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我国古代继承体系的主要有三点,即‘嫡庶有别’、‘男尊女卑’、‘长幼有序’,通常来说只要有嫡子,庶子就没有任何继承权可言,而女性似乎更加可怜,如非特殊情况,哪怕是嫡子庶子都死完了,也极有可能轮不到女性来继承家业,会过继一个子嗣或是寻找一个赘婿来继承,难道嫡女的身份比庶子还要低微吗?

古代嫡子和庶子分家(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1)

要讨论这个问题则需要扩散性的看嫡女为什么没有继承权,嫡女没有继承权并不是说嫡女地位有多低,而是我国古代传男不传女的习俗导致的,和嫡女没有继承权没有任何关系,这是因为我国古代男性和女性从小所学习的不同知识导致的。

我国古代的婚姻关系下至黎明百姓,上至皇帝,无一例外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不过因为个人的区别,这个关系可能会有个别情况出现不同,比如一些强势的皇帝会包揽内外政事,而聪慧的皇后则可能插手皇帝的一部分朝廷政务,如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都属于这一类。

古代嫡子和庶子分家(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2)

因此古代的大家族中,如果是男孩,从小便是教授他如何成为一位能管理家族产业,富有学问的郎君,而女孩,则会把她教育成一位温文尔雅,精通内府管理的当家主母,如非特殊情况,比如说只有一个女儿,很少会教她关于管理家族产业的方法,这样长大的女孩子自然没有能力承担起家族产业的管理重担,同时也不可能有继承权可言。

但是女儿虽然没有继承权,但可以用于联姻来稳固家族的昌盛,独孤伽罗皇后的父亲独孤信一共有七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不同的权贵,因此北周几乎所有有权有势的家族都和独孤家有联姻关系,后来独孤信被北周权臣宇文护逼死,失去了顶梁柱的独孤家也没有因此而倒下,反而是在姻亲关系的帮助下,宇文护死后独孤家又重现生机。

古代嫡子和庶子分家(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3)

这便是女儿的作用,然而女儿也和儿子一样有嫡庶之分,《国语·吴语》中有记载:“一介嫡女,执箕箒,以晐姓於王宫。”足以看出嫡女的尊贵,庶女确实有可能出现像传闻中那样地位不如丫鬟的情况,但是嫡女是绝不可能的,哪怕父亲不喜,嫡女的这个身份也能成为护身符,将来是有联姻使命的。

和很多言情恋爱小说不同,世家豪门、高门贵胄的继承人在挑选正妻时一定会讲究包办婚姻,有民间谚语为:娶妻娶贤,纳妾看色。这个贤并不是指姑娘家有多么贤能,近代作家陶承在《我的一家》中写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来的熟人。”虽然这样说有些夸张,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家闺秀,外人确实是很难知道她具体的性格的。

古代嫡子和庶子分家(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4)

因此这个贤主要是指女方的出身,也就是嫡女出身,嫡女就像是一个大家族当中最吸引人的商品,相当于一个双方合作的信号,因此为了联姻合作的稳定,嫡女从小在家族中就会有莫大的权力,为的就是培养嫡女一种孤傲的性子,能在将来嫁人后压制住夫家的其他女性为本家在夫家争取更大的利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因此在古代大家族中,哪怕是嫡子死亡或是没有嫡子,继承人是庶子的情况下,庶子的地位和嫡女在家中的地位也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嫡女是一件工具,一件最棒的联姻的工具,哪怕是人贩子和迎春楼的老鸨都知道照顾好了才能卖一个更好的价钱,更何况是那些善于算计的大家族继承人?

古代嫡子和庶子分家(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5)

但嫡女的这种超然的地位也是有代价的,并不能改变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事实,俗话说: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对于庶子继承人而言也并非事事都要让这嫡女了,如果嫡女和自己相互恭敬,完全可以等则良嫁之,但是嫡女和自己爆发争吵的话,庶子也完全可以蛊惑掌权者将这尊大佛尽早的送走,并且嫡女是没有反抗权力的,不难看出庶子虽然地位不如嫡女,但是实际权力却比嫡女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