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基础: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逐步得到认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商鞅驭人五术?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商鞅驭人五术
背景1、经济基础: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逐步得到认可。
2、阶级基础:随着土地私有化,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要求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社会改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3、思想基础: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法家学说主张除旧革新,“以法为本”.加强中央集权,顺应了时代要求,为变法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4、实践经验: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李悝在魏文侯时期任相,采取了一系列变法措施: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田租收入;他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新的政治秩序。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各国的变法,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旧制度、旧贵族势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国力,加快了社会的转型。
5、直接动力:秦国的经济、文化落后于东方各国,被中原诸侯以“夷狄遇之”,改变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
6、秦孝公立志变法图强,颁布“求贤令”,商鞅入秦并得到赏识和重用。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向秦孝公提出严明法令、奖励耕战的富国强兵之术。他徙木立信,严厉打击保守派、旧贵族对变法的阻挠。
目的直掺目的:富国强兵,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根本目的: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发展封建经济。
内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正式推行变法——以发展农业和厉行“法治”为中心。主要内容如下:
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为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对居民进行户籍登记,以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实行连坐。规定什伍之内相互有告奸、举盗的责任,一家犯法,其余人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的,就要同罪连坐。
作用:有利于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规定凡是尽心从事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赋税徭役;鼓励开垦荒地,以优惠政策吸引韩、赵、魏等国的老百姓到秦国垦荒;将凡是从事工商业或做事懒惰而致家境贫困的人,就将他连同妻子、儿女没人官府为奴婢;不准商人私贩粮食,提高对商人的收税标准等,以此来抑制商人势力的扩张。
作用:有利于促进农耕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为兼并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3、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就不再授于爵位。
作用: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有利于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増强了军队战斗力。
4、燔诗书而明法令。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5、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准许民间土地买卖。
作用: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摧毁了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从根本上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6、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把全国分为41县,县设令以主持县政,设丞为副县令,设尉负责军事。县下辖若干乡镇。后来,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带有边防军事管理的性质,因而郡的长官被称为守。郡县制度逐渐形成。
作用:确立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地主阶级统治。
7、统一度量衡。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规定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作用: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8、“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私下里的请客行贿之风,及时奖赏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家有二男则分户的“分异”令,以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作用:有利于打击结党营私和吏治清明;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发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商鞅变法的特点1、性质:地主阶级推行的封建化改革。
2、变法核心内容:“农战”和“法治”。
3、手段: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专政,发展封建经济。
4、地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大,变法措施最全面,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影响1、积极: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政治上: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创造了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使军功地主地位高过宗室地主,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打击并瓦解了 旧的宗法分封制度,基本上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2)经济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形成了重农、崇尚耕战的风气,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增,为秦灭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3)军事上:奖励军功,形成了全国尚武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一跃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虎狼之国”。
(4)思想上:法家思想成为秦国的统治思想。
2、消极:
(1)严刑峻法,轻视教化,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给人民带来巨大痛苦,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地主阶级的统治。
(2)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3)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毁坏了文化遗产。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启示1、成功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
(3)态度坚决,厉行法治,变法措施得到贯彻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2、启示:
(1)改革具有必要性、复杂性、艰巨性、曲折性;只有改革才能使国家发展进步。
(2)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要有牺牲精神。
(3)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4)加强法制建设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减少改革的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