇《德经》的第一章,告诉大家真正的德行也不是刻意做出来的,下篇写了很多关于德行方面的内容,如果你刻意去做,也不是真正的德行。

看到这里,有人会想:这简单啊,当我什么都不说,以后我可以装成有德之人了!

是的,你确实可以装,有些人读懂了《老子》以后,真的装的很高大上。很多军事家喜欢读老子,很多政治家喜欢读老子,很多骗子也喜欢读老子。当然,军事家、政治家本质上都是骗子。不过,一切装的东西,都是假的,无法长久,最终骗不了别人,你只会骗你自己。这个道理就不用讲了,自己去想。

懂了上德不德,你可以看清楚别人,也可以觉察自己,你还可以伪装成上德之人,如果你足够利害的话。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上德”之人。

如何成为“上德”之人?我们最容易想到的答案是:我们要好好培养,约束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一步一步按照上德的要求走。其实这就是“不失德”,最终的结果是下德。

有个故事,孔子拜访老子的故事:

孔子问:“你怎么看待道德?你认为怎么样才能培养出好的品质?”

老子大笑起来,说:“只有在你不道德的时候,才会出现道德的问题。只有在你没有一点品质的时候,你才会想到品质。有品质的人完全忘了品质存在的事实。有道德的人不知道’道德’这个词的意思。所以,不要那么愚蠢!不要试图去培养,只要自然。”

如何成为“上德”之人?老子给出的答案是:不德。

老子说不用去培养,不用去追求,一切自然发生,就是上德。为什么?追求,会起分别心,有分别心,就有好恶美丑,喜欢一个天天做好事的人,就会痛恨一个天天搞破坏的人,这算有德么?这个我在上一篇《老子智慧-善于不善》中已经做了解释。

估计很多人不明白,觉得这个不可操作。那我来说一个可操作的。

如何成为上德之人?

你首先要忘记这个目的,只管去做那些应该你做的事情。如果希望行为不离开“德”,说明你心里在想“德”,是为“德”而做。为德而做,就不是德,那是自私。不为德而做,忘记德的定义,反而是真正的德。

如果还不好理解,再看个例子。谈恋爱的时候,如果你一直在想,你应该爱你的女朋友,所以你要照顾她,所以你要让她快乐。这是爱么?这不是。真正爱,你不会想应不应该,而是心甘情愿,发自内心的去做,而不需要理由。这时候,爱,是祝福,是祈祷,是甘愿牺牲;这时候,爱,不求回报,不计较得失,只是爱!

当你实施德行的时候,忘记德,只是行。没有期望,没有荣誉,没有计较,只是行,这才是上德。

昨天看了有人转过来的心灵鸡汤,我发现那个鸡汤真的很特别,我稍加修改,做为上德不德的文章结尾:

有一天,

你不再寻找爱情,

只是去爱;

你不再渴望成功,

只是去做;

你不再追求成长,

只是去修;

一切才真正开始!

老子的三不原则(老子智慧-上德不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