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如今的国产剧中越来越难见到普通人了?”

在豆瓣、在知乎、在虎扑,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经久不息。毛尖曾列举了剧集中最具套路潜力的三类人设:皇帝,总裁和渣男。戴锦华说,除了中产阶级文化,我们已经看不到别的文化了。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创作者固然要埋头拉车,但也要抬头看路,多听听观众的诉求。

“新”京味剧《心想事成》或许能提供一个破题切口。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1)

《心想事成》是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项目,由《空镜子》编剧万方担任文学总监,苏蓬任总编剧,刘一志执导,梁振华、刘小枫担任总制片人,高寒松、何麦担任制片人,毛晓彤、张俪、李泽锋领衔主演,王子异特别主演,张凯丽、孙松友情主演。

剧集围绕一对都市姐妹孙心(张俪 饰)、孙想(毛晓彤 饰)的生活轨迹,展现北京平凡百姓的生活,从而引发观众对人生和理想的新思考。

这部剧1月7日开机,4月16日杀青,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后期。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2)

总制片人梁振华

近日,我们提前观看了部分样片,和总制片人梁振华、制片人高寒松畅谈起《心想事成》的创作哲学。以下,是总制片人梁振华的讲述——

聚焦北京真正的平民

最早想做《心想事成》,是四年之前。

当时我觉得,市场上能真正跟生活耳鬓厮磨,又有一定文学性的现实题材剧,真的不多。大家一天到晚地讲现实主义,一天到晚地讲现实题材,但真把老百姓家长里短的事儿,把基层普通人的生活讲出来的故事越来越少。

我就想,能不能讲讲那些在北京坐公交、坐地铁的人的生活呢?

有一次跟长期合作的编剧苏蓬聊天,突然有了一个念头。苏蓬的母亲万方老师当年写了一部《空镜子》,要不咱们做个姊妹篇?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3)

有了这个念头,我们俩都特兴奋,一拍即合。

2019年夏天,苏蓬开始着手创作《心想事成》。万方老师也参与了创作,前期的策划和中间的几稿剧本,万老师都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我还记得,万老师看过前5集剧本后,对苏蓬直言很惊喜。开机时万老师到场,拍摄时来探过班,大年三十我们还在顺义和全剧组一起吃了年夜饭。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4)

《心想事成》筹备会

说是《空镜子》的姊妹篇,但完全不是翻拍。前作播出已经20年了。20年后重新诠释,剧本保留了最简单的人物关系:两女四男。胡同里生活的一对姐妹,各有两对CP。她们生活中的细水长流,酸甜苦辣。

20年过去,胡同里的人变了,北京变了,姐妹的生活趣味、工作也变了。剧本第一稿,气质相对传统,姐姐在中关村海龙大厦工作,妹妹在大卖场上班。

导演刘一志提前半年确定,后来他也参与到剧本的讨论之中,对作品时代气质的营构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5)

导演刘一志

苏蓬、刘导和我一起商量,既然写2015年以后的北京故事,就尽量和今天的时代相勾连。中关村已不复当年模样,海龙大厦的电子卖场也停止了营业。

故此,我们让姐姐去了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成为最普通的白领;妹妹还留在一家大型商超里,摇身变成了奶茶小妹。姐妹俩,都是90后。90后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和70、80后是有着显著差别的。

解决了时代气质问题,还要不断调整生活毛边。创作过程中,我和编剧导演达成一致:尽量让故事贴近当下,贴近生活的“素颜”,贴近普通人。

播出时,可能会有观众疑惑:都2020年代了,怎么胡同里的生活还那么“土”?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6)

编剧苏蓬

其实,多走一些北京的胡同就知道,现实中很多北京老百姓的日子就是这样,依旧是几十年不变的生活底色,并不都是想象中那么时尚和摩登。

很多人对北京人的认知,是北京人都很富。他们觉得你有个院子,有套房子,老值钱了。其实并非如此。的确有北京人拆迁发了家,但毕竟是少数。

《心想事成》里孙家住的四合院是很多年前单位分的公租房,你住可以,拆迁后只能分到安置房,致富几无可能。说到底,还是最普通的平头老百姓。

从剧本创作伊始,编剧苏蓬就笃定要写一部不浮躁、不轻飘的踏踏实实的生活剧。我也一直提醒所有主创,更贴地一点,更有“现实颗粒感”一点,尽可能展现有毛刺的、血肉丰满的人。写困惑,写两难,写人在困境之中的抉择。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7)

故事刚开始,孙想月薪大概三四千块钱,孙心是普通白领,高一点,也就七八千。褚晓羽(李泽锋 饰)是老城区的房产中介,于非(王子异 饰)一开始做网络平台的地推销售员,后来送外卖,都是比较底层的服务行业。

选择这些“下沉”的职业,是希望他们勾连在一起,组成今天北京普通平民阶层的一幅生活浮世绘。

我记得,刚有这个创作念头的时候,我跟苏蓬提了一个要求:剧本里不要写各种什么“总”,不要写豪车别墅奢侈品,不要动不动谈几百上千万的生意——这些距离市井生活远得很,不属于我们要聚焦和表现的对象。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8)

如果没有这样的决绝,故事依然有可能掉入悬浮和套路的陷阱。剧本里唯一的富人,是一个开劳斯莱斯的投资人,他是孙心的大学同学。这个富人的存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毕竟,在今天的北京,这一类人不能缺席。

编剧苏蓬是地道的北京人,一方面是亲身经历,一方面也采访观察,剧本里加入了不少对今天北京人身份认同的自省和观察。

比方说,北京的年轻人常常会有一种身份错位。一方面,他们是外来人眼中的“土著”,生来就具备很多地缘和心理上的优势。

另一方面,这一身份有时候又成了他们在职场中的减分项。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北京人在职场其实没有那么受欢迎。人们直觉上会认为北京人不能吃苦,没有别人努力。裁员的时候,往往先裁掉的是本地人。大家下意识会觉得你回家就有房子住,哪怕没工作也饿不着,你哪来的奋斗动力?

演员必须要让人相信

这次演员的选择,就一个标准:必须让人相信——相信今天的北京就生活着这样的人,相信他们说的话干的事,相信这样的故事能够在他们身上发生。

孙家父母,由孙松和张凯丽二位老师饰演。这是二人在《渴望》后,时隔三十多年再演夫妻。上一次,王沪生动辄欺负刘慧芳;这一次调了个,女强男弱了。两位老师的表演方式是自带喜感的,镜头一转到他们身上,生活质感就呼之欲出。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9)

孙松老师跟刘一志导演刚合作过,加盟《心想事成》顺理成章。

其实一开始我们还没往《渴望》上想,凯丽老师和我挺熟的,有一天一起参加一个中国视协的会议,我陡然间一激灵:如果促成“渴望夫妻”合体,这不是一桩天大的美事吗?

果不其然,凯丽老师杀青当天发了一条微博,公布了和孙松老师的剧照,“张凯丽孙松31年后再演夫妻”的话题迅速蹿到了微博热搜榜前十。

刘慧芳、王沪生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回忆,简直天作之合。这部片子播出的时候,观众看到二位老师多年以后再度合体,记忆翻涌,有可能会泪流满面。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10)

妹妹孙想,很早就定下了毛晓彤。

晓彤刚拍完我的《云襄传》,彼此很了解,也很有默契。孙想是很难演的,天真可爱其实很难把握,稍有偏差,要不不够灵动,要不就流于松垮。这次晓彤的表演,那股可爱气质是浑然天成的,她的笑,她的表情举动,一点也不造作。

在这个年龄段的演员里,她对生活戏节奏和情绪的掌控是非常出色的。在拍摄过程中,我和导演经常看着监视器里她收放自如的表演,感叹她就是孙想本人,她赋予了这个角色蓬勃而且可信的生命。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11)

定了妹妹以后,就得找一个与她在气质和性格上有巨大反差的姐姐。孙心的设定是一个个性突出的职场丽人,要高挑靓丽,心思缜密,生活中要有“侵略性”,对未来有规整的设计,谈了一圈演员,最后选择了在人设上匹配度相当高的张俪。

当年的《空镜子》,像一首散文诗。很诗意,也有些率性,透观每个人的伦理抉择,在当年是很前卫的。

我们这部剧相对工整,但在姐妹俩对婚恋、人生、成功的理解上,也保留了一些锋芒:妹妹只想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整天喊着“躺平”;姐姐呢,在事业和情感上都有危机意识,崇尚成功和奋斗。一对性情截然不同的姐妹,走出两条迥异的人生轨迹。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12)

“躺平”一词,2015、2016年就有这个说法了,只是近几年才流行。

孙想是一个对生活没有太高欲望的人,她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给家人做饭。后面去做微信公众号,也是因为想给大家分享美食,性格非常“佛系”。姐姐孙心,是一个不乏野心的现代女性,成功是她的人生目标,她梦想成为“女强人”。

孙想后面自己做了个美食公众号。为了确保情节和拍摄真实感,我们聘请了著名美食博主田螺姑娘全程担当本剧美食顾问。剧中的每一道菜,从切菜、剁肉到上锅蒸,都是实打实地做出来的,决不含糊。

孙想经营美食公众号这块,我们做了扎实的调研和采访。从最初慢慢积累粉丝,到接到广告,到有资本想要注资,再到在资本面前如何保持本心……这些经历,大多是田螺姑娘真实经历的投影,也和现实公众号的发展脉络保持契合。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13)

然后就是定男演员。李泽锋演的褚晓羽,典型的北京胡同小哥,是一个很讨喜的角色。虽然他成天吹牛不着四六,但有一股真诚的劲儿在,而且为了自己喜欢的人,不管不顾。

王子异是山西人,我们把他饰演的于非也处理成了山西人来北京闯荡,中间还有他回山西老家的情节,这样一来,他的演绎就更加接近本色。

子异的影视处女作《怪你过分美丽》也是我当制片人,苏蓬做编剧,第二次合作,他成熟了许多。这次他主动挑战生活剧,而且要扮演和自己身份反差极大的底层北漂,是做了扎实的准备的。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14)

开机之前,他专门在北京胡同里体验了好些日子,也跟编剧导演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沟通。剧中,去掉“爱豆”光环的王子异会奉献怎样的表演,请大家拭目以待。

拍一个荧屏上从未有过的“新”北京

因为不想拍成“老北京”,美术设计上费了不少功夫,做足了功课。一方面要和北京的传统对接,一方面也要营造一种“陌生化”。

孙家四合院的景,反反复复斟酌了很久。主要外景,是依托怀柔影视基地“民国街”改的。但只要看过的人,都会感叹逼真,跟今天北京现实生活中的胡同几乎没有差别。为了看不出新造的痕迹,不论是做旧还是色系,都经过反复推敲。

改造民国街很费功夫。《老炮儿》《铁道飞虎》都在这拍的,风格和我们截然不同。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15)

改街景加上改建四合院,用了两三个月,拍完后还得给人家完全还原。孙松是老北京,一进到这个四合院就惊了,说这就是住家里头的感觉。

这个景,你不能太陈旧,不能太逼仄,总得有现代气息。因为故事毕竟不是发生在上世纪80、90年代,而是2014、2015年。可又不能太新,太新胡同就变成了民宿。

孙想的主要活动空间是厨房,怎么合理搭建厨房空间又利于拍摄,尝试过很多方案。

后半段的戏,孙家人从四合院搬到了小区。

较真的导演在昌平找了个坐标小区,依照小区的格局搭建了房子,按照小区的外景拍了素材。结合led屏技术,最后的呈现超过预期。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16)

刘一志、梁振华(右)

其实我们还是挺幸运的,虽然也有疫情出现,但没赶上最严重的时候。拍摄期间,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在场地和拍摄时间协调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内城的外景,白塔寺、CBD、中国尊,几乎都是实景拍摄。拍摄期间,北京下了三次雪,我们都拍到了。外景拍摄,相对困难,有时候得“打游击”。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17)

我们想展现的,是一个过去荧屏上从没有见过的“新”北京。

这个新,不是说CBD、高楼大厦,而是在传统意义上生发出来的一个时尚的北京。剧中很多镜头语言,让传统与时尚形成了榫卯结构。他们从胡同骑车出来,一眼就看到了中国尊。这种“新”,是视觉和美学呈现上面的新,是时尚和古典交融的新。这种味道,也代表了我们对今天新北京的感知和理解。

北京的大部头拍完,剩下几天的戏份转场到了深圳。去深圳,我抱着赌一把的念头。当时深圳没疫情,广州有。这俩城市隔得太近了,随时可能面临风险。制片人和导演都跟我说,要不咱别去了,就在北京拍完。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18)

我想了一晚上,还是决定要去。因为深圳和北京城市风格完全不同。有的故事,只有在那个地方上演,才有味道。

只有远离之后回望家乡,心底才能产生对家的情感波澜和冲动。一个讲北京的故事,一定要从北京出来,才能真正看懂和读懂北京的味道。

我还想聊聊“心想事成”这四个字。

这四个字,表面上是一种祝福,其实背后饱含着人生百味的感慨。正是因为生活中有那么多失落,那么多不如意,我们才会祝对方心想事成。

编剧梁振华个人简历(梁振华拒绝伪平民叙事)(19)

人往往活一个念想。《心想事成》是在讲人,不管生活中有多少惆怅,有多少失落,人总会有一种把日子过好的执念。如果你不期待明天,如果你不再怀抱希望,那么,今天和过去都没有任何意义。

所谓“心想事成”,就是透着苦涩的一种甘甜。剧里有一句台词:“山楂果,沾点白糖它就甜了”。这就是人生。你总得拿点甜的东西,比如希望,比如理想,比如爱和温暖,放进生活的调味盘里,这样,才会把日子过得有滋味。

《心想事成》,不会是一部打着平民叙事和温暖现实主义旗号的伪冒产品。我们爱真生活,我们爱温暖治愈,也爱文学和诗。在现实题材作品泥沙俱下的创作现状中,我们希望踏踏实实,敞开对生活、人生和时代的理解,努力让它成为一汪清泉。

这个戏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后期制作中,有望在年内播出。

【文/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