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我国机床行业巨大的需求潜力影响,A股工业母机板块继续回暖,恒丰工具、华东数控、华辰设备、创世纪、华明设备等个股上涨。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强调加强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核心技术; “十四五”加快高端数控机床和智能加工中心的研发和产业化;企业发展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

机床被誉为“工业之母”。早在2009年,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市场。我国机床产量大、销量大、进口量大。德国和日本是传统的机床强国,台湾省是大陆进口机床数量最多的来源地。 1970年代和1980年代,日本将相应的部分机床工业和技术转移到台湾。因此,台湾小型机床工业发展较早,技术积累较深。台湾机床虽然在性能和技术上不如日本和德国机床,但实用性强,稳定性好,价格竞争力强。如台湾友嘉、东台机床制造公司,已有50年的历史。

台湾,中国的宝岛,曾是亚洲四龙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湾已成为世界高端机床的主要产地之一。凭借先进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稳定的性能和较高的性价比,一直是国际机床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 .根据台湾机械工业总工会公布的2017年数据,台湾年产机床共计415263台,总产值约新台币1300亿元,居世界第七位,仅次于大陆、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和韩国。 . 2019年全球机床产值842亿美元,台湾地区继续稳坐第七位。

以台湾经济体量,所生产的机床主要出口。单看出口,台湾的数据就更抢眼了。 2020年,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机床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显示,台湾机床出口额以30.7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紧随德国(91.9 亿)。美元)、日本(79.4 亿美元)、中国(44.2 亿美元)和意大利(44.2 亿美元)。去年,台湾在机床出口地区中稳居第五位。

数控机床发展动向(机将带你看数控)(1)

30 年前,四大机床制造基地为德国、日本、意大利、台湾。台湾省只有36000平方公里,其狭小的场地却能与三大强国抗衡,靠的是机床企业的高“密度”。大台中地区是台湾的机床集群。 90%的企业落户于此,聚集了上、中、下游近2000家企业。如果只是电脑床行业的单位面积产值,更大的台中地区恐怕也进不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台湾的机床行业并不是简单的集聚。临近的地理优势也使得机床行业的合作分工更加细化。许多小公司可以专注于某个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然后通过直供的方式连接到大型机床公司。这不仅缩短了供应链和生产时间,机床企业还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交货期,同时减少对国外零部件制造商的依赖。例如,台湾机床五轴联动精密机床的核心部件由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并借助自动变速器控制设备由供应商直接供货。台湾机床业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立足当地实际,借鉴强国机床工业发展经验,抓住机床升级机遇,实现快速发展。二是不盲目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模仿与创新相结合,认真开发生产市场需要的机床产品。三是夯实研发实践内功。1963年在台湾成立综合性科研机构,加强机床基础应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巨资进行机床主轴、导轨、机械等关键技术的研发。随后,在此基础上,扩大了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发技术、培养人才、孵化企业。四是重视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

数控机床发展动向(机将带你看数控)(2)

在台湾机床企业中,设计开发人员占公司全体员工的10%以上,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才占40%。四是依托大陆,顺势而为。内地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进口和消费国。台湾临水而居,人文地理便利。搭上大陆的发展,赚大钱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个行业是完美无缺的,台湾机床行业也有不容忽视的短板,在繁荣之下处于危机之中。首先,技术逐渐落后。与其他主要机床生产国相比,台湾机床工业社会化基础稍弱,机床企业普遍采取小而专的发展战略。反映在产品中,企业往往是品类太少的“小而美”的产品。企业产品线不完整,很难打造知名品牌。二是关注关键功能部件的风险。台湾机床企业专注于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这在过去是一个优势,但在未来可能是一个劣势。各个企业的关注点难免会缩小“视线”。最后,出口导向型经济存在高风险。岛内对机床的需求极其有限,台湾机床走的是外向发展的道路。当今世界格局瞬息万变,出口极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去年,新冠疫情让台湾机床业过着艰难的日子。 2020年前7个月,台湾机床出口金额为12.74亿美元,同比下降32.1%。如果两岸关系继续恶化,台湾的机床行业会更糟。台湾机床业曾经创造辉煌,现在却是危在旦夕。在历史的转折点,何去何从,虽然选择在台湾,但决定权在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