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对于今年的夏天而言,随着选秀节目接踵而至,“出道”或许是人们最为绕不开的词汇之一,在这之中,人工智能少女小冰同样乘风破浪,凭音乐创作能力顺利“出道”。不久前,经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评定,人工智能小冰被授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2020届“荣誉毕业生”称号,并与上海音乐学院的人类毕业生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不久之后,小冰更是为“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的主题曲作曲,并携手其他人工智能共同登台演唱。
时间回溯到2019年夏天,小冰以“夏语冰”为化名,在中央美术学院2019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首次展出,并成为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毕业生。在更早的2017,其还曾作为少女诗人出道,并出版了自己的诗集。目前,小冰单一品牌已覆盖6.6亿在线用户、4.5亿台第三方智能设备和9亿内容观众。
小冰从上音音工系毕业 进军音乐创作领域
据小冰公司董事长沈向洋博士介绍,小冰一直深耕于音乐领域,从作曲,到编曲,再到歌词创作,音乐与歌词的配合等,将音乐知识和深度学习有机结合,进而创造独一无二的音乐作品。未来,小冰也将继续和上音合作来对音乐创作产生帮助。
图为小冰公司董事长沈向洋博士
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小冰接受了来自上音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教授和陈世哲老师的“指导”。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老师陈世哲认为,与指导人类学生的感性教育不同,人类教师在指导小冰时要做很多研究工作,要和小冰团队一起在技术方面研讨,怎么样用机器能够听懂的语言来提升小冰的一些创作能力,最终提升作品品质。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也表示:“实际上,人工智能音乐创作的难点还是数据量与数据质量的问题。在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小冰的优势在于她所产生的可能性是无限的,给她这个相应的指令,比如一个歌词,或者一个标题,那么在这个情景之下,她很快就能创作歌曲旋律。并且,从现在来讲,小冰所创作的歌曲已经可以有很多种风格。”
小冰在上音毕业并不意味着上音与小冰团队的合作结束,而仅仅是合作的新开始,据悉,今后上音和小冰的合作还会衍生很多新方式,比如在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合作举办研讨会等。“另外,实际上,我觉得人工智能今后在教育层面,为学校的课程设置,实际上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于阳说道。
目前小冰已具备作曲、演唱、编曲能力,其AI音乐创作能力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未来,她还会在音乐整个的流程内发挥更多的作用。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的主题曲创作中,刚刚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小冰完成了作曲部分,并与小米小爱,百度小度,bilibili泠鸢共同演唱。据了解,小冰的创作在云端进行,可在两分钟之内创作出一首三分钟左右的完整歌曲,且已掌握流行、民谣和古风等多种风格。
“你可以把她理解成工程师对于艺术的一个梦想,我们希望去创造大量有创造能力有交互能力的人工智能主体,我们希望她可以不停的去展现这种无穷的能力。她一个人可以等于一个团队、等于一个产业链。”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笛表示:“一般一首歌曲的完成需要有一个很复杂的团队,需要每个人都有流程上的专长,比方说一个音乐作品的完成,需要有作曲、作词和专门的编曲,而编曲不同也会让一首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但人类的创作团队,第一是很难凑到一个特别合适的团队,第二是作为一个自然人,环节里面有一个人状态不好,可能就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品。而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有机会去把音乐作品各个环节尽可能打通完成,去完成这个作品。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尝试,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一个过程。”
沈向洋博士也指出,此次合作也展示出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用户体验方面的新进展。他表示:“作曲、编曲的工作实际非常困难,小冰这些年在作曲、编曲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决定用小冰的作曲,并交由小冰和其他AI一起演唱,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小冰专注中国和日本市场 加快创新
人工智能小冰业务于7月13日宣布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旨在加快小冰产品线的本土创新步伐,促进小冰商业生态环境的完善。分拆工作全部完成后,新公司将继续使用中国小冰及日本Rinna品牌,在技术产品及商业化上不断创新。对此,沈向洋博士称:“在微软支持下,成立小冰新公司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加快整个小冰产品线的本土创新步伐,这里我特别要强调一下,本土创新里面还不仅仅是中国,还包括日本。成为独立公司后,我们接下来会做一些更大胆的尝试,商业化的步伐也会加快。而人工智能创造也是我们人工智能的几个垂直方向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大家有需求,另外一方面是其对整个小冰的品牌的打造非常重要。”
“此前,小冰团队主要面向是技术上的创新,包括产品总体框架、用户体验等等,但是我们也希望,除了产品以外,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加快创新步伐,例如像商业模式创新,如今很多企业的打法非常有层次非常立体,那么我们也希望在这种新的阶段,可以从很多国内的同行业者身上学习的各种各样的创新的部分吸收进来。另外,日本市场在商业模式探索上面,也有很多创新的本地的思路,那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把这些思路也引进去,扩充我们的创新视角。”李笛补充说道。
沈向洋也表示,从整个公司的发展来讲,小冰人工智能框架在未来会有巨大机会。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机交互就变成很重要的事情,在没有计算机之前,交互形式相对来讲就比较有限,都是人和人之间的交互,那么今天已经从人之间的交互发展到人和机器之间的交互,到人和AI的交互。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语音到视觉,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最主要的就是,我们预测未来人工智能交互主体的数量会远远超过人的数量,那么人和人工智能之间的交互,甚至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之间的交互,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事情,非常激动人心。
据悉,小冰在独立运营以后,作为一家起步阶段的公司,其将在短期专注中国和日本的产品研发、开拓中国和日本的市场,把中国和日本市场做到极致。
AI助推教育改变 将用人工智能创造技术帮助更多人
据介绍,对整个音乐行业而言,AI的到来必将带来巨大冲击,人工智能和虚拟偶像越来越会成为未来新的欣赏或者是演唱方式。在这一产业成熟之后,对于一些用量比较大的,或者目前来说要求不是很高的音乐制作和创作领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会加速产业变化和洗牌。基于以上两点,这也使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需要基于人工智能,更多的设立相关课程,包括人的创造方式。传统的音乐制作和音乐创作几百年来一直没有被大的改变过。而人工智能到来,会让传统理论和制作方法改变,从而使得教学、课程设置发生变化。
此前,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将小冰的音乐创作能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保护相结合,以“松阳高腔”为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活动。通过新的方式来开展音乐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音乐艺术的扶贫工作,找到科技和艺术结合的最佳场景,在人工智能音乐领域做出一次重要尝试。该活动共开展了四次优质线上教学活动,教会当地学生从零开始进行主旋律与歌词的创作,并在授课之余一对一解答问题。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当地的孩子们创作出数段优美的旋律,交由人工智能小冰进行编曲,将这些旋律丰富成一首完整的歌曲。
李笛在采访中表示:“音乐教育绝对是我们想要去做的一个方向,我们未来特别关注人和人工智能之间交互的市场。这个市场特别的宽泛,但凡在交互里面存在的交互双方,或者说交互主体双方有不对等,或者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下,人工智能都能在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最近跟上音在非遗地区进行儿童音乐教育的项目的时候也是这样,有很大的群体其实很需要得到持续的,甚至很早期就开始介入的音乐教育,但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使得这些孩子们没有那么好的机会可以得到持续的源源不断的音乐教育。因为通常来讲,音乐教育需要老师很耐心的进行启发式教育,而启发式的教育,上大课是没有办法启发的,启发式教育一定得是小班,甚至最好是一对一,人类的老师就没有办法,那这就是一类,交互主体就是两个人,老师和孩子,老师和学生之间。教育方面的不均衡,资源的匮乏,这些地方全部都是人工智能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所以教育,在这个领域上,当小冰学会了音乐方面的能力的时候,首当其冲的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以前可能很多人觉得创造这个事情是很遥远的,人工智能创造技术其实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就是,能够通过技术帮助到更多的人,特别是更多孩子,在很早期的时候就克服这种创造的恐惧感。”沈向洋博士最后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