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裴诗语/文 钱念秋/摄)都说,见字如晤。循着先辈手泽,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和他们交流,接触他们的思想、学识、人格品质。

12月8日,《百廿风华 南雍手泽——南京大学藏近现代名人书画手迹展》在南京大学美术馆开展。走进美术馆,林则徐、李鸿章、蔡元培、郭沫若等名人手迹均在展柜亮相。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月6日,其间还会更新不同的展品。

300多件手稿,分享大师走过的路

北大名家书法作品(300多件名人书画手迹亮相南京大学)(1)

李鸿章临怀仁集圣教序字课墨迹册

本次展览遴选出南京大学历年所藏近现代250余位名家大师的300多册件作品,作品中除30余件绘画作品外,其他均为手迹。现代快报记者看到,这些手迹包括手稿、日记、古籍题跋、信札、扇面、条幅等。

从这些手稿中,不仅能看到学人们思考的过程、才艺的展现,还能感受到他们对于学术的热情。例如剧作家陈白尘的论文手稿,可以在上面看到很多涂抹、删减的痕迹,可以通过这些措词的变化、段落的调整,了解他的思考、推敲过程。

北大名家书法作品(300多件名人书画手迹亮相南京大学)(2)

△高济宇《吲哚》手稿

还有《吲哚》手稿,出自“有机化学之父”高济宇,上面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化学方程式,还有很多红笔的标注,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作风。

南京大学博物馆兼图书馆副馆长、策展人史梅介绍,本次展览选取这批名家大师,很多都是跟李四光、程开甲一样,从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科教事业,并作出突出贡献。“他们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是近现代科学思想的传播者、是中国优秀文化的弘扬者、也是大学精神的开拓者和传承者。”

93年前,七位大师联句写诗

此次展览中,“道启南雍”是人物最多、作品最集中的单元,共涉及110多位南京大学的大师学者的140多件作品。他们的翰墨手札,以商讨文章刊发、书籍出版、切磋学问、唱和诗词居多。

北大名家书法作品(300多件名人书画手迹亮相南京大学)(3)

△《豁蒙楼联句》手稿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被誉为“南雍佳话,金陵掌故”的《豁蒙楼联句》手稿。1929年元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文史学家黄侃,约请名教授陈伯弢、王伯沆、胡翔冬、胡小石、汪辟疆、王晓湘一起到鸡鸣寺豁蒙楼。教授们喝着酒,有些伤感,于是作起诗来,每句诗下面都对应他们名字中的一个字。

北大名家书法作品(300多件名人书画手迹亮相南京大学)(4)

△罗家伦手札

记者看到,手稿上很多句子后面都会注明当句作者,例如“隔年袖底湖”后面还跟着一个“翔”字,“近人城畔寺”后有“侃”字等。

这首诗写完后,联句诗稿由当时聚会的发起人黄侃保管,后来辗转赠予女词人沈祖棻。沈祖棻的先生是后来重振南大文学院古典文献学科的国学大师程千帆,沈祖棻去世后,程千帆将其赠给南大。

往来书信,一览南大人的朋友圈

闻一多致李小缘手札、郭沫若致李小缘手札、钱锺书致程千帆手札、叶圣陶致程千帆手札……本次展览,还展示了许多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通过这些书信手札,可以一览南大人的学术交往圈,涵盖了学术界、艺术界、教育界等众多领域的知名人士、学界精英近百人。

北大名家书法作品(300多件名人书画手迹亮相南京大学)(5)

郭沫若致李小缘手札

在这些手札中,有朋友间的寒暄往来,有公务上的部署交流,也有学术上的切磋……字里行间,浓缩着学者们的人生和学术轨迹。

记者注意到,这些手札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都是写给李小缘的。对此,史梅介绍,“李小缘曾任金陵大学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学系主任、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所以很多书信当时都是写给他的。”

手迹背后,体现大学者、大先生风范

北大名家书法作品(300多件名人书画手迹亮相南京大学)(6)

钱锺书致程千帆手札

展览中的这些珍贵手迹都是从何而来?先贤们留下了这批丰厚的学术财富,许多前辈及他们的后代和支持南京大学的友好人士保护了这批珍贵学术资源,将毕生所藏捐赠给南京大学。

史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凡是题有“小缘先生雅鉴”“斠玄先生雅正”“千帆先生指正”等上款的,都为李小缘、陈中凡、程千帆捐赠所得。

程千帆是文史学者,学术大师,为文脉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史梅说:“程千帆先生很早就开始整理这些学术资源。1990年,他把跟南京大学有关的资料都捐给南京大学图书馆;1993年,他又把书信整理好捐给档案馆,把他的线装书和精品装书都捐赠给图书馆、校史馆和有需要的人,展现了真正的大学者、大先生风范,令人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