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文章的区别(行文中的数字和)(1)

今天想探讨的这个话题,不是想去说教,也不是好为人师,更没有批评嘲弄谁的意思,只想单纯和爱好写作的朋友们一起,探讨一下文字和数字的准确表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写作者在表达时间时,有的会用10点10分,有的会用10:10,有的会用十点十分。在表达日期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用10月10日,极少数作者会用十月十日。这样的表达没有任何问题,读者也会一眼读懂文字或数字表达的具体时间。

在表达年份的时候,有些文章却会写成“85年的夏天”“98年的秋天”“22年的春节”……乍一看,会误以为是表达八十五年前的夏天,或理解成九十八年以来的秋天,或想象成走过了二十二年的春节……

细细一品读后,才发现作者是在表达年份,却又不知什么原因,只写年份的后两位数,把前面的两位数给省去了。如果行文中清楚地写上年份的前面两位数,就会变成“1985年的夏天”“1998年的秋天”“2022年的春节”。

这样的文字和数字表达,不管放在文章的开头,还是放在文章的结尾,或者放在文章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让读者产生歧义,读者也不会在阅读的时候,停下来思考两位数所表达的具体意思。

或许我们平时在口语表达的时候,习惯用几几年,因为是用语言表达出来,我们面对的是“听众”,听众们看不见文字,只听得声音,加上我们清楚地说出几几年在干什么,听者的头脑里一般不会冒出数字所包含的其它意思。

但行成文字就不一样了,当读者在面对白纸黑字(或者白屏黑字)时,眼睛看到的文字,会在大脑里形成各种信息,“看”和“想”的内容要比单纯的“听”丰富得多,如果文字不能清楚地表达具体意思,就会让读者产生其他的联想。

阿拉伯数字本身就具有多重意思,如果作者在行文的时候,当写一个或者两个数字,尽管不会影响大的方向,但一定会影响到整个文章的严谨度,也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作为喜欢写文的人,还是要力求能最大限度、准确地表达文字或者数字所传递的意思,你觉得呢?

除了行文中的数字表达,很多写得很好的文章,会在阅读的时候,发现“的”“地”“得”用得很随意。甚至有的作者喜欢“一‘的’到底”。

如果对“的”“地”“得”没有要求的读者,可能觉得无所谓,只要都能明白作者写的是什么意思就行。但如果你真是爱好写作,或者想靠写作变现,那就要注意用字的准确性。

很多编辑或者老师,多半都是科班出身,对“的”“地”“得”的用法,也都是特别讲究的,但他们都很忙,不会因为这些小事儿专门给你回邮件,因为在他们的理念里,你要玩文字,“的”“地”“得”的用法是必须掌握的几个基础之一。

如果一篇文章中出现多个“的”“地”“得”用法错误,就算文章写得再好,估计也会“名落孙山”,审稿人不明说,作者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儿,你说冤不冤?

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的”“地”“得”也是用得不准确,很多该用“地”的时候却用了“的”,导致通篇出现了少数“得”,几乎都是“的”,总以为这是小事儿,不重要。

后来通过老师的点拨,自己也恶补了一下,现在已经明白:名词的前面用“的”,动词的前面用“地”,形容词的前面用“得”。但在写作的时候,往往由于之前错误的习惯,还是会偶尔用错一两处,相信在有意识地思考和改变下,以后犯“的”“地”“得”的错一定会越来越少。

既然爱写,那就尽量写好!写好不仅是文采好、故事好,还要尽量做到准确表达数字和文字!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