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及粤西的农村人,对“趁圩”这个词,可以说都很熟悉。虽然实际上就是北方说的“赶集”,但字面意思却完全相反。古书上说,广东这边将野市(自发形成的市场,非官方),称为“圩”,意思是“虚”。这种野市,人多的时候叫“满”,无人时叫“虚”。北方人说集,广东人却说虚,难道是一种低调的心态?不管怎样,从“虚”到“墟”,再到湛江粤西的“圩”。“圩”就成了农村定期买卖货物的市场。
据各地方的县志记载,在湛江地区,清代各县的圩是这样分布的:徐闻18个,海康(今县级市雷州)34个,遂溪27个,廉江33个,吴川16个,一共126个。而镇政府所在地,又被称为“圩镇”。湛江的圩镇有一百多个,大的居民过万,如黄坡镇、坡头镇和安铺镇。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都是坡头圩大”,就是讲当时坡头大圩的规模,令法国人来了震惊,坡头的村民也引以为豪。
改革开放后的坡头圩
湛江最早的圩在哪里?从史料上看,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1988年徐闻五里乡出土的12万平方米的西汉古城址,是湛江最早圩的雏形。后来,唐朝出现了徐闻的海安圩、廉江的良垌圩;宋朝出现了雷州英利圩,遂溪城月圩;明朝出现廉江青平圩、吴川黄坡圩,剩下的绝大部分圩都产生于清朝了。解放后交通发达了,也诞生了一些新的圩,如五六十年代形成的吴川樟铺圩、廉江高桥圩,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吴川塘尾圩。
各地的圩算是当地农副产品集散地,一些圩因为主打产品的缘故,被冠名为牛圩、猪圩、缸瓦圩、蒲席圩、鱼圩、糖圩等。有的圩还跨市跨省,如吴川、化州两市共用长歧圩,廉江石角圩和广西盘龙圩相接,一街为界,街两边是不同的省份。
湛江农村的圩期,从年初三的头圩到年二十九晚的尾圩,一年到头都有。圩内各种贸易和服务都有,除了菜肉三鸟海鲜之外,铲刀磨剪、阉鸡补锅、编织竹器、修制农具、开炉打铁、耍武卖药等古老行业都有。
说起小时候“趁圩”的经历,满满的都是童年快乐的回忆,真的是什么都有卖,老式大床、木制童车、八仙桌和八仙凳、各种雷州半岛草编等传统商品,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的老古董了。不过,让孩子们最开心的,还是圩上的美食,白斩狗、炸虾饼、簸箕炊、叶搭饼、薯粉索、甜酒糟等,真是样样都想吃!
圩市上的美食多多
农村的圩日是什么时候呢?一般的圩日,以农历的一四七、二五八或三六九固定,但有的圩期很特别。在历史上,雷州英利的街市曾一分为二,南属徐闻,叫英霞圩,圩期二、五、八添十;北属海康,叫英利圩,圩期一、四、七,每月有21个圩日。
不过,说起湛江最神奇的圩,还属雷州杨家镇井尾坡的“阴阳圩”!圩日一年就一次,农历三月二十二,妈祖的神诞。这一天,井尾坡上热闹非凡,据说人数可达几万人,有摆摊的,唱戏的,舞龙舞狮的,趁圩的,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雷州杨家镇井尾坡的“阴阳圩”
为什么叫做阴阳圩呢?说起来有点吓人,这条圩没有街道,没有建筑物,野草丛生,还分布着一些坟墓。曾经有一个传说,说有人经过这片坟地时,看到有个圩市,有屠夫在卖肉,顾客帮衬时,给的是冥币,把路人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跑路,这个传说也就传开了。
阴阳圩上卖什么呢?服饰类、水果类、饮食类、农用物资类……十足的农贸市场,场内货物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竹器。集圩上随时可买到称心如意的竹器,且价钱十分便宜。据说从阴阳圩上购回的竹器,虫不蛀,经久耐用,因此,阴阳圩上竹器十分畅销。
一边是圩市,一边是坟墓
湛江及粤西的圩市,不仅是老百姓买卖的场所,更是一个传统文化的集散地,在现代化的今天,已成为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图片来自“图读雷州”,在此表示感谢)
"湛江纵横哥"是一个介绍湛江及周边地区民俗历史、风土人情和美食特产的自媒体,创作形式有视频、图文、问答等多种,原创能力强,内容丰富接地气,深受群众喜爱。如果你对我们的作品感兴趣,记得关注、收藏、转发、打赏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