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并于2010年成功登陆港交所的“减肥茶第一股”碧生源如今市值仅剩不足3亿,与巅峰时期的52亿港元相去甚远,市值蒸发超50亿,股价已崩跌近96%。

截至昨日(1月10日)收盘,碧生源报0.172港元/股,收跌3.91%,总市值约2.80亿港元。

2万元一斤的茶叶(两袋茶卖出45亿元)(1)

昔日火遍全国大街小巷的“给你的肠子洗洗澡”的“减肥茶大王”,究竟发生了什么?

业绩一亏再亏

1月5日,碧生源发布盈利预警公告,公告称,预计公司截至2021年底可能取得的收入较2020年减少约15%。且相比先前公告预计的净亏损为5000万-7000万元,此次可能录得的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约1.2亿-1.3亿元(该等预计金额尚未考虑长期资产减值测试及集团所投资的非上市公司股权公允价值变动有可能带来的减值亏损)。

2万元一斤的茶叶(两袋茶卖出45亿元)(2)

如果最新盈利预警中的数额准确,那么这将创碧生源历年来亏损额度新高。

对此,碧生源在公告中解释称,亏损额增加主要受经销商库存管理措施的变化,导致公司自2021年12月起向该经销商的发货减少从而导致销售金额减少;公司在2021年度“双十一”“双十二”购物节的销售业绩未能达到预期销售金额;所持股票公允价值亏损以及营销力量的重新布局对集团阶段性收入的影响比预期大所致。

事实上,这早已不是碧生源首次亏损了。

2万元一斤的茶叶(两袋茶卖出45亿元)(3)

其实,自从上市后第二年,碧生源就陷入了亏损漩涡。自2010年在港交所挂牌当年,营收创下历史新高、达到8.74亿元之后,碧生源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十一年时间里,基本困在每隔两年就亏损的尴尬局面中。2011-2013年,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净利润亏损分别为4087.60万元、3.42亿元、8997.60万元;2014-2015年,碧生源净利润稍有好转,但2016年又再度亏损6871.40万元;2017年小幅盈利400万元后,2018年又陷入亏损局面,净亏损达9529.90万元;2019-2020年扭亏为盈,2021年再次陷入亏损,亏损金额预计1.2-1.3亿元,创历史新高。根据碧生源历年公布的财报,2011年,其亏损额为4087.6万元。上市后的10年中,有5年都是亏损的,其中2018年的亏损额达到9529.9万元。

与此同时,碧生源的毛利率也在不断下降,从2010年上市之初的近90%,一路下降到2020年的70.7%。

成败两袋茶

碧生源可谓成也“两袋茶”,衰也“两袋茶”。

2010年,碧生源成功上市,坐上国内保健茶领域的头把交椅。这一年,公司营业额达到8.74亿元,毛利率高达89.42%。

2万元一斤的茶叶(两袋茶卖出45亿元)(4)

碧生源创始人赵一弘当年曾说过一句话,后来被无数媒体引用:“十四年来(指2000年-2014年),碧生源只做了一件事:卖了两袋茶,一袋是碧生源减肥茶,一袋是碧生源常润茶。两种茶卖了30亿袋,45亿元人民币。

只可惜“上市即巅峰”——股价在2010年末摸高到3.8港元后,就开启了漫漫下跌路,如今股价仅有0.168港元,公司市值约合2.74亿港元。

2万元一斤的茶叶(两袋茶卖出45亿元)(5)

反转发生在2016年,当年,食药监总局出台新规,要求保健产品的名称中不得带有功效性宣传文字。受此影响,占总营收40%的主力产品碧生源减肥茶被迫停产,改名“常菁茶”后恢复生产,但销售已大不如前,而颓势在此之前就已经显露。

2015年前后,市面上打着“减肥”名号的保健产品越来越多,碧生源的市场竞争力就大不如从前,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此外,随着消费者理念的不断变化,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减肥茶”替代品,换句话说碧生源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环境。各种“代餐粉”、“代餐棒”、“酵素饮”等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的注意力也被分散。

对此,碧生源并没有“坐以待毙”,2020年研发费用9380万元是近十年最高,比2019年的4736万元几乎高了一倍。公司产品在向多元化的方向探索,除了功能性茶包,碧生源也曾尝试将市场转向更为广阔的普通茶饮料,相继推出过红糖姜茶、玫瑰红茶、胎菊绿茶、菊花枸杞等多款袋泡茶产品,可均未在市场上产生大的反响。此外碧生源还在电商平台上推出了酵素果冻、膳食纤维粉等新品。但是从效果和业绩上来看,效果也不明显。

2万元一斤的茶叶(两袋茶卖出45亿元)(6)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碧生源,仍是监管部门食品安全问题名单上的常客。2020年7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对包括碧生源、汤臣倍健等10款中外轻食代餐粉进行品牌抽检时发现,碧生源常菁茶霉菌和酵母超出标准值近8倍。

2022年1月,北京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保健食品、肉制品、调味品、水产品等多类食品,共计检出18批不合格食品,碧生源牌常菁茶也名列其中。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随着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深化,碧生源现在想“东山再起”,恐怕很难了。

卖房艰难求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盈利预警公布的一个多月前,2021年12月底,碧生源对外公告称,将以5600万元的价格,出售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几处房屋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出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作公司主业发展和营运资金需要。

2万元一斤的茶叶(两袋茶卖出45亿元)(7)

而这甚至不是碧生源首次卖资产以填补公司运营资金需要。

早在2018年,碧生源业绩巨亏超9000万,在当年年底,碧生源就披露,将其位于北京西四环的碧生源总部大楼作价5.55亿元出售。

此外,从2018年底至2019年底,碧生源相继以5.55亿元出售了北京畅升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以及作价1.25亿元出售了子公司碧生源食品饮料的100%股权。

出售资产让碧生源尝到了甜头。2019年,碧生源实现营业收入8.12亿元,较2018年的3.78亿元同比增长114.6%;实现净利1.62亿元,同比扭亏。其中财报“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一栏为2.22亿元。

现在,碧生源又开始“卖房”。但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方式,又能为碧生源续命多久?

蜂赢国际综合自中国基金报、世界晋商网、AI财经社、BT财经、快消、新浪财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