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传某位国展评委说:元明清的书法衰于赵子昂、董其昌,让书法进入忸怩局促、无地自容的死胡同,他们书法就是局限于古人,不敢创新,是“奴书”!那么,什么是“奴书”呢?

赵孟頫书法好在哪里(有人评赵孟頫的书法是)(1)

什么是书奴

“书奴”的概念最早见于晚唐书法家释亚栖,在他的《论书 》文中进行专门的论述:

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   

他认为书法最终是要求变,历代的大书法家无不是求变然后自成一家名扬后世。如果不能求变,就算是书法有入石三分的功力也终究只是书奴。从这里可以出看,书奴是指书法中执法不变,不求变不能自成一家。

赵孟頫书法好在哪里(有人评赵孟頫的书法是)(2)

什么是奴书

《欧阳修集》卷一二九笔说:

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奴书。安昌侯张禹曰:“书必博见,然后识其真伪。”余实见书之未博者。

北宋欧阳修认为学书应当自成一家,模仿他人的则是奴书。学书少了不模仿他人,如果模仿他人就是奴书,又谈何说师从古法、有古人意。欧阳修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至始至终都在模仿而未跳出他人面貌形成自己的书体。

赵孟頫书法好在哪里(有人评赵孟頫的书法是)(3)

陈伯智,少有器局,博涉经史。大建中,立为永阳王。雅意翰墨,无狗马之玩,作字劲举,而行草尤工,师其成心而自为家学,故名重于时。盖传习之陋,论者以谓屋下架屋,不免有奴书之诮。此伯智独能摆脱而世有策马驰逐,苇航汎浮比其落笔之妙者,非虚语也。

宋徽宗宣和年间编撰的《宣和书谱》评陈伯智书法时也提到了奴书,其中认为“屋下架屋”也就是在别人的书体下进行书写即为奴书。

赵孟頫书法好在哪里(有人评赵孟頫的书法是)(4)

对“奴书”论断的反驳之音

觚管士有“书奴”之论,亦自昔兴,吾独不解此。艺家一道,庸讵缪执至是,人间事理,至处有二乎哉?

为圆不从规,拟方不按矩,得乎?自粗归精,既据妙地,少自翔异,可也。必也革其故而新是图,将不故之并亡,而第新也与。故尝谓自卯金当涂,底于典午,音容少殊,神骨一也。沿晋游唐,守而勿失。

今人但见永兴匀圆,率更劲瘠,郎邪雄沉,诚悬强毅,与会稽分镳,而不察其为祖宗本貌自粲如也(帖间固存)。迩后皆然,未暇遑计。赵室四子,莆田恒守惟肖,襄阳不违典刑;眉、豫二豪,啮羁蹋靮,顾盼自得。观者昧其所宗:子瞻骨干平原,股肱北海,被服大令,以成完躯。鲁直自云得长沙三昧。诸师无常而俱在,安得谓果非陪臣门舍耶?

而后人泥习耳聆,未尝神访,无怪执其言而失其旨也。遂使今士举为秘谈,走也狂简,良不合契,且即肤近。为君谋之,绘日月者,心规圆而烜丽,方而黔之,可乎?啖必谷,舍谷而草,曰谷者“奴餐”,可乎?学为贤人必法渊赐;晞圣者必师孔。违洙泗之邪曲,而曰为孔、颜者“奴贤”、“奴圣”者也,可乎?

赵孟頫书法好在哪里(有人评赵孟頫的书法是)(5)

所谓“订”,《说文解字注》解释为:"订,平议也",引申的意义有"改正、修正"。所以明代祝允文《奴书订》是对前人评论“奴书”的一种反驳。并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舍谷而草"然道食谷就是“奴餐”?第二个例子,洙泗是指儒说孔学,然道对于不尊孔儒学说而言,尊孔儒学说就是“奴贤"、“奴圣”了吗?

综上所述,奴书的说法评判的标准不在于是否学习古人,也不是说学习古人功力深浅。而是学习古人后是否能跳出古人的面貌自立门庭。所以个别古人评赵孟頫的书法是奴书,全无根据也,而且完全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