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我模仿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1)

(金世宗完颜雍 形象)

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正月。

对草原上的大金王朝来说,这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

这一年,堪称金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金世宗完颜雍驾崩了。

皇帝执政28年,却几乎完成了历代先祖们几百年才能完成的壮举。

帝王登基之初,金朝人口不过区区300万户,而到皇帝驾崩前夕,人口已经攀升至670万户。

有读者可能会问,人口的增加能说明什么呢?

很说明问题。

倘若国内民生疲敝,经济萧条,兵荒马乱,人民群众是很难安定下来的。

不能安居乐业,何以有成倍的人口攀升?

所以在人口暴涨的表象之下,是大金王朝全面进入盛世的繁荣背景。

皇帝本人励精图治,颇有作为,甚至一度被主流史学界推崇为“小尧舜”。

他是不是尧舜这倒还有待商榷,但他是个明君,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世宗完颜雍缔造完了他的帝王传奇,准备谢幕。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我模仿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2)

(皇帝驾崩)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公卿士大夫,抑或是黎民百姓,都会有死去的那一天。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重于其它山。

死亡对人们来说似乎一直是一个十分沉重的主题。

但对完颜雍本人来说,在面对死亡时,他更多是不留遗憾和毫无畏惧,因为他已经完成了一位优秀帝王应该做的一切。

我们知道,相比于其它朝代,金朝的宗法继承制度似乎是极为奇怪的。

他们不同于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又不同于像蒙古帝国那样通常会把皇位传给最小的儿子的继承方式(幼子守灶),皇帝在确定继承人的问题上,似乎只遵从三个字,那就是看心情。

历代先帝们有传给弟弟的,有传给侄子的,还有传给堂弟的,但却几乎没有顺位继承,传给儿子的。

世宗皇帝当然也从来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主儿,驾崩之前,他绕过了自己的诸位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完颜璟。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我模仿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3)

(完颜璟 形象)

而完颜璟同志,正是我们本篇文章的第一主人公。

但很显然,完颜雍同志似乎选错了人。

他钦定的这位皇位继承人从登基之初,就开始和自己对着干。

当然,先皇已死,所谓新皇帝和老皇帝作对,绝大部分是在制度上的冲突。

世宗完颜雍什么都好,唯独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他是个十分传统守旧的人。

他认为,中原汉制不过是一群穷酸腐儒聚集在一起搞出来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并无可取之处,所以世宗皇帝在位时期,全盘否定汉化制度,并且在朝野上下进行了女真旧制的大恢复。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完颜雍的体内流淌着女真族的血脉,他想要守护好自己本民族的一部分,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只是一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游牧民族政权,使用女真旧制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我模仿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4)

(女真族人)

采集、狩猎、婚丧嫁娶,来来回回可能也就这么点事儿。

但此时的女真部已然是屹立在北方草原上的强大存在,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新兴帝国。

既然如此,这样的帝国,还适用于女真旧制来管理吗?

想必是不太适合的。

当然了,黎民百姓们并不会觉得不适合,市民朋友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文武百官们当然也不会觉得不合适,因为不管制度怎么改,工资总还是照发。

真正觉得这套旧制度不合适的,大抵只有金章宗完颜璟本人了。

对皇帝来说,传统守旧的女真旧制讲究自然、野性、奔放、无拘无束。

而这样的国家状态对皇帝的中央集权来说则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完颜璟同志前脚登基, 后脚就对先皇帝女真化的制度来了个翻天覆地的大改变——全盘否定本族制度,推行全面汉化。

修汉制宫殿,兴汉学文化,发展科技,振兴经济,基本上各方面都照抄当时的中原南宋政权。

皇帝的手段极其强硬,他不仅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行汉化制度,并且规定,凡女真族人,一律脱俗,再不能搞什么女真旧俗,倘若违反,一经查实,必定重罚。

在这位皇帝的身上,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位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的影子,这位皇帝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我模仿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5)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雕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都是那个时代里,非常具有远见和卓识的人。

他们都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建立王朝容易,守好王朝却并不容易,想要让一个游牧民族政权趋于强盛,推行汉化改革是必然之路。

在人们固有的观念里,两宋时期的塞外三朝,辽、金、西夏,似乎都是草原蛮夷,习俗旧化,而一想到他们的形象,基本上都是貂皮草帽,马背牧歌,弯弓搭箭的野蛮人。

但事实上,这些政权在强盛之时,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军事实力上看,都远胜当时的南北宋。

网友们提到南北宋,动辄就是两宋繁华富庶,无可比拟,但实际上,辽金西夏同样是挣钱大户。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我模仿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6)

(金朝)

现在,金章宗搞完了汉化制度,终于可以停下脚步,搞点自己喜欢的事儿了。

是的,皇帝是一种极度没有私人空间的职业。

作为帝王,上朝时既要处理国事,还要应付大臣,而回到后宫,还要被负责起居的官员们责问诞育皇嗣之事,好不容易腾出点功夫到御花园里溜达溜达,结果一封八百里加急公文又得让皇室重回御书房批阅。

作为皇帝,或者说想要当一个合格的皇帝,必然要把很多的个人时间奉献出来,所以对金章宗完颜璟本人来说,能偶尔放一放假,实在是一件快活的事情。

皇帝放假做什么呢?

搞文学。

由于完颜璟同志是金朝历代皇帝中受汉化程度最深的,这就难免皇帝本人沾染上一些中原文人的习性。

史载,皇帝擅书法、精绘画,懂音律,善诗文,是个妥妥的文艺青年。

并且文艺青年完颜璟的文学水平并不限于喜欢或者是玩票,在中国历代帝王中,这位同志的文学造诣很有可能是十分拔尖的。

他在文化制度上爱照抄南宋,在搞文学一道上,似乎也喜欢抄作业。

皇帝诸多爱好中,以书法最为精妙。

学习书法,要么练颜体,要么练柳体,天赋好的,甚至还可以练一练王羲之老师的作品。

但完颜璟同志谁的书法也瞧不上,唯独喜爱北宋徽宗赵佶笔下的瘦金体。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我模仿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7)

(宋徽宗赵佶 画像)

皇帝模仿瘦金体,非常有一套。

朋友们,不是很有一套,也不是特别有一套,而是非常有一套。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幅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摹本,画上以瘦金体写了一则批注,这则批注自从明清乃至近现代,均被认为是宋徽宗亲笔,后来经过金朝后人辨认,才发现画上的手书是金章宗完颜璟模仿的。

以瘦金一书,以假乱真者,唯金章宗一人。

作者私以为,咱们的金章宗同志完全可以和唐朝玄宗,后唐庄宗、南唐后主,以及他的偶像宋徽宗搞个组合,名字就叫“中国古代文青帝王天团”。

皇帝爱文艺这事儿有利有弊,利在文学艺术可以陶冶皇帝的情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帝王变成一个儒雅仁善之辈。

但醉心艺术,弊端同样是十分明显的。

章宗在位时,金朝基本上属于一个稳步发展的过程,他作为一名天平太子,爱好文艺,身上就难免要沾染一些奢靡的气息。

他虽然继承了世宗完颜雍的雄才大略,但却并未继承世宗皇帝勤俭节约的品格。

皇帝在位时期,曾经大修宫殿,三天盖一间,五天盖一殿,导致国家财政一度出现亏空,光是财政赤字倒也不能算作什么大事,毕竟来年的税收又会帮皇帝把一笔笔烂账填上。

但正在此时,金朝所辖的中原地区又开始闹起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周一三五发洪水,周二四六闹蝗灾,礼拜天再来场房倒屋塌的地震,搞的老百姓根本没有办法过安生日子。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地质灾害刚刚过去,黄河又三次决堤,金朝百姓食不果腹,又结结实实地过上了水上漂流的生活。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独创的(我模仿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8)

(黄河)

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不过这一切和皇帝的关系已经不大了。

因为这位皇帝的生命已然走到了尽头。

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正是金王朝由盛开始转衰的时节。

这一年,执政18年的金章宗完颜璟暴病身亡,年仅40岁。

他用18年的岁月,完成了女真族封建化的最后进程,更用自己的卓绝的才华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他后期的消极怠政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无穷的隐患,但皇帝的一生,多半时间,还是在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所以总体来说,这是一位合格的帝王。

他谈不上伟大,谈不上优秀,更谈不上是什么千古一帝。

但至少,他已经是在那个时代里,独一无二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