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半年出现疫情,但港股的4个国产运动品牌依然收获双位数的成长,远超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两个国际品牌。除了李宁和匹克之外,其余三家企业的销售表现均不理想。FILA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负增长后,终于迎来了增长,成为了继安踏集团之后的又一个增长现金牛;而特步国际则是这四家品牌中唯一实现盈利的企业。

特步中期营收总结(国内运动品牌半年报观察点)(1)

安踏体育2020·HK,特步国际1368·HK, 361°于8月23日晨当天公布2022年度中期表现,内容丰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四家企业都是中国本土最大的国产运动品牌之一——李宁(2331.CH),它不仅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股民的认可,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在此背景下,这四家企业分别公布了2019年度及2020年财报。它们都是在上半年完成全年目标的情况下才进行公布的,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行业关注。上半年疫情频繁爆发给市场带来明显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6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约0.7%,其中服装鞋帽及针织品类社零累计增速为负,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6.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4个国产运动品牌都收获了双位数营收增长(李宁在8月12号公布了中期业绩),在大趋势中跑马圈地。

特步中期营收总结(国内运动品牌半年报观察点)(2)

一、疫情前国产运动赛道相当繁荣。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发现,国内运动市场在细分赛道、产品品类、区域市场和销售渠道等方面都呈现了结构性的增长特征,其中不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运动品牌;预计到2020年底,整体市场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根据2022年1-2季度数据显示,运动品牌受影响程度总体低于服装和纺织行业,复苏速度也超过了业内平均水平。

特步中期营收总结(国内运动品牌半年报观察点)(3)

随着人们健康生活意识的增强和运动市场景气度的提升,消费者对运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同时也让消费者看到了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财报数据显示,阿迪达斯大中华区2022年前两季营收分别跌28.2万元和28.3万元,耐克大中华区2021年12月份至2022年2月份以及3月份至5月份两财季(都未考虑汇率因素)分别跌28.3万元。

内因方面,除了国际品牌自身原因外,还有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以及外部环境复杂等外因,而这些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外部的舆论环境。从内部比较来看,安踏集团并没有意外地成为收入最高、但是增速最低的企业,这种情况非常不正常,因为即使基数巨大,安踏往年也会成为领涨的那个企业(涨幅要么第一、要么第二)。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本土运动用品巨头,FILA与其他知名运动服装品牌相比,表现更为抢眼。疫情之后,耐克、阿迪达斯和路易威登的业绩均出现大幅滑坡。在“地位”上,FILA保持了稳定的状态,同比增长了0.5%;其中,Nike旗下品牌KEYAHI的营业收入环比增幅达21.9%;李宁实现净利润5.75亿人民币;耐克和阿迪达斯分别实现净利润2.45亿美元和1.54亿美元。安踏旗下三大品牌中,只有主品牌销量上升了26.3%,而李宁和361°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安踏、匹克、特步三大体育品牌营收增速均超过30%,其中耐克更是实现超100%增长;而在下半年,运动鞋类的体育用品板块仍有不错表现。截止发稿时,安踏集团财报公布后的股价上涨幅度均居前。FILA是安踏集团实施多品牌战略的第一个品牌。2009年初,安踏以3.2亿元收购了百丽国际旗下的FILA中国商标运营权并实行全直营。据了解,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FILA在国内体育健身领域异军突起。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FILA于今年3月宣布暂时停产。截至目前,其线下门店已全部关闭。但在与经销商的谈判中,“赚差价”成为双方的首选目标,FILA的毛利率一度达到70%以上(本期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8.7%),而其他品牌如国产品牌的毛利率也都在50%左右徘徊,不到两年时间内,安踏和李宁分别下降了55%和55%。FILA也因此获得了更高的利润——其营业收入占比逐年上升,但其净利润却逐年下降,这主要是由其经营利润较低所致。前些年安踏发展速度曾一度超过安踏, FILA贡献巨大,其与安踏主品牌共同支撑起集团收入的半壁江山,即使到2020年收入也曾超过安踏。但在那之后,FILA的营收增速降了下来。

特步中期营收总结(国内运动品牌半年报观察点)(4)

二、FILA增速下降,市面看法分层

首先,品牌现在正处在高速增长之后的平台期。

特步中期营收总结(国内运动品牌半年报观察点)(5)

FILA中国总裁姚伟雄于2017年初表示,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预防针”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他认为“放缓也是必然趋势”;他认为这是一种趋势,FILA也不例外,因为它有很高的适配度。其实FILA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服装品牌,它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至今已走过近二十年时间。它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这与中国经济环境有很大关系。FILA在近几年掀起了一阵运动时尚风,FILA的产品风格也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最近几年,“国潮”逐渐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但“国潮”也有其局限性。在“国潮”盛行的背景下,FILA在2019年和2020年两个季度的销量都有所下滑。2020年初疫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消费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处于两极的消费降级趋势开始显现,FILA也不例外。FILA是由安踏集团打造的“高端品牌”,迪桑特和始祖鸟都是FILA旗下的“中高端”产品;FILA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就已经成为了“单品爆款”的代名词;消费者追逐品牌,不像往年那么火。

即便如此,今年上半年FILA业绩的下滑主要还是外部原因导致。有观点认为上半年突然爆发的疫情市场形势与2020年类似,但是当年FILA几乎是在品牌全部衰退的时候收获正增长的,为何今年却恰恰相反呢?

据统计,经历了2022年1-2月份的高速增长之后,3月底FILA店铺受冲击更为严重,零售流水自3月份末周以来同比出现了明显下降,并且持续到现在。在这个阶段,FILA的门店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如此困境,FILA如何突围呢?这让李宁董事长兼CEO刘振江颇为纠结。安踏作为主品牌占据了集团的大部分营收基本盘,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达133.6亿元,成为中国市场规模最大的本土服装品牌之一。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北京冬奥会赞助商分为四个级别,其中官方合作伙伴是第一级别——奥运加持安踏主品牌效果渐显,涉及产品,销售,研发乃至对外合作等多个方面,并在8月上旬创新科技大会期间宣布和华为运动健康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

FILA只是今年上半年受伤最重的那个而已,其他品牌均受到疫情牵连,多多少少都有些内伤。一个最直观的数据就是经营利润率均有所下降,差别只是下降多少而已。

特步中期营收总结(国内运动品牌半年报观察点)(6)

(经营利润率是经营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能直接反应企业因产品经营进账的收入,不受投资、售卖资产等等其他因素影响。)

三、各家纷纷冲击,特步“一枝独秀”

不光经营利润的增速让人印象深刻,连营收增速也高于其他品牌,这是近些年来的首次。有这样的成绩,自然跟特步的整体运营分不开,但也存在外部因素——除了体量基数更小以外,特步面向的最主要市场还是下沉市场,算得上间接“躲避了”上半年的灾难,这跟安踏主品牌的情况差不多。李宁近几年追求品牌升级,目标市场也跟着上移,此番受到的冲击比安踏主品牌、特步和361°更大一些。

特步的财报数据看似赢了,资本市场却不怎么买账,关键问题或许出现在存货周转上。根据财报,上半年特步存货周转天数从79天上涨到106天。相比之下,361°是76天,李宁只有55天。特步此前一直给人们留下周转高效的印象,即便是最困难的2020年,其存货周转也不过94天。

另外,特步此番派息比率又从以往的60%下降到50.3%,或许也是股票被抛售的原因。

疫情阴影仍笼罩着,7月份再次在各地区零零散散地展开,这对逐渐开放的消费市场造成了不确定因素。国信证券分析师认为,7月是一二线市场消费需求最旺盛的时期之一,而李宁,FILA,安踏和特步等品牌也将在7月上旬或6月底至7月下旬陆续发布新品。7月份,李宁继续保持了1位数增长,特步则持续3个多月实现正增长。不过,7月份,耐克、阿迪达斯、匹克等一线品牌销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目前来看,似乎各个品牌还是不可以松懈的,还是要随时迎接市场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