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筵席史上最著名、最具影响的筵席,莫过于清代中叶兴起的满汉全席。这是一道荟萃天下珍味、合璧满汉饮食精华的盛筵,初兴于江南一带的官宦人家,继随着官员的频繁流动和大规模的移民,很快在各地流行开来。因其规模盛大,程序繁杂,品种繁多,豪华气派,也称为“满汉大席”、“满汉燕翅烧烤席”。清嘉庆二年,江苏仪征人李艾塘所撰《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有当地满汉全席的席单,所列菜点共计130道,以江浙菜为主,满族烧烤为辅,这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内容最完整的满汉全席席单。但满汉全席在流传过程中,并没有统一通行的席单,其肴馔构成,根据传入地饮食习俗、菜肴原料状况而不断进行着适应性调整,不断融合进一些当地的风味菜肴,从而形成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地域特色的多种“满汉席”。

满汉全席有哪些(满汉全席什么样)(1)

《扬州画舫录》

清道光十八年(1836),是成都乃至四川饮食文化史上特别值得纪念的年代:在上距江南的“满汉全席席单”诞生仅30余年,“满汉席单”最早的成都版面世了。

是年,成都官员杨海霞(时任清廷修职佐郎)去世,其家属在为他办毕丧事后,特设了一桌满汉全席,以酬谢丧事点主官、锦江书院山长李西沤。筵席承办者,是一位出自当时成都著名包席馆“长盛园”的名厨。旧时成都办丧事,“点主”是一道极为隆重的出丧程序,在死者出殡前一天或送葬日,都要请德高望重的秀才、举人、名流,体面人家甚至请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出面,在死者灵牌上将事先写好的“王”字上补一点,成为“主”字,寓意死者被立为了“神主”,然后入宗庙供奉。“点主”时,要击鼓、鸣锣、放炮、升座,主持该仪式者即称“点主官”,协助者为“陪点官”。点主完毕,死者家人要设宴酬谢点主官,这也是通常礼数。死者杨海霞的点主官李西沤,既是成都社会名流,也是他的恩师,因有如此一层非同一般的关系,故杨家子孙以“满汉全席”相酬,在当时显得格外厚重。

满汉全席有哪些(满汉全席什么样)(2)

满汉全席

当初的《送点主官满汉全席席单》,被精细的主人一一记入了丧事账簿。民国33年(1944),成都著名作家李劼人先生将这本得自外家(死者杨海霞为李劼人的外高祖)的账簿经过细致梳理,并加以注释,题为《旧账》梓行,《席单》内容得以完整地保存其间,所列馔肴总共36品,其中:

正菜八个:燕窝、鱼翅、刺参杂烩、鱼肚、鸭子、红烧蹄子、整鱼。

热菜八个:鱼脆、冬笋、虾仁、鸭舌掌、玉肉、鱼皮、百合、乌鱼蛋。

围碟十六个:瓜子、花生米、杏仁、桃仁、甘蔗、石榴、地梨、橘子、蜜枣、红桃黏、红果、瓜片、羊羔、冻肉、桶鸡、火腿。

附送食品钱物:烧小猪一头、哈耳粑、大肉包一盘、朝子糕一盘、绍兴酒一罐、淡青会绫二匹、孝布二匹、门包二两。

比之于江南的满汉席单,成都版全席的规模和品种都远所不及,“海味不全,八珍未备”。初看上去,与“全席”之名似有所不符。其实,这是一桌经本土化后而成的十分精致的满汉全席,不仅菜肴用料颇为高档,且系由名师精烹而成。虽然馔肴品种和数量不及其他地方通常的满汉全席多,但是席单中所列的正菜、热吃、围碟和附送食品,体系完整,与一般满汉全席的编排格局并无二致。虽然山珍海味的品种不齐,但主菜中已有海鲜七味,满洲烧烤和本地烧烤各两味,并拥有满汉全席的四大主菜,即燕窝、鱼翅、烧猪、烧鸭,可说大类已不缺。较之他处极为铺张和排场的全席,成都版全席则更显精而不吝的风格。

满汉全席有哪些(满汉全席什么样)(3)

《中国筵席宴会大典》

著名筵席研究专家陈光新先生在《中国筵席宴会大典》中,对成都版全席的诞生背景做了详尽的阐述。时至清道光年间,已是内忧外患,加之西学东渐和有识之士的呼吁,筵席有所改革,成都版的满汉全席,也许正是长盛园名厨们所进行的一次有益探当时杨家并不显赫,且是在办丧事,李西沤毕竟只是一个书院的山长,加之成都饮馔历来注重经济实惠,所以这份诞生于特殊背景下的满汉全席席单,也显得格外别致、小巧而不失庄重,虽珍味不全,但已完全具备了“满汉合璧”的筵席格局。

从道光到光绪、宣统时期,其间又隔了数十年,成都的满汉全席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初期是雇厨上门办席,到清末,委托专门的包席馆办席已成时尚;民间办此席的似乎越来越少了,而官办的则有增无减;全席的规模和排场亦日渐豪奢,馔肴的本土化特色也较前更为鲜明,特别是出自地方官府的全席,其规模之盛大,肴馔之精致、丰富,排场之豪奢,自非一般民间的满汉全席可比。

位于成都城西的满城内,在清末是一个筵事频繁的地方。

满汉全席有哪些(满汉全席什么样)(4)

这里本是清廷驻防八旗的军营,由于当局实行满汉隔离政策,长期以来,在普通市民眼中,这里便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特区”,在许多人的想像中,里边一定是景象森森,充满了刀光剑影,而城内的真实情形,则是到处浓阴密布,鸟语花香,有一湾绿水自西而东淙淙流过,沿河溪径蜿蜒,两旁还布局着稀疏的农田及不少精巧别致的庭园。在清代末年,满城内的常住人口不过两万,虽有官街8条,而街上却没有“城”外街区鳞次栉比的店铺和房舍,另有兵街40余条,但街上也不似“城”外街区穿梭着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行人。居住在这样优雅的环境里的满族王公及大员们,因频繁换防,“星使无常”,平日聚敛所得,不便置产(指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挥霍于吃喝,在满汉隔离的环境里尽情享用着餐桌上满汉合璧的盛筵。

将军门内各衙署设宴的地点,随季节的不同、场合的不同而定,一般是春在花榭,夏在乔林,秋在高阁,冬在温室。餐室的布置,也极尽富丽堂皇之能事,不必说桌椅一律是庄重典雅的红木八仙桌、大圆桌、太师椅、鼓形凳,为便于席间攀谈和祝酒布菜,座客通常是三人一席(也有六人一席的,不过这只是个别权宜之计安排,并非定制),围坐于一长方形小桌,桌上铺有十分考究的红呢绒花席围,上方正坐贵宾,两旁设陪席。餐桌上的一应盛器、用具,无论是盘、盆、碗、碟,还是杯、箸、匙、勺,或为精工银制,或由著名瓷窑定制,质地精良得无可挑剔,造型雅致得无法以文字来形容。

满汉全席有哪些(满汉全席什么样)(5)

将军衙门一带的街区

满城外的汉族地方大员,当有上司莅临、朋僚聚会、红白喜事时,往往也选择全席筵来礼遇贵宾,设筵地点或在自家公馆,或在专门的筵宴所。仅从就餐环境来说,自与满城之内无法比拟,但席面规模和肴馔品类,则丝毫不让满城内的全席。新中国建立后,著名川菜大师蓝光鉴凭其多年前三次操办全席的依稀记忆,开出清末民初成都版全席的馔肴达65品(种)之多,其格局大致是:

手碟:瓜杏手碟(对镶)

四冷碟:宣威火腿与芹黄冬笋对镶、榨板羊羔与冻子鸡对镶、红卤鸽脯与酱汁豆筋对镶、甜桶鸡片与南槽螃蟹对镶

四朝摆:金川雪梨两盘、玲珑佛手两盘

四糖碗:冰糖银耳、湘莲子羹、哈士蟆羹、广荔枝羹

四蜜饯:金丝蜜枣镶雪梨片、蜜蜂寿星橘镶鲜慈姑、蜜樱桃镶洞庭枇杷、蜜橄榄镶红毛广柑

四热碟:金钱鸡塔、香花肚丝、锅贴鱼片、炸田鸡腿

八中碗:荠菜舂笋、奶汤鲍鱼、鸭腰蜇头、蝴蝶海参、罐耳仔鸡、蟹黄银杏、翡翠虾仁、金丝山药

八大菜:清汤鸽蛋燕窝、鱼翅烧乌鸡白、红烧甜鸭、扬州大鱼、棋盘鱼肚、冬菇仔鸡、玻璃鱿鱼、火腿菜心

叉烧四红:叉烧乳猪、叉烧火腿、叉烧全鱼、叉烧填鸭

四白:佛座子、箭头鸡、哈耳粑、项圈肉

到堂点二种:奶皮如意卷、冰汁杏酪汤

中点二种:五仁葱油饼、虾仁米粉汤

席点四种:喇嘛米糕、荠菜烧麦、芝麻烧饼、桐州软饼

茶点四种:窝丝油糕、鲜慈姑饼、水晶包子、玫瑰琪饼,另加八大杏仁茶

随饭菜四种:耳烩鲜腿丝、野鸡雪里蕻、豆芽炒鸭丝、香菇建南菜

饭二种:蚕豆香谷米饭、菜心稀饭

甜小菜二种:虾瓜、酱瓜对镶

全席菜肴通常以燕窝、鱼翅、烧猪、烧鸭领衔,几乎汇集了四方异馔和各族珍味。

吃满汉全席,程序之繁、礼仪之重,在官办筵席中更得以充分体现。宴席序幕通常是在一阵悠扬的乐曲声中揭开,所奏开宴乐曲,一般是大小《开门》《迎送》《南清宫》《将军令》等,席间可观乐舞戏曲表演。上菜时,先是手碟,继之以冷碟、热碟、中碗,待酒过三巡,即上烧烤大菜,如烤乳猪、烧填鸭等。因为菜品繁多,吃席时间长,故多采用席套席、菜带菜的格局,分层推进,前后承接,如同排阵演兵一般,这样不仅增添了整个筵席的气势,而且在吃席过程中可不断掀起新的高潮。承办全席的厨师们,也称“膳夫”,皆头戴喜帽,身系围腰,跪进上菜,每上一菜,都要口呼“报喜”,上毕可得主人赏赐红纸包喜封一个。上烧烤大菜时,无疑是厨师展示自己精湛刀法的机会。烧烤大菜一般是整个上席,上桌后,厨师现场解下所佩小刀,将其脔割成块状或片状,再盛于器,屈一膝,首先敬献给席桌上最尊贵的客人。待贵客起箸,陪座者始从而尝之。一台全席,少则要一天,也有两日六餐甚至三日九餐方吃完的,对于食客来说,吃这样的席并不是一桩很轻松的事。好在“休战”时可坐拥香茗一盏,观乐舞戏曲表演,如此“劳娱结合”,虽三日之筵,亦不知不觉地在觥筹交错中一晃而过。满桌的山珍海味,少量的果了腹,而更多的则是残剩于狼藉的杯盘里,白白地被浪费掉了。

满汉全席有哪些(满汉全席什么样)(6)

成都的满汉全席,无论是官筵还是民间私筵,其规模和排场均不及其他许多地方。仅以菜点品种来说,江苏席单列有130品,济南的席单列有75品,广州的席单有82品,而成都的满汉全席席单仅65品(道光时的全席席单所列更少,仅36品)。但这种差异,恰恰构成成都版全席的鲜明特色:它在保持满汉合璧基本风貌的前提下,相对更讲究简明实用,具有了小巧精致的独特风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