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腾讯“王者荣耀”风波已趋平静,但余波未了。身为一名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职业人士与学者,对企鹅商业帝国的崛起以及其抢占市场、席卷用户等高超的运作,惊叹与佩服之外,我把它的营销模式形容为“黑洞式营销”。

每当我们谈论互联网营销这个热点话题时,大家就会拿BAT的成功案例说事,然后都想从中取经、借道、弄潮。那么,互联网营销到底有些什么特色?互联网营销中的用户、流量、数据、入口、免费、体验等热词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这三家作为互联网公司的龙头标杆,创业均近二十年。从营销的角度来说腾讯公司最有特点,因为我们几乎从没接到过他们的推销电话。那么,是什么魅力让无数草民都心甘情愿、接踵而至地成为它的忠实粉丝?

企鹅运营研究院(企鹅帝国的黑洞式营销)(1)

黑洞式营销:黑洞、黑洞、黑洞(用户)

腾讯这个小小的企鹅,从立足于小范围网聊,发展到坐拥10多亿用户(QQ有8亿多,微信有10亿多)的互联网商业帝国,硬生生地把草民变成网民,可用数学中的几何级倍增原理来形容其吸粉速度。

不,数学中的几何级倍增原理并不能准确地解密腾讯席卷巨量用户的营销精髓。

天体物理,才是它的营销根基。因为腾讯的营销力量有如黑洞般强大、神秘与恐怖。

对,用黑洞来形容企鹅商业帝国的营销模式再恰当不过了!

曾几何时,或许一批自称为企鹅的精英团队,在南极冰川里“蓄意密谋”制造出一个人工黑洞。这个黑洞,就是以QQ与微信为入口,集网聊、视频、游戏、娱乐、分享、支付、信贷、微商等业务为一体的互联网应用磁场。

腾讯借用这个黑洞,吸引各类人群(先是职场人士,然后是学生青年,接着是中年男女,最后是老幼尊卑)深陷它的漩涡不能自拔,最终成为其忠实的粉丝。这个黑洞,让腾讯的营销推广如病毒扩散般在用户间迅速传播,助力腾讯迅速成为互联网界的商业巨头。

当我们身不由己地追随某种潮流,当我们身不由己地陷入某种漩涡,在商业中,这股莫名的洪荒之力,我把它称之为“黑洞式营销”。

黑洞酝酿:努力活下去(市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蓄谋黑洞,熬十年之苦。

创业之初,马化腾同学只想做个聊天工具,只想在同学、同事、好友间小范围使用,并没有明确的市场分析与定位。说白了就是一个技术天才突发奇想做个聊天工具玩玩而已,动机绝对单纯,就如一个毕业设计,从未想过商业运作。

当他投入了、入戏了,开始发现这个聊天工具存在市场潜力时,便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开始融资阶段,很多投资人根本不看好它的市场前景,就是白菜价也不愿出资参与。想必,面对本不存在的事务与市场,不要说当年外行的投资人,就连马化腾本人当初也未必知道有今天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与畅想。

后来,他引进了投资,从QQ系列的社交和通信服务,逐步发展到互动娱乐、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网以及微信、财付通、腾讯产业共赢基金等业务,终于培植出巨大的市场,打造出一个全新的蓝海产业,酝酿出一个黑洞般引力无穷大的新生市场。

假如马化腾没有坚持把当初聊天工具的创意逐步去实现,假如他遇到资金困难时没能拉到投资,假如他赚到大笔钱后转投其他行业,或许就没有今天的企鹅商业帝国。

马云说了句经典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一语道明:创业者要挖掘与培植新生市场,就是要准备打持久战,坚持就是胜利,努力活下去就有机会酝酿出黑洞级市场。

黑洞磁场:产品为王,服务为赢(产品)

在商业活动中,营销是至关重要的经营环节。

于是,各个企业借势这股互联网营销潮流,做足功夫,简单地以为得营销者,得天下。各种营销手段、广告、软文漫天飞舞。有创意无限,也有庸俗低劣;有效果显著,也有石沉大海;有耳目一新,也有陈词滥调。我们每日就淹没在这些营销图文、影音等海量信息中。

然而,不管是过去的传统营销模式,还是现在的互联网营销模式,营销再给力,最终还是得落实到具体的产品与服务中来。腾讯“黑洞式营销”能够取得空前的成功,是因为它有一系列强大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裂变出能量,产生黑洞般的引力,它的“王者荣耀”一度成为“全民公敌”,说明了这款游戏产品也是磁场源之一。

试问,能找出几个光靠营销造势、忽悠,而没有相匹配的产品与服务作为后盾的成功案例?即便能举出几个特例,时间最终会验证与宣判,这些企业几乎逃不出欺骗、跑路、倒闭的结局。

企业的持续经营与稳步发展,营销至关重要,支撑营销落地的产品与服务更为重要!

若想达到腾讯般的店大吸粉,让用户主动投怀送抱,就需打造出“产品为王,服务为赢”的强力磁场。

黑洞陷阱:免费的午餐(成本)

在互联网营销中,有一大特色就是免费,比如提供免费的产品或服务。

于是,各企业便高举“免费的午餐”之营销神器,但真是免费吗?

我们免费使用了QQ,我们也无偿地为QQ拉进了更多用户;我们免费使用了微信,我们也无偿地为之付出了无数精力与时间去刷屏……

有人说,互联网营销,天下真有免费的午餐。仔细一分析,看似午餐免费了,但我们得给人家洗盘子,拉食客,做口碑。只是换了种方式进行成本转嫁,只是这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的营销策略,让众人皆大欢喜,美其名曰为“免费的午餐”。

所有的免费背后,要么盯住我们现在免费的劳务(编外免费代言人),要么盯住我们日后掏钱买单(若要取之必先予之),要么盯住我们身边别的消费群体(放长线钓大鱼)。免费的背后,互联网营销锁定的还是钱(我的钱,你的钱,他的钱,一网打尽)!

互联网本是个烧钱的领域,企业可以用免费来吸引眼球,但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储备,没有自我的造血功能,没有配套的转嫁通路,定不是初创企业所能承受之重。我最近了解到很多互联网类的企业就是不足半年或一年便倒下,有的在天使轮、A轮,甚至B轮、C轮就突然消失,免费之下,企业的经营成本更高,免费或许是众多企业英雄气短的罪魁祸首之一。

免费的午餐,对用户就是“黑洞式营销”撤下的弥天大谎,对企业就是“黑洞式营销”自掘的死亡陷阱。

黑洞情怀:情深深血泪奔(模式)

大家在谈论别人(BAT)的成功时,都眉飞色舞,美如细数家中珍宝。

然而,如上述所说,用户的积累,市场的培植,成本的重压,产品的打磨,没有哪一项不是历经九死一生。

验证一种新商业模式是否可行,除了用户、市场、成本、产品,还有需求定位、研发生产、运营变现、经营管理等环节,哪一个环节没跟上,便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当年马化腾要贱卖自己的企业,马云被人称骗子,周鸿祎几乎与互联网企业打官司打了个遍。

乐视曾经盛行一时,如今贾跃亭深陷困局,前程未卜。

共享汽车EZZY前几天宣布倒下,其创始人付强说“这是理想主义者的自焚”。

京东、阿里、亚马逊进入盈利也没有几年,甚至前段时间还传出某些业务板块处于亏损,只是他们有足够的现金流与造血功能,否则多少所谓风光的互联网名企一夜倒下并不是怪事。

因此,企鹅帝国商业模式的验证,是互联网营销的辉煌史,也是创业者的血泪史。

你有诗与远方,没问题。

但你还得经历爬雪山过草地,经历岁月沧桑与血泪洗礼。否则纵使对“黑洞式营销”情深深意浓浓,可它不适合你。

你还来不及制造出自己的黑洞,就已被别人的黑洞吞噬。

黑洞法则:商业的本质只讲规则,不讲原则

由于 “王者荣耀”游戏让大量中小学生及青少年过于沉迷其中,引发了一场网民怒怼腾讯讨伐其残害祖国花朵的风波。此风波,除了让腾讯的市值在短短十几天蒸发上千亿外,还让人甚至质疑这些靠游戏发家立业的商业大鳄之社会责任感。

在商业环境中,当企业做强做大时,与此而来的财富数值与荣耀光环便如影随行、载誉天下,到处都是鲜花与掌声。于是,我们对这些企业顶礼膜拜。

然而,一旦触发某种特殊事件,我们便一改当初的膜拜,众口一词、口诛笔伐,似乎才认清万恶资本的本来面目:所有的荣耀与辉煌,都只是沽名钓誉;所有的商业运作,都掩盖不了企业盈利的初心;所有的公益与慈善,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政策与社会红利。

我不对这次腾讯游戏风波发表过多看法,就如对(赌)、烟草(瘾)、会所(诱)等行业一样,合法的经营背后,天下人皆知其对国民的侵蚀,但既然是合法,我们便不做是非评价。

企鹅设计的这个营销黑洞,没有政治,没有是非,男女老幼,来者通吃。就如天体中真实的黑洞(它产生的引力使得它周围的光都无法逃逸),接近它的轮船、飞机、动物、草木,一应全收。

黑洞式营销,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商业的本质只讲规则(即在商言商,为了获取经济收益,只采用商业手段,践行商业意图),不讲原则(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所谓社会责任,真真假假,另当别论),这就是黑洞法则。

洞思考:借别人的光,走自己的路

黑洞式营销,为了熬出市场,你得努力活下去;为了吸引用户,你得打造出优秀的产品与服务;为了让免费作为甜头,你得准备更加雄厚的资金;为了验证只有成功了才算得上成功的商业模式,你得美名曰情怀或事业与自己较劲;当你制造出了一个黑洞,发现自己也被只讲规则不讲原则的黑洞吞没,所谓不忘初心,其实早就不再当年。

在中国互联网领域,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营销模式,估计就是企鹅帝国的“黑洞式营销”了。

能打造出黑洞级别的企业,放眼望去凤毛麟角。腾讯先行一步,阿里紧锣密鼓,其他千万企业也跃跃欲试纷纷效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拿来主义、盲目跟随却不见得是上策。

面对企业商业帝国的这个黑洞,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与实力,也可以花个十年或更久,蓄意再造一个黑洞。否则,要么顺势而为被卷入它的黑洞与之共振,抱大腿随大流;要么远离这个黑洞寻找与设计适合于自己的营销策略。

倘若盲目跟随,难逃为人作嫁衣,陪太子读书的结局,最终在企鹅商业帝国的黑洞中玩火自焚、香消玉殒。(无数微商难已为继,无数微信推文被人视而不见,无数APP举步维艰,该是我们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悟透了“黑洞式营销”,让我们在商业中更加理性,回归本质,锤炼产品,优化服务,强化造血,持续经营,厚积薄发才是上策。借别人的光,走自己的路,才是千万创业公司在双创大潮、互联时代下的更佳选择。

(备注:本文转自“跨界悟道”公众号,作者黄树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