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陇东报-掌中庆阳​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22米十字绣清明上河图?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22米十字绣清明上河图(8年绣成22米清明上河图)

22米十字绣清明上河图

来源:陇东报-掌中庆阳

远山树景,层次分明;亭榭瓦砾,井然有序;迎亲队伍,栩栩如生;喧闹集市,活灵活现……在一张长22米、宽0.8米的绣布上,一幅《清明上河图》盛世图景跃然呈现。这是环县群众郑小粉耗时8年,一针一针绣出来的。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京繁荣的生活场景,画中各色人物、牲畜、房屋等数量庞大,颜色各异,繁杂的刺绣过程让很多十字绣爱好者望而却步。

十年前,郑小粉和丈夫宋志明去河南省开封市的清明上河园旅游,发现这里风景宜人,文化氛围浓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郑小粉萌发了将《清明上河图》绣出来的想法。

为了支持妻子,宋志明托亲戚从上海购买了长22米的宋代张择端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布和针线。“那时候也有很多人不看好,问我能绣完吗?我当时就想,我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完工。”郑小粉说。

当时,郑小粉的两个孩子正在上小学,她每天要照顾孩子衣食住行,还要辅导功课,只能在晚上抽时间做十字绣。

“那时候的十字绣还没有图案印制,只能自己画格子、添颜色,耗时耗力。”谈起刺绣初期,郑小粉依然记忆犹新。

第一次绣十字绣的郑小粉,遇到了很多困难。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她对照图案,将整个《清明上河图》画在绣布上,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颜色,开始着手刺绣。

在绣到快一米长的时候,宋志明发现妻子绣出来的图案虽然表面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背面的针法凌乱,不够精致。“因为这是大作,要绣就要绣出水平。”在宋志明的参谋和鼓励下,郑小粉将前面已经绣好的部分全部拆除。

“十字绣并不是简单的‘十字’绣法,如果针法不对,绣出来就不平整,尤其是背面,会影响整个效果。”

郑小粉又开始研究针法,通过在网上看视频、请教朋友,学习了近半年时间,她的绣技达到了背面针法平整的效果,她终于可以再次开工了。

“中途也有焦虑过、烦躁过,甚至想要放弃过,但都克服了。”郑小粉说,“后来心里烦躁的时候,拿出来绣一绣,反而是种安慰。”

14大盒彩线、14本图案书、近30把剪刀、1600多个人物、200多只动物、一共交叉300多万个针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郑小粉的坚持和努力下,这幅她视作珍宝的“鸿篇巨制”终于大功告成。当她从绣布上断下最后一根线的时候,她的内心充满了愉悦和满足。

“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幅加长版的十字绣,更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对自己的一种磨炼和提升。”郑小粉说。

本文来自【陇东报-掌中庆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