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高”,大家并不陌生,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的改变,一种与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的代谢综合征——高尿酸,也悄然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杀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高尿酸的危害及相关的治疗、控制,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如何科学预防痛风?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如何科学预防痛风(科学防治远离痛风)

如何科学预防痛风

说起“三高”,大家并不陌生,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的改变,一种与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的代谢综合征——高尿酸,也悄然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杀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高尿酸的危害及相关的治疗、控制。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尿酸是细胞消耗能量后产生的代谢废物。尿酸值持续超过正常值的话,就会引起高尿酸血症。通俗来讲,人体每日产生尿酸大约700mg,营养摄取过盛、过度饮酒等生活习惯混乱就会打破这种平衡,体内嘌呤作用产生的尿酸就会过多,从而引起身体中尿酸的量增加,这就是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具有“男女有别”的特点。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两次空腹检测尿酸值,男性大于420微摩/升,就算高,女性大于360微摩/升,即算高。那么,尿酸值高,到底会引发什么问题呢?高尿酸血症如果不治疗的话,尿酸蓄积就会呈结晶化,在身体的许多器官组织中沉积,在关节沉积的话,会引起痛风病发作。在肾脏沉积,会引起肾功能不全,在尿路沉积会引起尿路结石。高尿酸血症和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也存在相关性。最新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也容易引起心脏病、脑卒中、慢性肾病等,高尿酸血症患者比非高尿酸血症的人,患心脏病和脑卒中的比例要至少高出3倍。

症状较轻也要控制尿酸

由于高尿酸血症的疾病特征同时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其他生活习惯病,一旦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需要定期检测血压、中性脂肪、胆固醇、血糖值等指标,以确认是否同时合并有其他的生活习惯病。

被确诊为高尿酸血症,是不是没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就不用治疗呢?一旦被确诊为高尿酸血症,就需要像控制血压、血糖一样进行长期管理。同时还需要防范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任何形式的肾病,都是危险因素,肥胖、吸烟等问题,也有可能导致尿酸升高。尿酸最怕波动,要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转为痛风的治疗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高尿酸血症并不等同于痛风。据研究显示,有相当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发展为痛风。痛风发作起来,让人疼痛难忍,痛风发作的部位,通常会出现红肿发热。针对痛风的治疗,一定要分时期。

痛风发作时,要尽可能使患部保持稳定,以物理降温减轻疼痛症状。另外,发作时,千万不能饮酒。痛风往往发作于夜间,此时无法及时赶往医院,那么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即消肿止痛。所以,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家中要常备抗炎、止痛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秋水仙碱 痛风发作时,会出现前驱症状,如患部会出现痒的感觉、局部红肿、剧烈痛感。这时可服用1片秋水仙碱药物,预防发作。但秋水仙碱这类药物副作用大,建议一次1片,早中晚各1次即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发作的前兆期服用是原则。

抗炎止痛药 比如扶他林、芬必得,它们可以迅速止痛,同时还能起到消肿、抗炎作用。

激素类药物 很多人对激素类药物有所顾忌,担心使用后会对身体不好。在痛风治疗中,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是短期治疗,根据炎症消除速度,一般在3-7天。另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就会将风险降到最低。

那么,到底有哪些药物能降尿酸?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别嘌呤醇,主要在痛风发作间期和慢性期使用,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对排尿酸药过敏或无效,以及不宜使用排尿酸药物(如有肾功能不全)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病人,以控制高尿酸血症。服用时,一定要注意它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对骨髓的抑制,损害肝功能、肾功能。另外一种药物是非布司他,可抑制尿酸合成,1天1片(40毫克/片)即可。第三个降尿酸的药就是苯溴马隆,它可加速肾脏对尿酸的排出,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有肾结石、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禁用。

痛风发作时,如果尿酸值出现变动,疼痛症状可能会加重。已经在服用降低尿酸药物的患者,此时仍需要继续服用降低尿酸的药物。刚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的患者,一旦痛风症状缓解,请不要停药。即使疼痛症状消失了,也需要遵照医嘱继续服用。

防治痛风饮食是关键

对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来说,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具体有如下几点建议。

多喝水 每天饮水量要在2000毫升以上,不建议小口喝水,最好能一口气喝300-400毫升,通过大量饮水,促进排尿,帮助尿酸排出。喝水首选苏打水,可碱化尿液,帮助尿酸排出。矿泉水、白开水也可以。

多吃低嘌呤含量食物 主食有米饭、面食、玉米、苏打饼干、通心粉;奶类有鲜奶、酸奶、奶酪、冰激凌(糖尿病、高血脂患者不建议食用)等;荤食包括鸡蛋、猪血、鸡血、鸭血;蔬菜,大部分蔬菜都是可以的,例如紫甘蓝、黄瓜、西红柿、胡萝卜等。

少吃中嘌呤含量的食物 这部分食物包括豆类,如四季豆、青豆、豌豆,菠菜、蘑菇、麦片、鲫鱼、金枪鱼、鸡肉等。

避免食用高嘌呤含量食物 包括虾、带壳的海鲜(如螃蟹、蛏子等)、红肉(牛肉、羊肉、猪肉)、肉汤、沙丁鱼、动物内脏。

急性痛风期的自我护理

急性期痛风患者存在几个误区,痛风发作时会感到剧烈疼痛,很多人喜欢用热水袋热敷,这种做法虽然会促进血液循环,却会让患处更加肿胀、疼痛、炎症加剧,热刺激会使尿酸盐重新溶解,甚至会加重全身的症状。有的人还会选择冷敷,低温会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加速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处。

病症发作时,可通过服用抗炎止痛药进行缓解。再有,可以抬高患肢,平卧在床上,肢体抬高到高于心脏的水平即可,这样可促进血液回流,缓解肿胀和充血。建议痛风患者发病72小时内,局部患肢制动,不负重,起到保护关节的作用。

作者:李小霞

来源: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