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本身的自然属性,万事也都有自己的分合规律。但对这些属性和规律,有的近在眼前却难以看透,有的远在天边却了如指掌。近在眼前难以看透,是因为没有掌握其自身独具的特征;远在天边却了如指掌,是因为对其历史和现状都做了深入研究,能够反观往昔以比证未来。
微隙不管,就会发展成小缝;小缝不治,就会发展成中缝;中缝不堵,就会发展成大裂缝。微缝刚刚出现时,会有征兆可寻,可以治理、堵塞它,可以慢慢击退它,可以使之平息,可以让其逐渐泯灭,甚至可以去旧用新、趁机用适当的途径取而代之。这就是抵巇之术的基本原理。由此,在事物产生危机的征兆刚刚出现时,只有圣智之士才能敏锐地觉察到它,凭着自己的力量,追寻它变化的踪迹并暗中思量琢磨,通盘筹划,以找到产生微隙的原因。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如此,开始时都起于秋毫之末般微小的原因,如若任其发展下去,也会动摇如泰山般大而坚固的物体。
当圣人向外推行教化、治理天下时,针对事件危机的萌芽和征兆,都是运用抵巇的原理予以谋划、防范和处理。从缝隙入手解决问题,是策士游说处世权术的实用手法。天下动乱不止,地上没有贤明的君主,公侯权臣不讲仁德,小人谗害贤良,使贤者得不到进用,圣人逃避浊世,贪图利禄、奸诈虚伪之徒纷纷兴起作乱,君臣互相蒙蔽欺骗,国家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相互攻伐残杀,父子离散不合,骨肉反目为仇,这就叫做“萌牙巇罅”,即社会政治混乱逐步发展、恶化。圣智之士见到这种情况,就运用抵巇法则去处理:若认为世道还可以挽救,就采取措施查补漏洞使其“巇”得到弥合;若感到世道已然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就循其缝隙,伺机而动,打烂旧世界,重建新世界。或用这种手法治世,或用那种手法治世;或把世道反过来,或让世道恢复其本来面目。总之,若遇到像五帝那样的德政,就用抵巇之术帮其弥补漏洞;若遇到像三王那样的征伐之世,就用抵巇手法取代它,弃旧建新。当今之世,诸侯之间互相征伐,混战事件不可胜数。这时,善于利用抵巇之术才是上策。
自从天地初生以来,任何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都必然会出现缝隙,这是我们不可不留心明察的。能用捭阖之术去了解、体察世道,又能运用这种抵巇之术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圣人了。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发现并掌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人。若生逢盛世,没有缝隙可以弥补、利用,就深深隐藏起来等待时机;一旦世道出现缝隙可资利用,有可乘之机,就运用抵巇之术进行谋划。而用这种道术,可以抵塞、弥补缝隙,辅佐圣君治理天下;也可以抵击缝隙,重建一个新的世界。如果能够依据和遵循这种道术去处世,就能博得帝王之位,成为天地万物的守护神。
以史为鉴
汉武帝“留犊去母”
汉武帝曾立刘据为太子,可惜他英年早逝,如此一来太子的位置便暂时空了出来。每当武帝一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应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便大伤脑筋。看来儿子太多也是件麻烦事,一旦没选好接班人便难免手足相残的悲剧。那些已经成人的儿子大都封王在外,而且个个野心勃勃,互不服气,立谁为太子也难保平安无事。只有最小的弗陵还是个孩子,同谁都没有矛盾冲突,武帝便决定立他为太子。
弗陵是钩弋夫人所生,这位钩弋夫人的出身来历也颇具传奇色彩。据说汉武帝有一次出巡河间,见有紫气盈空,术士说这里定有奇女子。武帝便派人四处查访,果然发现赵家有一小女,姿容艳丽绝伦,但双手却有得了一种怪病:拳头弯曲合拢,怎么也扳扯不开。武帝听了很好奇,便亲自前往探视,那报告果然不假,武帝也亲命侍从扳扯此女的两个拳头,却没有一个人能打开。可更令人惊奇的是,当武帝亲自动手扳扯时,那紧握的两拳头竟随之而解。而且不仅双拳自动展开,奇上加奇的是她掌中还握有两个玉器,众人叹为观止。汉武帝也认为颇具缘分,便下令将这位奇女子载入后车,带回宫中,封她为钩弋夫人,别名拳夫人,倍加宠幸。过了一年,拳夫人怀孕了,过了十四个月后才生下弗陵。
钩弋夫人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传位给小儿子了,武帝便着手为这个娃娃安排一切事宜。他先是物色了几位托孤大臣,然后又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杀掉钩弋夫人。莫说钩弋夫人是武帝宠妃,而且正值青春妙龄,这样无辜赐死自然令人叹息不已,但留着她又怕日后母凭子贵,强压幼子而干预政事,兴风作浪。为了小儿子能稳坐江山,武帝也只好忍痛割爱了。
因此,恰逢有一次钩弋夫人接驾时掉了一个管子,武帝便乘机翻脸,令左右侍女将之牵出下狱。钩弋夫人自从入宫以来,何曾受过如此委屈?免不了哭哭啼啼的,临去时还频频回首。武帝见她如此模样,心里也觉可怜,更不忍心见她的愁眉泪眼,便连声催促道:“快走快走!你就别想再活了!”紧接着武帝又硬下心肠下了一道将她“赐死”的诏书,可叹一代红颜,只因儿子要当皇帝,竟落得个无端受戮的惨痛结局。
武帝事后问左右大臣:“外人有没有议论此事?”左右回答道:“许多人都说陛下要立小儿子为太子,为什么要把他母亲杀掉呢?”武帝长叹一声说:“这帮愚蠢无知的家伙,他们怎能知道我的想法?从来国家出现祸乱,大多都是由主少母壮引起的,你们难道忘了吕后的事了吗?”
如此惨痛的“留犊去母”,其实也还是为了“抵巇”。武帝返往以验来,审时度势,知兆朕于初萌,塞缝隙于始见,防患于未然,当主少母壮这一不利征兆刚刚具有可能性的时候,便及时采取强硬措施加以抵塞,将这一祸端扼杀在了摇篮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