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落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是佛教劝善和募捐的一种演唱形式。佛祖的塑像坐在莲花宝座上,莲花是佛家的花,因此叫莲花落。
清朝道光年间,河南闹水灾,许多难民逃到山西文水、交城和平遥一带,他们把莲花落也带到了山西。于是,在山西晋中一带就有了唱莲花落的流浪艺人,一些当地人也用晋中方言来演唱莲花落,被称为“晋中莲花落”。
1962年,太原曲艺联合会的相声演员平遥人曹强(1937—2014,原名曹有元),虚心请教莲花落老艺人,在认真研究晋中莲花落的基础上,以太原方言为基础,并结合普通话语音和搜集提炼而来的民间词汇,从语言、唱腔、表演、节奏等方面对莲花落进行了重大创新和改革。1963年,曹强首次在晋祠庙会上给观众表演的全新莲花落大获成功。濒临消亡的“莲花落”段子起死回生重登舞台,产生了巨大社会轰动效应。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是太原莲花落的发展高潮。期间,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表演艺术家曹强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令人捧腹,且雅俗共赏的好作品。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太原莲花落开始走上了“下坡路”。二十一世纪后,太原莲花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曹强的太原莲花落成为太原、晋中一带经典的时代记忆。
音频链接:
更多音画经典、榆次怀旧文章、视频,请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