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能派出千乘战车的大国,遇到事情应该谨慎专一,又要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要节约财政、节省开支,以爱来对待他人;使用民力,要顾及他们的时间,不能耽搁了农时。”

宋代张端义《贵耳集》中有语:“言简理尽,遂成王言。”把这一句话用来形容孔子的这一篇论证之言,最为恰当不过。虽然孔子此篇是站在理论的高度,对上位者所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之中,对我们普通人依然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论语学而篇带给人的启示(浅析论语学而篇)(1)

01.敬事而信

所谓“敬事”,指的是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敬于事”的简写。意思是在遇到问题、处理事情的时候要谨慎专一,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敷衍了事。

所谓“信”,指的是要有诚信。要做到言出必行,要说一不二,不可信口开河、胡乱说话。一旦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到。

“敬事而信”,需要有一颗谦逊的心,不能骄傲自满,也不能肆意妄为;要保持自身良好的形象,诚实待人、诚信做事,不因私利而诳语,不以贪欲而变节;要始终保持自己的风格,维护自己良好的形象,做一个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的人。

论语学而篇带给人的启示(浅析论语学而篇)(2)

02.节用而爱人

所谓“节用”,节的是自己之用,把节省下来的财物用到正处,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而非节约他人之钱物、克扣部下之金钱,以挪为自己挥霍的资本。

所谓“爱人”,并非指喜欢之人,而是指的一种心怀天下、高情厚爱的理念。要以“爱”为名,行爱人之事,不能犯爱钱、爱物的低级问题。

“节用而爱人”,从大义上讲,可以是上位者对待下属的具体做法,也可是普通之人,节俭省用而行的善行。只要心中存有“爱人”之念,“节用”之事便会表现出它应有的意义,也会让人觉得其心之诚,不会给人一种沽名钓誉之嫌。

论语学而篇带给人的启示(浅析论语学而篇)(3)

03.使民以时

所谓“时”,指的是农时。古代之时,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远超现今之人的理解和想象,是关乎民生的国家大事。

所以即便是按规定使用民力,也需要注意其中的时间安排,不能因此而耽搁了生产的时间。对于领导来说,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尽量减少因自己失误而影响了别人的生计。

孔子在此篇之言,虽然不算深奥,道理也很简单。然而,出发点和落脚点却是极高,他告诫我们,不论在做任何的事情之时,都要有“仁心”、有“爱心”、有“善心”,方可在领导下属时表现得游刃有余,才不虞失了风度、折了威严、损了威望。

如果一味地想要通过言语诓骗,只顾许下空口承诺,而忽视了实际行动这个关键;或者巧言令色,甚至玩弄手段,失去了“爱人”之心,则算不上是正确的方法,更不可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这样的道理,虽然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却仍能古为今用,并不会让人觉得会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