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生长速度最迅速的植物之一,竹子的影响众所周知。它不仅仅被应用在建筑领域,而且在水墨画等亚洲艺术领域也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竹君子

除了大米,没有植物能像竹子这样在华夏和东亚的历史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竹子拥有长矛一般的叶片,可以生长成为可以食用的笋。竹子自身也被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东西,从世界上最早的独轮推车到飞机模型,不一而足。

同时,地球上某些最独特的艺术的诞生亦离不开竹子的身影。如果说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大作《咏水仙》永远地改变了19世纪诗歌的文学形式,那么竹子也造就了某些最为撼动人心的画作,影响了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1840—1926)等众多艺术家。

竹子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甚至成为君子的行为典范。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就曾写道:“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竹子的贡献(竹子是如何改变历史进程的)(1)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王安石(1021—1086)

全世界有1400多种竹子。它们可以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在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但竹子并不喜欢碱性土壤、干燥的沙漠以及沼泽环境。

早在2000年前,竹林就开始给林中的居民提供稳定的收入。从那以后,竹子深入到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古代中国,官方文献采用竹简。这种记录方式直到纸张发明之后,仍然延续了一段时间。不仅如此,现代学者仍然能够从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的竹简上对那些早已远去的历史进行识别与解读。

竹子的贡献(竹子是如何改变历史进程的)(2)

竹管乐器

人们使用竹子来制作吹管乐器的历史已经有好几个世纪。

1世纪,佛教传播到了中国。由于佛教忌杀生,因而其教徒也就不能食用肉类、鱼类和蛋类等荤食。不过,他们仍然可以以肉质鲜嫩的竹笋为食。生活在10世纪的僧人赞宁撰写出了《笋谱》,书中详细描述了98种笋及其食谱。

传说华夏始祖之一黄帝曾指派自己的乐官伶伦作音律,于是伶伦将目光投向了品质可靠的竹。他制作了12根长度不等的竹筒,从而准确地创造出了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

19世纪,竹子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拥有巨大的影响,这令来自英国的一名观察家极为惊讶。他写道:“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没有一个方面看不到竹子的身影。在天朝上国,竹子的地位远高于其矿藏,是除了大米和丝绸之外,创造价值最多的一种东西。”在后文,他还描写了竹子的诸多用途,包括“用竹叶编织而成的防水外套和帽子……农具……渔网、形状各异的篮子、纸笔、粮食量具、酒杯、水勺、筷子,乃至大烟枪等都是用竹子制成的”。

东坡轶事

苏东坡生于1037年,逝于1101年。他一生博学多才,是水墨绘画艺术的著名开拓者之一。作为一方主政官,苏东坡在杭州(1089)和广州(1096)兴建了当地史上规模最大的竹水利工程。曾经有一次,苏东坡作为判官裁决一宗农民欠债的案子。他对被告的农民十分同情,于是挥毫泼墨,不一会儿便画出了一幅以竹为题的画,交给那位农民卖来还债。

来两杯茶?

在茶道仪式当中,竹子扮演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

据说,茶的出现与佛教禅宗一派的创始人——达摩祖师——有关。一天,菩提达摩在入定时发现自己居然在打盹。对此,他感到十分沮丧,于是将自己的眼睑扯下扔到了地上。这两片眼睑随之变成了茶树那眼睛形状的树叶。

在后来发展起来的茶道仪式中,抹茶这种茶粉需要进行打制。在打制时,要用到一种由竹片制成的茶筅,其直径为四分之三英寸(约2厘米),末端分成80个以上的细小分叉。茶勺也是用竹子制成。

在日本,饮茶被千利休(1522—1591)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千利休曾与日本历史上的封建领主丰臣秀吉为友(但可悲的是,他最后亦死于丰臣秀吉之手)。对于千利休来说,“这天地间的艺术存在”就围绕在这10×10英尺(约3×3米)大小,只能坐下五个人的茶室之中。茶叶先在水屋当中进行冲洗和预备,与此同时,茶客们则在竹子建造的待客室等候。然后他们会被邀请走上茶园小道——露地,经过仪式,并最终备受尊崇地进入茶室。

正如苏东坡所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在众多不同领域当中,纤细的竹子将首先在艺术领域当中大放光彩。

中国是世界上艺术史绵延最悠久的国家。其绘画与书法艺术相互依存,发展历史超过两千多年。这其中的核心便是一支朴素而又柔软的竹制毛笔和一方松烟制成的墨。书画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便是一阵迅疾的挥毫泼墨,整个作品一气呵成,不经雕饰。

下图的日本木刻版画制作于1895年。据说,日本的这种木刻版画曾影响了画家克劳德·莫奈。日本绘画艺术的发展始于单色的水墨风格,后来变得日益复杂,使用了大量不同色彩。

竹子的贡献(竹子是如何改变历史进程的)(3)

与竹关系最密切的绘画风格便是水墨画,特别是画家在画水墨画时的动作,其散发的气势与竹叶沙沙的颤动极为相似。相传,毛笔是由秦国将军蒙恬(前221—前209年)发明的,其笔杆为竹子制成。毛笔所使用的毫毛可以取自任何动物,包括鹿、山羊、绵羊、黑貂、狼、狐狸、兔子,甚至是老鼠。水墨画所采用的纸张十分纤薄,极易撕破。绘画时,画家拿起画笔,饱蘸浓黑的墨汁,然而其心意并不可以直抒。相反,他需要将一切不必存在的细节都从画中剔除,用寥寥几笔,捕捉住贯彻领会的那一刻。

竹子与艺术

在古代中国,中原艺术深刻地影响了她的邻居日本、朝鲜、西藏以及满洲地区、中亚,甚至是更加遥远的伊斯兰国家。19世纪中叶,日本迅速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而中国的艺术亦是通过此时的日本影响了当时最著名的艺术运动——印象主义运动。

印象主义运动最著名的代表便是克劳德·莫奈。这位画家体格健壮,性格直率,一脸胡子。只因为法国小镇吉维尼拥有一片不错的菜园,就在这里另买了一栋房子。他工作非常辛苦,往往要从清晨持续到日暮。但他仍然坚持每天都去菜园摘蔬菜,把它们做成晚餐,在结束自己一整天的辛苦工作后来享用。

竹子的贡献(竹子是如何改变历史进程的)(4)

天然脚手架

竹子不仅应用于装饰,而且也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当中,被当作一种脚手架材料。

莫奈在吉维尼花园中有一座著名的日式拱桥,他有不少画都是以此为主题。在他成名之后,这些画作全都售价不菲。在此之前,他曾于1874年与卡米耶·毕沙罗一起在巴黎展出。但艺术评论家路易斯·勒鲁瓦对莫奈的印象主义画作《日出印象》嗤之以鼻,他说:“我知道这肯定是什么印象之类的。既然这东西给了我印象,那它肯定在什么地方有点什么印象。”不过这一通嘲讽并没有将这一全新的艺术运动贬抑下去,反而使之以印象主义的名号广为人知。印象主义运动以鲜明的光线、未经修饰的笔触以及非传统的主题为特点,受到了开放氛围以及新兴摄影艺术的影响。

日本艺术家的作品令埃德加·德加与莫奈等艺术家感到深深地着迷。莫奈收集了日本木版画来对它们进行研究。在第二届印象派艺术家联展中,他展出了画作《日本印象》。在这幅作品当中,莫奈描绘了自己的夫人,她身穿色彩浓艳的大红色和服,衣服上绣着一个勇猛的日本武士。在她四周则是各种竹子制成的圆形日式团扇。尽管后来这幅画被莫奈本人认为毫无价值,但它仍然给画家本人带来了一笔高达2000法郎的丰厚收入。

用途广泛

竹子的用途清单长得令人讶异,它可以被用来制造风车、齐特琴、箭、篮子、燃料,当然也少不了筷子。另外,竹子还被拿来搭建建造摩天大楼使用的脚手架和唱机的唱针。做成竹灰的竹子被人拿来抛光珠宝,制造电池。经过精细加工,竹子又化身电灯泡的灯丝、灵柩、自行车、纸张、食品、垫子、飞机外部涂层,甚至是毒药。它是哮喘患者的良药以及治疗毛发和皮肤疾病的药膏。竹子还能制成椅子、马桶、睡床、护甲工具、玩具、毡房、蜡、蜂巢、排水设施、啤酒、针灸的针、雨伞、房屋、凉亭,甚至是催情药。在战时,竹子取代钢筋,被用作混凝土的加强筋,它能使承重能力提高三到四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