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统计:4196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6分钟

精益生产十大看板管理(六分钟了解精益生产看板管理)(1)

前言

看板管理是为了有效管理作业现场而使用的工具,其目的是实现生产信息的快速传达和各生产单元的信息共享。

1

什么是看板

精益生产十大看板管理(六分钟了解精益生产看板管理)(2)

看板最初是丰田汽车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从超级市场的运行机制中得到启示,作为一种生产、运送指令的传递工具而被创造出来的。经过近50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机能。

1)工作指令

生产及运送工作指令是看板最基本的机能。公司总部的生产管理部根据市场预测及订货而制定的生产指令只下达到总装配线,各道前工序的生产都根据看板来进行。看板中记载着生产和运送的数量、时间、目的地、放置场所、搬运工具等信息,从装配工序逐次向前工序追溯。

在装配线将所使用的零部件上所带的看板取下,以此再去前一道工序领取。前工序则只生产被这些看板所领走的量,“后工序领取”及“适时适量生产”就是通过这些看板来实现的。

2)防止过量生产

看板必须按照既定的运用规则来使用。其中的规则之一是:“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运送。”根据这一规则,各工序如果没有看板,就既不进行生产,也不进行运送;看板数量减少,则生产量也相应减少。由于看板所标示的只是必要的量,因此运用看板能够做到自动防止过量生产、过量运送。

3)目视管理

看板的另一条运用规则是“看板必须附在实物上存放”、“前工序按照看板取下的顺序进行生产”。只要通过看板所表示的信息,就可知道后工序的作业进展情况、本工序的生产能力利用情况、库存情况以及人员的配置情况等。

4)改善的工具

看板的改善功能主要通过减少看板的数量来实现。看板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工序间在制品库存量的减少。如果在制品存量较高,即使设备出现故障、不良产品数目增加,也不会影响到后工序的生产,所以容易掩盖问题。在JIT生产方式中,通过不断减少数量来减少在制品库存,就使得上述问题不可能被无视。这样通过改善活动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使生产线的“体质”得到了加强。

2

看板的种类

精益生产十大看板管理(六分钟了解精益生产看板管理)(3)

看板的本质是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量对所需零部件发出生产指令的一种信息媒介体,而实现这一功能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看板总体上分为三大类:传送看板、生产看板和临时看板。生产看板又分为工序内看板、信号看板。传送看板又有工序间看板和外协看板之分。

1)工序内看板

工序内看板是指某工序进行加工时所用的看板。这种看板用于装配线以及即使生产多种产品也不需要实质性的作业更换时间(作业更换时间接近于零)的工序,例如机加工工序等。

2)信号看板

信号看板是在不得不进行成批生产的工序之间所使用的看板。例如树脂成形工序、模锻工序等。信号看板挂在成批制作出的产品上,当该批产品的数量减少到基准数时摘下看板,送回到生产工序,然后生产工序按该看板的指示开始生产。另外,从零部件出库到生产工序,也可利用信号看板来进行指示配送。

3)工序间看板

工序间看板是指工厂内部后工序到前工序领取所需的零部件时所使用的看板。举个例子:如典型的工序间看板,前工序为部件1#线,本工序总装2#线所需要的是号码为A232-60857的零部件,根据看板就可到前一道工序领取。

4)外协看板

外协看板是针对外部的协作厂家所使用的看板。对外订货看板上必须记载进货单位的名称和进货时间、每次进货的数量等信息。外协看板与工序间看板类似,只是 “前工序”不是内部的工序而是供应商,通过外协看板的方式,从最后一道工序慢慢往前拉动,直至供应商。因此,有时候企业会要求供应商也推行JIT生产方式。

5)临时看板

临时看板是在进行设备保全、设备修理、临时任务或需要加班生产的时候所使用的看板。与其它种类的看板不同的是,临时看板主要是为了完成非计划内的生产或设备维护等任务,因而灵活性比较大。

3

看板的六大原则

精益生产十大看板管理(六分钟了解精益生产看板管理)(4)

原则一:下工序就是客户,不将不合格产品送往后工序

制造不合格产品,就是为不能卖出去的东西投入资本、设备、劳动力。这是浪费的极致,与企业降低原价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就不能再继续生产,必须首先提出防止其再次发生的对策。

为了更彻底地实施上述消除不合格品的活动,“不将不合格产品送往后工序”是很重要的。

其理由是:

1.制造了不合格产品的工序能立刻发现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2.若不合格产品原封不动地放置,后工序就要停止,或者不合格产品积压在本工序中,使工序的问题马上明显化,管理者就不得不一致制定防止再发生的对策。

因此,为了确切实施这个原则,一旦出现不合格产品,机器或者作业就要自动停止。在此,便出现了自动化的理念。

产品里万一混入了不合格品,一定要及时更换掉,每个工序因不合格品导致的数量短缺一定优先补充。如果从供应商送来的物品中有不合格品,则必须以最短的时间补充上,这样做很难,但必须这样,否则一个流生产是不能顺畅进行的。

不论是哪一个工序,如果不能保障100%的合格产品,那么看板管理自身就崩溃了。

原则二:由后工序来领取

第二个原则,是在必需的时间,由后工序来领取必要数量的产品。

在不需要的时候,制造非必需品供给后工序,将在许多方面都产生损失,例如:

让作业者多余地加班工作;

因多余的积压库存而发生的损失;

虽然设备有余力但是因不了解它而增设新设备造成损失;

不了解那些成为瓶径的设备而不能采取对策以致耽误时机……

当然,最大的损失还是因为制造了不需要的东西使得需要的东西不能生产。

第二个原则对于消除如上的损失极其重要。为了切实遵守这个原则,该如何去做呢?

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遵守“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入后工序”的第一原则,就能够发现在本工序中出现的不合格产品。因而,就没有必要从其他方面得到信息,也能够供给后工序所需品质的产品。与此相对,后工序需要物品的时间和数量在自己的工序中是不能掌握的。也就是说,前工序只有通过其他渠道才能了解上述信息。

因此,要改变“供给后工序”的观点,而要求后工序在必要的时候仅以需要的数量为目标到前工序来领取,简单的说是“由后工序领取”。

将“供给”这一观点转换为“领取”,就能够一举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了。这就固定了“由后工序来领取”的第二原则。

因此,为了防止后工序任意地凭需要领取,有必要将原则具体化。

1.禁止没有看板来取;

2.禁止领取超过看板数量的产品量;

3.一定要给现场物品安装看板。

原则三:仅生产后工序领取的数量

作为第二个原则的延伸,出现的第三个原则是“仅生产后工序领取的数量”,它的重要性通过对第二个原则的研究已经能够充分理解了。

当然,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把自己工序的库存控制在最小限度,为此要遵循如下的做法:

1.禁止生产超过看板数量的产品量;

2.按照看板的顺序进行生产。

遵守了这样的运用原则,第三个原则才能发挥它的效力。

更重要的是,由于遵守了第二、三个原则,所有的生产工序将发挥一种如同被一条传送带连结的效果,也就是说实现了同期化。

当考虑到传送带的引入会对作业标准化和降低成本发挥怎样的伟大力量时,我们就能够充分理解同期化所具有的非比寻常的意义了。

原则四:平均化生产

为了遵守原则三,即“仅生产后工序领取的数量”,必须管理好设备和人员,让所有的工序能在必要的时间仅生产必要数量的产品。这个时候,如果后工序的领取时间和数量都很零散的话,前期工序就必须在人工和设备上有余力,越是前工序,就越需要余力。

可是,不言而喻,我们决不能就这样认为。若您真觉得上面的说法有道理,认为没有更多余力的前工序,如果想应对后工序,就必须再拿出多余时间先行生产的话,那就与第三个原则“仅生产后工序领取的数量”相违背,所以必须消除这种看法。

原则五:看板是进行微调的手段

看板功能之一是“自动指示装置、是对作业者的作业指示信息”。

因而,采用看板管理的时候,不需要另外提供如工作计划表、搬运计划表这样的信息,仅用看板作为生产和搬运指示的信息,作业者只依赖于看板进行作业。

因此,生产的平均化尤其重要。看板只能应对生产的微调,它是作为微调的手段而被应用的,并且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其强大的力量。

原则六:使各工序稳定化、合理化

为了实现既保证对后期工序的供给,又尽量低成本制造的目的,我们熟悉了第四个原则“平均化生产”,但是不要忘了,这里还有第六个原则:使各工序稳定化、合理化。

通过研究第一个原则“不向后工序输送不合格产品”,我们理解了“自动化”的重要性。但是,这个不合格的意义不限于不合格零件,如果把它扩展到“不合格作业”这个层面,那么第六个原则就更容易理解了。

所谓的不合格作业是因为没有充分进行作业的标准化、合理化,在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上产生了浪费和不合理,进而关系到不合格零件的产生。如果不消除这样的不良现象,即使能保证对后工序的供给,也不能尽量低成本生产。

通过向工序稳定化、合理化的努力,必须努力实现自动化,“生产平均化”也因为有了这样的内涵,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遵守以上六个原则中的任何一个,都必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可是,如果不遵守这样的原则,即使引入看板管理,也决不会发挥它的效果,不能够推进降低原价的活动。只要看到看板管理作为推进降低成本的现场管理工具的效用,那无论怎样的困难都要克服,遵守原则也是必须的。

4

看板与工厂管理

1) 6S

实施6S,清洁亮丽的工厂才能生存!易于作业的职场才是管理者要提供给作业者的。

2) 信息管理

标准、图纸、规格书、资料等能够归类使用的状态,指令与结果一目了然.让手下、同事、上司有充分的信息, 大家才能把事情做好.你的手下的成长,等于你有了晋升的机会.

3) 作业管理

作业者的出勤状况、作业内容,点检确认及作业者的技能,一看就清楚。

4) 设备管理

作业者要自主保全设备管理,关联的保养效率化,早期发现、做好预防。

5) 现品在库管理

三定:定品、定位、定量。什么物品、多少、放在哪里一目了然。

6) 安全管理

确保安全性为第一,工伤是最大的浪费,对士气、生产效率、对以员工幸福为追求经营目标公司是一种伤害。

7) 环境管理

节约资源、预防对作业环境的影响。环境是我们作业、工作、生活的场所,也是子孙的财富。

8) 工程管理

纳期、周期时间、在库量能够一目了然,时段动态管理及时对策。

9) 品质管理

材料、过程、产品的测定、检查结果一目了然。马上进行改善,提升品质。

10) 成本管理

成本相关的项目要按流程程序书管理,透明而易于监督。

11) 经营成果管理

全员对公司的理念、经营、目标理解而主动承担责任

看板方式作为一种进行生产管理的方式,在生产管理史上是非常独特的,看板方式也可以说是JIT生产方式最显著的特点。但是,决不能将JIT生产方式与看板方式等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