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学L从外地乘高铁回来,我要去接他,他没同意坚持自己打车,让我把饭店地址发给他就行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职业沟通和职业素养谁难?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职业沟通和职业素养谁难(也谈职业素养)

职业沟通和职业素养谁难

高中同学L从外地乘高铁回来,我要去接他,他没同意。坚持自己打车,让我把饭店地址发给他就行了。

L有几年没回来了,灌南高铁通了之后他就没回来过。吃饭之前闲聊的时候,L感慨老家的变化太大了,更让他感到吃惊的是,老家的的哥太牛了。我问咋回事?L说的哥能记得从南边来灌南的每一趟车的到达时间,并且他们从来不去记从北边来灌南的车次和到达时间,说是性价比不高。

L跟着跟我说这个事的时候,让我想起几年前在无锡打快车的故事。灌南的的哥和无锡的快车周师傅的所作所为,反映出来的是驾驶员的职业素养了。

职业素养高低的评价是综合性的,且各行各业的职业素养要求不尽相同,但有一条,可以作为共性来反馈到我的教学之中。

那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我的学生两三年之后,即使上了高职读了同样的专业,也不能保证就能从事跟本专业强相关的或者是有能力来从事跟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大部分情况会从事跟本专业弱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工作。

我想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站稳之后,再考虑择业。也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而不能死等“爱一行干一行”。

如何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人爱上自己的工作”好像是件很扯的事情,但这一点是决定着你在这个企业待下去的最底层的也是最重要的支持基石。如果这个企业的工作量是在你的身体和心理能承受或稍微克服一下就能承受,工作报酬也是行业平均及以上的水平,没人给你一个爱上的理由,你自己也得去找一个理由。

如何做到“专一行精一行”,枯燥的流水线、日复一日的工作能有啥变化吗,洛克菲勒和他的“三十八滴型”焊接机的故事可以找出来读一读,我国这么多大国工匠的故事更是其中的典范。不是没有改变的可能,只是缺少发现改变的“心和眼睛”。

在实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之后,世界那么大完全可以去看看,人往高处走吗!

写于2022年10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