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1)

自《乔家的儿女》开播以来,基本上每天的微博热搜都会挂着一两个与乔家儿女有关的热搜词汇。今天一条名为“张晚意镜头下的乔家儿女”被顶上热搜(张晚意剧中饰演乔二强)。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2)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3)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4)

青砖白墙木门,竹子做工的略显粗糙的椅子,门上粘贴的报纸,大头老式电视、小小的煤气炉坐着烧得通黑的水壶......几十年代的场景,细节似乎一下子铺在了面前,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几秒钟的动容,想起小时候的生活场景。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5)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6)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7)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打卡”《乔家的儿女》部分取景地吧!

南京城墙

剧情:乔一成被父亲打,于是跑了出来,后来姨夫出现安慰了乔一成。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8)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9)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10)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11)

它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6年),历时21年之久。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比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12)

南京长江大桥

剧情:乔一成想继续上学,求收养未果,信心备受打击,一方面又想通过学习取得进步。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13)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14)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15)

它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争气桥”之称。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16)

颐和路

剧情:乔一成及弟弟妹妹门和姐夫一起往回走,弟弟妹妹们展现除了对洋房的向往。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17)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18)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19)

1930年代根据《首都计划》建成高级住宅区,在林荫大道两旁,大多是中西合璧式的二层楼房,建筑密度较低,已列为民国建筑保护区。颐和路周边绿化良好,保持着宁静的住宅区气氛。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20)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21)

颐和路两侧栽植着繁茂的梧桐树,这些法国梧桐是由当时东南大学教授常家惠奉命从巴黎郊野购回的。民国时期的颐和路热闹繁华,人来人往,沿路碧绿的浓荫与近百幢风格迥异、各具个性的西式建筑。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22)

兰溪市第三中学

剧情:乔一成和表弟参加高考。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23)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24)

兰溪火车站

剧情:乔四美跑出收养家庭,跑回自己真正的家。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25)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26)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27)

乔家的儿女拍摄现场打卡地:乔家的儿女取景地(28)

《乔家的儿女》开头四集把几十年前的生活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活细节也值得推敲,老旧街道,有年代感的医院、学校也被这个剧组找出来。当“过往”被重新翻出,你的童年记忆还在吗?

(图源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