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均来自“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活法》”这本书,摘抄的都是一些对自己有用或者有启发的句子,欢迎观看。

利他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利人、利他人。人们通过利他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一方面又帮助了别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可以叫做“利他不损己”。

如果你每次都能够选择“利他”的话,你一定会成功,就算不成功,你也会很快乐。相反,如果每次都选择“利己”的话,注定要失败,即使侥幸成功,也会非常不快乐。

稻盛和夫提出,人的命运可以透过因果来改变,修因果就是拒绝自私,凡事都以“利他”为出发点,帮助别人成功,最终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你自己,因为你透过这种“利他”的因果循环,改变了你的命运,让你获得更大的成功。

如何与人为善?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善待他人。多一点谅解、宽容和理解,少一点苛求与责难;多一点爱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点“气人有笑人无的浅薄”。能够看见别人的优点,并能够欣赏它、赞美它,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啊!

其实只要你能真正付出真诚和善良,那么必定会赢得共鸣,使你从中感受一份温馨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只有处处与人为善,严以责己,宽以待人,才能建立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很多时候,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

依据比肯斯菲尔德伯爵的看法,意味真正的贵妇或一位真正的绅士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他人着想。

“善心”是从不损失的投资。爱默生曾提醒我们:“要做一个为后来者开门的人,不要试图使世界成为死巷。”他又说:“此生最美妙的报偿就是,凡真心帮助他人的人,没有不帮助自己的。”

稻盛和夫在这里提醒年轻人,一定要对他人持有关爱之心,摒弃自私的心态。

内省法,这是构造心理学派主张的方法,是指通过内省,即用自我观察的陈述方法来研究自身的心理现象。研究明白了自己的想法,就会更好地控制它。

只有追求合理的利润才是每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正确道路。

经营者为满足顾客的需求而生产出高价值的产品,但又要尽量设法降低价格,以减轻顾客的负担。为此,经理人和员工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获得利润是一种特有的殊荣。

稻盛和夫认为,企业的利润来自正当经营的合理收益,但是其真正利润是企业必须支付合理的支出后所剩的价值。

公司所得的利润并不属于管理阶层,因为利润获之于社会,所以也应该以纳税的形式还之于社会。

即使企业利润的一半以上都用来纳税了,但是如果我们把纳税看成了企业的必要支出项目时,看待缴税的心境就会改变,毕竟缴税后剩下的部分还是留在公司的。这是稻盛和夫教给每个经营者看待利润的重要心得——企业经营的真正精神就在于珍惜税后的利润。

作为一个企业,想要获得利益,无论是服务他人,还是协作分工,都离不开“利他”。“他”不立,企业何以得立呢?

稻盛和夫说:抑制欲望和私心,就是接近利他之心。我们认为利他之心是人类素有的德行中最高、最善的德行。稻盛和夫从“利他”的角度,将企业经营者定义为“三好商人”,即对客户好,对社会好,对自己好。他认为成为“三好商人”是商人从商的精髓,是从商的极致,也是企业家的使命。

当企业家在本着善良的动机和正确的方法进行经营时,自然会得到喜人的成果。

稻盛和夫常告诫经营者们在经营企业时应该把“动机善、私心无”作为行事准则。

每个人只能活一次,所以,他认为在这唯一的一次人生中,最高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为世人”尽力——哪怕只能尽微薄之力。

稻盛和夫说:在死亡到来之际,我们应得的勋章,不是因为研究成果,更不是因为财产和名誉,而是在现世,在仅有一次的人生中,我们做了很多好事,这才是授予我们灵魂最好的勋章。

只有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精神的深化这两者之间相互协调,人类的未来才会有安定的前景。这也是稻盛和夫一直深信不疑并坚持为之付出努力的原因。

企业的发展有三个基本矛盾,即企业与社会的矛盾、企业与客户的矛盾和企业与员工的矛盾。

稻盛和夫认为,“共生循环”的规律在三个层面发挥着作用:第一,人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包括动植物)构成自然共生循环系统;第二,经营者与股东、原材料供应商、客户、消费者构成社会共生循环系统;第三,发展程度、自然条件和不相同的国家构成国际社会的共生循环系统。

稻盛和夫说:要和谐共存,每个人都应该收起贪婪的心。他认为,互利共生才是人类生存的唯一法则,部落所依循的“丛林法则”就是他们得以生存的基本法则。

企业为了生存,彼此竞争是有必要的。例如,在一个区域内,如果只有一家面店,那么这家面店的生意肯定不会很好,也许没开多久就会倒闭;但是如果这家店的周围陆续开起来好多家面店,顾客就会逐渐地聚起来,结果就是每家店都会有好生意。这就是竞争中的共生。有些企业为了独占生意,会全力阻挠其他的企业开展同类业务,但是他却忽视了这样一点:在没有服务和品质竞争的条件下,自己的收益是不会得到提高的。收益没有提高,企业最终只能走向灭亡。

我们被叫作命运的力量掌控着,比如出身,比如美貌,比如健康。但在命运之外,我们还被自己的心态驾驭着。过去一切累积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而今后如何选择,又将决定我们之后的人生。命运不等于宿命,所以我们才需要学习活法,以此来改变我们的命运,也造福别人的命运。

稻盛和夫的哲理思维(摘抄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活法一些有用的句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