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影视剧,娱见好作品#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喜剧演员为什么这么成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喜剧演员为什么这么成功(喜剧效果让人失望)

喜剧演员为什么这么成功

#看懂影视剧,娱见好作品#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感

听说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挺不错,票房可观。昨天(10月5日)我花了40元也去捧了个场,电影基本值回票价,但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在我看来不算是一部佳片。它和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国》算是姊妹篇吧,但和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大片相比不在一个档次。

本片由五个短片单元组成,宁浩执导的《北京好人》,徐峥执导的《最后一刻》,陈思诚执导的《天上掉下个UFO》,闫非执行导的《神笔马亮》,邓超执导的《回乡之路》。这五个单元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各自家乡(农村、乡村)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北京好人》---农村医疗保障,《最后一课》---乡村教育、乡村教师,《天上掉下个UFO》---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神笔马亮》---乡村特色产业,《回乡之路》---乡村扶贫、直播带货。

本片演员阵容更是庞大而耀眼:葛优、黄渤、王宝强、刘昊然、邓超、孙俪、闫妮、沈腾、马丽、于和伟、佟丽娅、徐峥、张译、王源、陶虹、李晨、杨紫、吴京、陈数、雷佳音、李易峰、贾玲......这样的一串名单,几乎囊括了国内当下所有电影大咖、流量大咖。吴京《战狼2》---中国电影票房纪录保持者,黄渤、张译、王宝强、邓超等---中国内地电影百亿票房俱乐部成员。绝大多数出演人员以搞笑见长,本片自然主打笑点,电影宣发说是:“笑点泪点兼具,笑中带泪。”但个人观感,真正的笑点不多,大多都是不痛不痒,想笑挤不出来,不笑吧,好像对不起演员这么卖力。我旁边和后座的几个小孩儿发出过几次朗笑。但都是看到所谓明显的滑稽的动作,或听到搞笑的对话,就像是平时看到卡通片惹笑处发出的肆意的笑。成人发自内心的笑声,没有几次。有的甚至是大人在小孩的带动下发出的尬笑。我中途有一段时间甚至昏昏欲睡,这在我的观影经历中,还是第一次。可以肯定,单从“笑果”来看,完全不及陈佩斯、赵本山、杨少华等老一辈艺术家那么到位,对于新生代观众对他们自然比较陌生。

一直觉得国内所谓的喜剧片没有真正的代表作。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片早已成为过去式。当下新生代喜剧演员总是让人看不到那种真正的喜剧效果、喜剧的质感,大多是脸谱化,肢体夸张、台词肤浅,甚至做作。比如沈腾、马丽搭档的片段《神笔马亮》,总感觉像是他们演的小品,说实话看他们之前的电影作品《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都是这种感觉。邓超、王宝强演深刻些的艺术性的电影都比较成功,比如王宝强的《天下无贼》《hello树先生》,邓超的《影》《集结号》《烈日灼心》等等。可他们偏偏钟情于演喜剧,王宝强的《唐探》邓超的《恶棍天使》等,让人看了尴尬。其实他们俩的外形、气质没有什么喜感,都是极度夸张用力,才挤出那么一丝“哈哈”,他们应该更适合演正剧。

大家都知道,演喜剧比演正剧、悲剧更难,让一个观众在电影院里真正的会心的发出笑声,比让人流下眼泪更有挑战性。中国电影在煽情这一块到是登峰造极。什么时候中国电影界除了无厘头周星星以外,也能出现国外卓别林、憨豆先生、金凯瑞、伍迪艾伦一样的有个性、有特色、有世界影响力的喜剧大师呢?也许这又和民族性格有关,欧美人的社交文化、性格基因本就融入了幽默因子、喜剧天分。这不是崇洋媚外,中国喜剧表演是否应该走出中国特色,打造中国式幽默、中国式喜剧?

话归正题,从喜剧再回到这部电影本身。演员这一块刚才说了一众搞笑大咖,已经让人有些审美疲劳了,但有几个演员还算让人眼前一亮。一是农民发明家黄大宝(黄渤扮演)异地恋的对象即苗族村花董文化,董文化的扮演者是新疆妹子佟丽娅。一出场就是冰清玉洁、清新脱俗得令人惊艳不已。佟丽娅看来不适合扮演城市偶像剧中时尚前卫的新女性角色,比如《完美关系》。出生西域边疆之地的她,自带异域风情和纯净、淳朴之美。这种独特的气质更让他适合去扮演文静、优雅、甜美的女性形象。几年前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扮演的善良、纯朴、专情的农村知识女性田润叶,就令人印象深刻。

另外,刘皇叔于和伟也客串了一把,这回刘皇叔“不接着奏乐,接着舞”了,做起了村长。一头长发比《青盲》里的张海峰更多了一份洒脱、飘逸、和接地气。但还是让人忘不了他那句“老子打了一辈子的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刘豫州、刘使君摇身一变,成为平民村长,为村里任劳任怨做着贡献。倒也是一个看点。

说这么多,这只是个人观感,每个人的观影喜好、欣赏角度等等皆有差异。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有的人觉得很搞笑、轻松、诙谐,有的人觉得并非如此。但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它所反映的家乡这个主题,就足够引起我们国人,尤其是生活在乡村土地上的人们的情感共鸣。试问: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