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侨乡投资有限公司 藏着深圳侨乡人的乡愁(1)

对于绝大多数深圳人来说,来深圳第一站是罗湖火车站,或者是深圳北站。但是对于来自广东本省或周边闽南、广西的深圳人来说,第一站是侨社。

作为外省人,圳长刚开始是不明白侨社对于侨乡人的意义所在。很多深圳人见到侨社两个字,也只是很简单地认为,这是里是接待华侨的地方。但对于侨乡人来说,侨社的存在已经远远超越了最初的意义——侨社是起点,是希望,更是一场粤式乡愁。

深圳市侨乡投资有限公司 藏着深圳侨乡人的乡愁(2)

侨社客运站

01

侨社,最初的确是为华侨服务的,是近代中国海外大移民的产物。早期的侨社,主要是港澳台同胞的乡愁。

近代以来,广东及周边闽南、广西东部出海的人多,侨胞也多,大一点的城市都有侨社。侨社既是接待侨胞的主要机构,同时配套的汽车站也成为侨乡之间的交通枢纽。罗湖口岸是海外侨胞入境第一口岸,位于罗湖口岸旁的深圳侨社,自然也在各地侨社中最为重要,也最为著名。

侨社,全称是“华侨服务旅行社”,或称“华侨服务社”,在近代华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海外华侨多的地方率先产生,然后国内重要口岸也产生相应的侨社,如厦门、泉州、深圳等地。

深圳市侨乡投资有限公司 藏着深圳侨乡人的乡愁(3)

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厦门华侨服务社

1949年11月厦门在原有侨社基础上成立了国营的华侨服务社,此后重点侨乡广东省、福建省和许多中心城市相继成立华侨服务社,并于 1957 年统一更名为华侨旅行服务社,成为中国旅行社的前身。

深圳侨社1950年成立,当时以接待华侨、港澳同胞、外籍华人等为主。由于绝大多数华侨都是通过罗湖口岸进入内地,加之当时交通不便,因此深圳侨社成为侨胞过境后几乎必停的落脚点,深圳侨社便有了“华侨之家”的美称

深圳市侨乡投资有限公司 藏着深圳侨乡人的乡愁(4)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侨社工作人员拍集体照

由于地位重要,深圳侨社当时便属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接管辖。侨社成立后,还成立了专门的华侨汽车队,作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门接送华侨、港澳同胞及外籍人士的基地和运输部门。

不久,在罗湖火车站西广场旁便矗立起一栋4层楼高的建筑华侨大厦,成为当时深圳(宝安县)最高的建筑。

深圳市侨乡投资有限公司 藏着深圳侨乡人的乡愁(5)

1962年2月9日,深圳华侨大厦开幕,贵宾络绎到达现场

这样,深圳侨社与广东、福建及广西各地的侨社相互联结,形成网络。侨社在服务接待之外,还有了另外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客运。华侨汽车队便是侨社客运站的前身。

早期华侨汽车队的运输能力有限,运输时间也有限制,很多人从罗湖桥过关后往往难以赶上车,只有在侨社先住下再说。

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在80年代初曾到蛇口工业区讲课,早上出发,过了罗湖关后已是下午,那时前往蛇口只有坑坑洼洼的一条黄泥路,更谈不上有公交。梁振英只能在侨社住一晚,多年后他回忆起住侨社情形时称“毕生难忘”:

1980年,蛇口根本没地方住, 我们唯一能住的地方就是侨社。碰上探亲旺季、交易会什么的,房间就很紧张。我住的次数最多的是8个人一间的大房。如果大房满了,就在房间加帆布床(内地叫军用床,即可折叠的简便床)。这些帆布床不知道多少人使用过,也似乎从来不清洁,无数客人留下的汗臭味伴我入眠。大房加到不能再加,就加到走廊,甚至厕所门口。十几个人睡在一个大房里,鼾声此起彼落,还要劈劈啪啪跟蚊子战斗。这种情景,毕生难忘。

尽管条件艰苦,但是对于诸多渴望回乡探亲的侨胞来说,来到这里就快回到家了,这里能碰到老乡,听到乡音,能解思乡之苦。

深圳市侨乡投资有限公司 藏着深圳侨乡人的乡愁(6)

如今的侨社大院

不管在香港有没发达,那时回乡都有衣锦还乡之感,大包小包带着很多礼物。最开始港产衣物是内地稀罕货,后来才是电子手表、计算器之类。不过当时海关规定特别细致,比如每次入境不能带超过36件衣服,棉袄与内裤同等,但穿在身上的可以不计。有些人为了多带些衣物送给亲友,曾经身穿两打尼龙内裤,5对袜子。然后到了侨社,一件件内裤脱下来收好。这样坐车回乡就不至于太狼狈。

与深圳侨社对接的是各地侨社。侨乡人要去香港探亲访友,通过侨社就很方便。在侨社办好旅行证件,然后坐车前往深圳。早期罗湖口岸出入境是“朝九晚五”,到下午5点铁闸一拉就不能过关。因此,如果不能在下午5点钟前过关,那么就只能在深圳的侨社住一晚。

侨乡的孩子对于能去香港探亲充满期待,很多人已经记不住侨社的环境,但是却记得从侨社到口岸那条路特别长,要拖着大包小包走那么远。

深圳市侨乡投资有限公司 藏着深圳侨乡人的乡愁(7)

昔日罗湖桥 图源:深圳档案信息网

1980年,总投资额达一亿港元的竹园宾馆开工兴建。这是港商刘天就投资的中外合资酒店。刘天就投资酒店的初衷非常简单:深圳即将全面开放,然而酒店业却只有侨社旅店和深圳旅店两家,住宿条件非常简陋,稍好的房间才配有风扇,而且十天半月换一次床单,差的时候半年才换一次。因此,他要办一间可以接待外商的酒店。

此后,深圳各种星级酒店、招待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侨社作为旅店住宿的历史逐渐远去。

02

随着回乡人群的剧增,没过几年深圳侨社就人来人往,非常喧闹。当时为了方便侨民、旅客返乡出行,侨社与省内珠海、中山、汕头和潮州、福建厦门和泉州等地侨社合作开通了往返旅游班线,逐渐演化成珠三角城市客运线,成为侨社客运站的雏形。

深圳市侨乡投资有限公司 藏着深圳侨乡人的乡愁(8)

侨社客运站今貌

1985年来深圳的陈先生还记得,当时多为带空调的进口豪华型大巴、中巴,车身上贴满繁体字样的线路牌。客运场站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大多数人衣着时尚,给他带来很大的触动。

城际客运的开通,为珠三角人群来深圳打工提供了方便。

1991年11月,“侨社客运代办站”成立,正式纳入客运行业管理的轨道,经营的班线除了珠三角的城市,还包括福建的福州、泉州、石狮、厦门、漳州等地以及广西少数地方,班车配载率 80 %以上。

这一年,在老的华侨大厦旁盖起了一栋五层高的新华侨大厦,装修后作为酒店使用,老楼自然使用“侨社客运站”的名称一直到现在。

深圳市侨乡投资有限公司 藏着深圳侨乡人的乡愁(9)

侨社客运站位置图

除了侨社的客运站,深圳还有其他长途车站,相互之间拉客拉生意。在侨社客运站坐车的回乡客,保留好回程票根,下次在侨社买票就可以省20块。

侨社的旅行社与客运功能的分离,也让侨社开始市场化转型,从一个外事接待单位向企业的转变,从单一的接待型服务向全面的旅行社业务发展的转变。侨社的管理部门也由国务院侨办一级级下降为广东省侨办、深圳市侨办。

1995年,侨社改组成为深圳市口岸中国旅行社,成为深圳市国资委下属企业。至此,侨社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完全转型为一个现代旅行社。口岸中旅在深圳名气很大,门店遍布全深圳,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它的前身其实是侨社主体。更多的深圳人以为,侨社客运站就是侨社。

在罗湖火车站西广场,口岸中旅与侨社客运站相伴相生,走向一个新世纪。

深圳市侨乡投资有限公司 藏着深圳侨乡人的乡愁(10)

侨社客运站与口岸中旅相伴而生

不过,由侨社发展出来的侨社客运站继续蓬勃发展,在21世纪初的经济大潮中迎来辉煌,成为粤闽桂侨乡打工人来深淘金的第一站。

同时,这里也还是香港人、深圳人返乡探亲的首选站点,一到春节、清明、 中秋、国庆等节假日,这里就人满为患,一票难求。2007年清明节,侨社客运站迎来了客流最高峰,日发送旅客最高达3万余人。

深圳市侨乡投资有限公司 藏着深圳侨乡人的乡愁(11)

侨社客运站昔日客流盛况

随着深圳城市发展,侨社一带高楼越来越多,侨社客运站这栋老楼越来越不起眼。第一次到深圳的人不好找,有人为此在网上还专门给初来者画上线路。

受飞机、高铁、自驾出行、网约车、顺风车等多种出行方式冲击和影响,近十年来侨社汽车客运站客运业务每况愈下。

2020年以来更受新冠疫情影响,侨社汽车客运站客流稀少,近年来日均发送客运量仅个位数,营收遭遇断崖式下降。

深圳市侨乡投资有限公司 藏着深圳侨乡人的乡愁(12)

疫情之后侨社客运站几乎无人停驻

2022年3月1日,侨社汽车客运站贴出公告,称经营困难重重,加之维护费用太高,将于2022年3月31日正式结业。

消息发布后,深圳、香港网友纷纷表示惋惜:

深圳市侨乡投资有限公司 藏着深圳侨乡人的乡愁(13)

随着侨社客运站的关闭,“侨社”这个历史地标就此告别深圳人。

多少的乡愁,多少的梦想,多少奋斗的足迹,都只留在深圳人的记忆里。

文|深圳客编辑部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