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骷髅岛》
《金刚:骷髅岛》在北美院线大卖后,“抖森”与一众主创也来到中国参加首映活动。但当看完电影后我们会发现,原来抖森不是真正的主角,当然我们的景甜更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片名里的金刚。
金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头大,有足足30米高。当他把女主角放在手掌心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参观乐山大佛时自己有多么渺小。可是,电影里的美国大兵偏偏不信邪,机关枪、直升机什么都用上了,于是,就出现了开场不久那场金刚打飞机的桥段。其实,金刚打飞机从1933年的原版中就有,算是一项保留节目。但这回是打得一架不剩,比你我撕风筝,或者名人撕名牌还要易如反掌。
《金刚:骷髅岛》作为一部爆米花影片,主要目的仍然是让观众看的爽。但是在故事中同样也隐藏了一些社会内涵。比如故事设置在70年代越战即将结束的时候,骷髅岛好像是越南附近的一个地方,当然是虚构的。美军进入骷髅岛后的那种傲慢、那漫山遍野的狂轰滥炸,实际上就是在影射越战。金刚是岛上土著人的保护神,这土著人是架空的设置。从现代文明的视角来看他们是落后的,是需要进化或者被取代的。而帕卡德上校则集中代表了这种弱肉强食的价值观,塞谬尔·杰克逊饰演的角色,则和《现代启示录》中马龙白兰度有一脉相承之感,是一个以先进文明居高临下的战争狂人。
影片剧照
当然金刚和土著也可以被看做是大自然、原生态、纯真朴素的象征,因此把故事理解成环保主题也未尝不可。砍伐森林、毁掉一片片原始树木,这些也曾经被认为是“人定胜天”。但直到如今人类尝到了苦头后,便开始对大自然及其他生物有敬畏之心,我们人类才能够跟它们和谐共存。
1933年的《金刚》,也就是2005年彼得·杰克逊翻拍的那部中,也有一些隐喻。那部电影骨子里可说是一部爱情片,大猩猩和美女之间是产生感情的,当年流传一个笑话:面对爱情,看了《神雕侠侣》,知道年龄不是问题;看了《断背山》,知道性别不是问题;看了《人鬼情未了》,知道死活不是问题;看了《金刚》,知道物种不是问题。
其实,在上个世纪初,美国的法律是不允许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而且,虽然奴隶制度早在林肯的时候已经被废除了,但对黑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是非常普遍的。所以那个从非洲运输过来的大猩猩,在很多人眼里,可以视为非主流的少数民族的变形。当然,该片的主创断然否认,他们不想涉足政治,表示这就是一部纯冒险娱乐片。
彼得·杰克逊版《金刚》
如果你把老版本《金刚》当做种族之间的爱情与婚姻,那个故事的内涵就深刻了。直到影片几度翻拍的时候,比如2005年,情况已经大为改善。美国是在1967年,才由最高法院彻底废除对种族通婚的禁令。我们平时看到的亚洲女性嫁给白人男子的情况比较多,而亚洲男人娶白人女子的就比较少。而黑人的情况刚好相反,根据2008年的数据,美国黑人男子有22%跟其他民族通婚,而黑人女子却只有9%。
所以,不同观众在看这些爆米花电影的时候,其实可以感受到截然不同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