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和苏辙七年未见的情感基础上所写。正是这首词,让世人见证了苏轼和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小编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词《阳关曲·中秋月》,则可以看成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后续。

苏东坡写给苏辙的诗(苏轼与苏辙久别重逢)(1)

因为苏轼在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不久,便有了和弟弟苏辙重逢的机会。《阳关曲·中秋月》便是苏轼与苏辙久别重逢后,在中秋的月光下创作而出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苏轼既表达了自己七年来首次同弟弟苏辙的赏月乐事,同时也抒发了久别重逢后又得再次分别的哀伤之情。

而如苏轼自己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样,并且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阳关曲·中秋月》这首词虽然篇幅短小,只有短短4句,却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千古名作。它所传达出来的悠悠不尽的情韵,具有普遍性意义,即便是千年以后也会感同身受,可谓是惊艳千年。

苏东坡写给苏辙的诗(苏轼与苏辙久别重逢)(2)

《阳关曲·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东坡写给苏辙的诗(苏轼与苏辙久别重逢)(3)

首先,我们来看苏轼这首词的题目。阳关曲,本名《渭城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后一直用来抒发别情。苏轼这里依谱填词,也有合乎词中分别之意。而中秋月则很好理解,它主要传达出了词中苏轼与苏辙在中秋共同赏月的乐事,代表了团圆之意。

诗的开头两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明月高悬,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这两句词虽然没有直接点出赏月的人苏轼与苏辙,但却写出了赏月的乐事,自然让人会联想到月光下的赏月人。

苏东坡写给苏辙的诗(苏轼与苏辙久别重逢)(4)

接下来的两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则在团圆的欢乐气氛中,转到描写分别的哀伤中。诸如前两句词中,所描写出来的月圆之景,团圆之事,对于苏轼来说,甚至对于天下人来说,它都是很难遇到的。即词中所说的“此生此夜不长好”,即我这一生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

它的言下之意,就是说苏轼和苏辙相见的艰难。也就是最后一句所说“明月明年何处看”那样。苏轼在感慨,明年的月圆之夜,又该在何处观赏这种美景呢?看似简单的一句,却是苏轼这首词中悠悠不尽的情韵所在。它既传达了苏轼与苏辙即将分别的哀伤,也表明了两人都是漂泊无定的人生。

苏东坡写给苏辙的诗(苏轼与苏辙久别重逢)(5)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它虽然没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那么著名。但是词中无论是它所体现的久别重逢之喜,还是终将别离之哀,都是人之常情,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即便是千年之后的我们,也很容易体会到这种情感。所以说《阳关曲·中秋月》这首词,短短4句便感人至深,惊艳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