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siva理念的情况(在东南亚开启精益之道)(1)

沃维伽企业越南工厂外景。 企业供图

越南东南部的平阳省,工业区建设如火如荼,制造业工厂星罗棋布。这里不仅人均收入全国最高,且吸引外资、进出口等指标也位居越南全国前列。据平阳省人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8月第一周,该省吸引外资(FDI)达25亿美元,同比增长74%。

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我国制造业生产环节“出海”脚步加快,而东南亚已成为投资设厂热度最高的区域。在越南平阳南新渊工业区,广东沃维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沃维伽企业”)设有一家制造工厂。

与大多数加码东南亚的企业一样,沃维伽企业在此设厂的初衷,是绕开关税壁垒,找到成本洼地,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但海外投资从来不是一条简单的路,在越南开展生产的“成本公式”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当地员工劳动效率不足的劣势抹平了价格优势,供应链不完整、采购市场不健全,导致部分原材料无法实现本土供给,推升了企业的“隐性成本”。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意识到这一点,沃维伽企业从建厂前的第一张规划图开始谋篇布局,寻求降本增效、精益生产的最优解。

●华声宇 叶洁纯

投资热土暗藏成本挑战

沃维伽企业是外贸“老兵”,拥有“富兰克”和“普瑞凡”两个浴室柜品牌,做仿古浴室柜出口生意起家,一度在2008年前后成为全国浴室柜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两年后,该公司与海外客户成立合资公司,分别负责国内生产、国外销售。扎实的海外市场基础和信息渠道,为沃维伽企业此后将生产环节铺到海外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众多制造企业不得不将工厂搬到海外,以期绕过壁垒,沃维伽企业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在海外客户的邀请下,沃维伽企业正式开展海外工厂选址考察。经走访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家后,考察组认为越南经济环境相对较好,气候条件与广东相近,特别适合卫浴柜主要原材料木制品的生产。同年6月,公司在越南平阳省新渊市南新渊工业区租下一片厂房,并在此设立越南猎鹰卫浴制造有限公司,沃维伽企业骨干曹民丰受公司委派担任越南猎鹰卫浴制造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是曹民丰自谋划设厂之初以来最关心的事。他发现,除关税优势之外,越南的综合成本并不比国内低。

“劳动力成本和租金几乎与国内持平。”曹民丰观察到,越南员工工资折合约3500元人民币/月,虽然较之国内水平更低,但越南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仅为中国员工的七成,初期技能生疏限制了产能和接单量。同时,响应越南劳动法规要求,截至目前工人薪资已经历涨幅分别为5%、6%的两次涨薪。

此外,因南新渊工业区厂房位于越南经济明星省的核定地段,厂房租金为3美元/月·平方米,折算人民币甚至高于佛山部分区域的租金水平。

但这些还仅仅是账面上的成本。

由于本身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制造水平不高,越南缺乏生产卫浴柜所需的合格原材料及上游配套产业。“整体卫浴柜制造需要木材板材、石材台面、五金类三大配套,其中,陶瓷盆、大理石、高端五金件,越南本土企业无法提供相应标准的产品。”曹民丰表示,公司只能另谋出路。

沃维伽企业面临的困难,是佛山企业投资欠发达地区遇到的共性问题。有佛山企业反映,东南亚、非洲不少国家的钣金卷材、塑料颗粒以及一些机器设备都要从中国运过去,“看不见的成本”大大阻碍了企业海外的生产扩张。

在此背景下,曹民丰主动联系了一家长期合作的国内陶瓷盆企业:“大家是同一条产业链上的企业,一荣俱荣,还有没有可能一起出海?”

拉动国内供应商协同出海,自带链条“补位”,是沃维伽企业的重要战法之一。目前,公司已先后带动陶瓷盆、台面加工各一家企业在越南平阳省布局,在当地即采即用,推动了供应链成本的下降。

向上的路永远是艰辛的。伴随着海外工厂产能爬坡,企业还会面临更多挑战。“除了供应链,跨文化沟通、管理工作都需要提前做‘功课’,如果不从一开始解决问题,企业难以盈利。”曹民丰说。

精益化的海外实践

“从一开始解决问题”,究竟是从什么时候着手?

2019年夏天,连续数月,曹民丰每天都要对着一张CAD施工图看大半天。当年6月他在越南签好厂房租赁合同后,画下了工厂布局图,随后把图纸带回国内进行研讨,为筹建施工做准备。

“详细到每一根柱子、每一个点位,从零件到部件,再到组建进行拆解重构。”曹民丰回忆,他把图纸按照2.5米×2.5米尺寸打印出来,挂在办公室,邀请国内精益化专家一同探讨设备怎么摆放、产品如何生产、工艺能否实现、产线怎样快速流动。

家具生产线铺排往往采取“小连线作业”。“传统家具制造较难做到一条流水线生产,我们的原则是,能连的产线一定要连,不能连的也要减少过程中的浪费。”曹民丰表示。

减少和杜绝浪费,是精益化的核心要义。沃维伽企业希望建立一套精益化生产管理的标准流程,让每一道工序有章可循,提升生产线周转速度。同时面向全员宣贯精益化意识,让精益化意识成为所有员工的共识,强化有效沟通、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浪费,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这项工程要顺利落实,自然需要牢固的“地基”。在佛山,有部分疏于精益生产的企业,逐渐意识到了精益化改造的重要性,但推进过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各环节阻碍往往令企业不知从何抓起。

与之不同,沃维伽企业是一家具有较强精益化基因的企业。曹民丰深知“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经过反复9次修改图纸,工厂建设终于铺开,其单位面积自动化设备投入密度,在整个平阳省内数一数二。

磨刀不误砍柴工。2019年底工厂投产后,曹民丰牵头在部门会议上宣传生产规范,由中方团队事先录制好各工序的动作示范视频,在工厂显示屏上轮播展示。“每天早上,所有部门必须开会,汇报内容按照安全培训、质量要求、问题反馈和建议、精益生产、基础5S管理推进要求宣贯、如何提升效率这几个方面展开。”在他看来,越南员工劳动效率虽然不及中国员工,但只要一开始就跟他们讲清楚生产要求,他们认可了,就会执行,即使发生错误也会主动承认。

在生产过程中,工厂采取“后拉 前推”的模式。曹民丰举例,“后拉”是指从最末端流程倒逼上一个工序加快生产,实现各环节物料零积压,“我们根据出货计划倒逼生产,比如要生产一条货柜,从包装开始排产,要在下午5时完成打包应该在什么时间完成安装,要准时完成安装,又要在什么时间完成零件加工。”

沃维伽企业越南工厂内,各工序的设备旁看不到物料堆积。越南员工熟练地完成一个个标准动作,不需要任何言语,每一个飞快流转的货品,都是他们“你追我赶”精神面貌的写照。

“工厂要解决的最大浪费,就是等待的浪费和搬运的浪费。”曹民丰说,其越南工厂精益化水平比国内一些工厂都要高。

精益化的好处远不止此。目前,沃维伽企业越南工厂员工有300多名,中国籍人员仅有4人,其余全部实现了本土化,跨文化沟通管理的问题迎刃而解。

“敲开”世界的门

刚到越南的大半年,曹民丰除了忙着打理内部事项,还专门去别的工厂“敲门”。

不为别的,初来乍到的沃维伽企业要尽快站稳脚跟,必须善于“借力”和“抱团”。“只要看到对方工厂门口有中文,我们就会上去跟保安打招呼,表示我也是中国人,工厂就在旁边,希望进去拜访交流。”曹民丰回忆。

南新渊工业区凭借机场、港口配套及地理位置优势,吸引了世界各地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发展。自2016年至今,南新渊工业区一期和二期的厂房覆盖率高达98%,在这里,有一批来自中国珠三角的泛家居行业出海“先锋”。

“距离我们工厂不到1千米,马路斜对面一家中国企业给予我很大帮助。”至今提起,曹民丰言语中仍透着感激。彼时,曹民丰正在学习越南当地《劳动内规》、薪酬体系和招聘方法。厚厚一本法规摆在眼前。曹民丰意识到,自己可以相信的信息源少之又少:询问越南员工往往“不知其所以然”,请当地人翻译怕不准确,译制后曹民丰自己根据法规编制工厂内部章程,又要再翻译成越南语,他担心译文言不达意、反而引起误会。

曹民丰带着纸笔,花了三天半时间,向这家家具企业取经。除了管理经验,他还获取了当地优质供应商的一手信息。

如果说,沃维伽企业在越南实施更高水平的精益化,一个很大动因是成本倒逼。那么,公司融入当地、抱团突围,则是一次主动出击。正是用这种挨家挨户敲门的“土办法”,沃维伽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借力”成长起来。

融入当地,不仅要主动“找朋友”,更重要的是融入越南的经济文化体系。

在公司内,沃维伽企业推行“家文化”。“越南员工与我们的饮食习惯不同,我们就与他们吃在一起,在食堂就餐时,大家坐成一排,一个中国人、一个越南人,再一个中国人。”曹民丰说,经过三个月时间,他们已完全取得了越南员工的认同。

在产销中,越南政府认定“越南制造”的标准是,产品所含原材料65%以上在越南本土采购,而目前沃维伽企业原材料已100%实现当地供应,顺利拿到了“越南制造”认证,对产品融入当地市场、出口欧美均有一定帮助。

根据总公司的规划,接下来,沃维伽企业越南工厂将在对欧美销售的基础上,探索开辟越南本土市场。“我们发现,越南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度很高,当地商场、酒店、超市、公寓装修用的洗手台和浴室柜款式,与中国流行的现代极简风格越来越像。”曹民丰说。

目前,沃维伽企业越南工厂年产量为6万套卫浴柜,尽管受新冠疫情、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工厂仍保持稳健发展之势。

正如曹民丰在工业区做敲门人一样,沃维伽企业正酝酿“敲开”更宽阔市场的大门。

■其仁观点

“走出去”要开发一个新的、正在抬头的市场

周其仁

所谓“走出去”的第一步,可以看看外资是怎么进中国的。它们最早也是从贸易、卖产品起家,后来把生产基地设进来、一部分核心器件运过来,一部分当地制造发展起来以后,配套就越来越强了。全世界的路都是这么走的。

我们把生产转移到越南,一开始有困难,但也有甜头,比如享受成本优势。生产转移需要有非常开放的思想。中国今天的好处是,我们跟越南相比,先发展了几年,对展开这个逻辑更容易知道。

“走出去”的第二个效果是什么?走出来就要招当地工人,招当地工人对经济带来非常重要的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如果这些人不进工厂,他就只能从事农业、手工业。传统经济环境中,劳动人民普遍是收水稻、摆小摊、做手工。这些行当的生产率是非常低的,从事这三个行当的人,买不起多少制造业产品,只能将就着过日子,家里没有什么家电,也没有什么器具,顶多打个水泥,铺不成地板和瓷砖,早年都这样。但是,他一旦从事制造业,一旦进工厂打工,收入就会提升,消费逐渐升级。不知不觉间,当地市场就开始“变厚”。

为什么农民的收入低?第一,农产品在消费中的比例,是随着收入提高而收缩的,你再怎么吃也吃不了多少,但工业品是没有尽头的,是层出不穷的。第二,更大的差别在于,传统农业产品更大程度依靠自然,看天吃饭,一年下来你干不了几天农活,干完以后它就在晒太阳了,你就闲着了,怎么会有收入?制造业不同,车间每天都在运转,所以你天天有收入。

中国的经验就是这样,早年,外部企业把我们这里看作生产基地,因为内地人工便宜,所以我国台湾、香港产业也搬到珠三角,但产品还是卖给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慢慢到后来就不同了,所有大公司包括宝洁的新品发布,都要在中国市场发布,为什么?因为人口数量大,而且成长性高。要坚定相信,越南只要政治稳定,一定会走出这条路,1亿人也是不得了的市场。它的起点低,但是它在抬头,而且将来还能帮你打开东南亚市场。

本土市场变厚有几个指标。中国从传统的小商店开始发展,到后来的大卖场、连锁超市,其实就是本土消费开始抬头的一个标志。里面的东西好一点、贵一点,但是消费者买得起。

这是消费市场“抬头”的趋势。所谓“走出去”将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寻找更低的生产成本,去打原来成熟的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开发一个新的、正在抬头的市场,千万不能小看这一点。

我们对越南市场保持敏感,可以先拿产品来“种草”,看看市场的反应,市场反响好就开始盖仓库,仓库建好了我们就做制造,这个逻辑就像一条流水线。只要企业能够管理好越南工人,培养越南的中层管理者甚至高管,与当地政府、金融服务对接上,我们就在这里生根了。只要走上这条发展道路,该发生的都会发生。

■记者手记

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今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佛山调研时提出,企业要应对当下的各种不确定性,一定要进行大跨度的布局。而最大跨度的布局,就是全球布局,这已成为佛山企业的一门“必修课”。

从佛山产品“卖全球”,到制造环节“走出去”,越来越多的佛山制造业企业去海外投资设厂,从单纯通过贸易向海外输出产品升级为向全球同时输出产品、生产与管理经验,推动产业链全球化,以制造产能在全球的多点布局来应对不确定性风险。

要做好全球布局绝非易事。在投资热土东南亚,供应链不完整带来了成本挑战;在充满原始机遇的非洲,企业把短期红利转化为长远可持续发展优势还需“补课”;在集聚前沿技术的欧美,并购投资先要跨过层层“关卡”。企业海外投资设厂,可能会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外汇管制与汇率波动、员工技能与效率低下、供应链条短缺、跨文化沟通困难等一系列挑战。

不论在哪里投资,挑战总与机会并存,海外建厂只是一个开始,不计风险的盲目投资往往铩羽而归,知己知彼、运筹帷幄、带图作战才能决胜千里。

沃维伽企业以精益化推动工厂提质增效,在越南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其过程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做法——慢决策、快执行。

比如,从工厂选址到生产布局,沃维伽企业引入专家资源、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开展评估和决策,力求找到规划方案最优解。在企业面临极大成本压力,亟须转移生产的情境中,沃维伽企业的定力和魄力颇为难得。事实证明,一旦做好布局并严格按照标准推进,之后的生产会非常顺畅。

再如,在制定公司内部章程的过程中,沃维伽企业管理团队展现出超强的钻研韧劲,公司负责人带头学透当地法规,再为己所用,从成文到翻译把好每一道关,反复打磨一个多月。在这样的基础上,规章制度真正落实至各个生产环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然,决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考验企业的“日常功夫”和“非常功夫”,只有不断创新求变、务实奋斗,企业生命才能长青。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海外布局。企业长远发展不仅需要敢闯敢试的冒险精神,也需要审时度势的质疑心态;不仅需要靠速度占领市场,也需要靠质量站稳脚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