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剑尘

岑参是怎么死的(还原长安十二时辰中真实的岑参)(1)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一个小人物的境遇引起了观众们极大的兴趣,他就是书生程参。初出茅庐的书生被关押了一天,连口饭都没吃上,对看守不停地说“能不能给口吃的”,令人忍俊不禁。

其实,这个书生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的边塞派诗人——岑参。

岑参的一生,于仕途而言,可以说是相当坎坷,甚至有点惨。他祖上曾三代为相,侍奉过大唐四位皇帝,如此显赫的家室,即使到他父辈家道衰微,其父岑植也曾官至三品晋州刺史。而岑参三十岁入仕,做了一辈子小官,有志难抒,怀才不遇,最终在抑郁中死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岑参悲惨的一生。

岑参是怎么死的(还原长安十二时辰中真实的岑参)(2)

(一)读书行路

二十岁前的岑参,大部分时间居于祖上留下的嵩山草堂,潜心读书。

彼时的岑参,居于名山大川之间,又不须为生计发愁,每日纵情于山水,以诗文会友。

“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南溪别业》),良辰美景作伴,对酒当歌,当真是无忧无虑,逍遥又自在。

有此幽静之所隐居,任谁都不会再去关心那俗世的纷扰,“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少年的岑参甚至不想去当官,只想与这山间清风为伴。

对于胸无大志之人,一生如此当无所求。但是,“国家六叶,吾门三相”(《感旧赋》),祖上的荣耀始终萦绕在他心头,那种与生俱来的治国安邦的志向是安逸生活所无法抹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岑参是怎么死的(还原长安十二时辰中真实的岑参)(3)

于是二十岁那年,他辞别亲友,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开始了一生的奔波。

往来于长安与洛阳,向皇帝献书,想通过自己的才华打动皇帝,以求取进身之路。

但是,这条路并不顺利,像他一样想通过献书求取功名的人又何止千万,天子又怎会独对岑参留意。

不知不觉间,岑参已年近三十。这十年间,除往来东西二都,岑参还先后到过邺城、邯郸、冀州、井陉、黎阳等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结交了许多朋友,留下了大量诗篇。可是,儒家讲究三十而立,自己寸功未立,愧对先祖的功绩,每念及此处,岑参常常辗转反侧,心急如焚。既然献书求仕走不通,就只能走科举这条路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岑参进士及第,这一年,他刚好三十岁。

岑参是怎么死的(还原长安十二时辰中真实的岑参)(4)

(二)边塞风云

入仕后的岑参被朝廷授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一个地位极低的官职,当然,这个官很清闲。

此时的岑参亦官亦隐,依旧过着写诗,交友的生活。但是,自己苦苦追求的就是做这么一个闲官吗?如此,何谈治国安邦。

岑参的诗友中很多人都有边塞投军的经历,彼时的大唐,幅员辽阔,对外战争时有发生,既然在长安官场无事可做,何不到边塞闯一闯,博取一番功名。

他羡慕高适、王昌龄这些人,向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美景;期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

终于,在好友颜真卿的推荐下,岑参来到西域都护府高仙芝幕下,开始了边塞生涯。诗人的光芒,也在大漠苦寒之地得到了绽放。

岑参是怎么死的(还原长安十二时辰中真实的岑参)(5)

在高仙芝麾下做了两年闲职后,岑参又赴北庭都护府任判官,在北庭,主帅正是自己的老友封常清。

封常清是唐朝名将,在职期间,多次击败吐蕃、大食等国入侵。岑参在《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曾赞曰“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雪海、平沙、乱石、大风,边塞环境极其恶劣,但是唐军兵威正盛,令人顿生豪气,“虏骑闻之应胆慑,料之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军所到之处,敌人甚至不战而降,“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岑参是怎么死的(还原长安十二时辰中真实的岑参)(6)

战争一次又一次胜利,在庆功宴上,岑参一遍又一遍地赞美着大唐将士。但是,歌舞升平过后,不免又陷入惆怅。封将军虽然很赏识自己,但却并未重用自己。文人,难道只能为将军们写诗助兴吗?犹记得当年自己写给朋友的一首诗“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这是对朋友的勉励,也是自己所追求的。

边境获得安定后,不少战友纷纷离开了边塞,岑参又忙着送别这些友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是啊,边塞虽美,但若不能建功立业,又岂是久居之地?

“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北庭作》),朋友们一个个离去,自己身无寸功,又去国万里,每思及亲人,只能暗自神伤。

岑参是怎么死的(还原长安十二时辰中真实的岑参)(7)

(三)初心未泯

天宝十四载(755年),这一年岑参四十岁,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

第二年,安史叛乱的消息传到北庭,同时还有封常清、高仙芝因平叛不利被处死的消息。

自己久居边塞,如今关内动荡,生灵惨遭涂炭,回内地平叛的想法使岑参坐立难安。

长安陷落,新皇登基,凤翔成为临时首都,天下有志之士纷纷来投,这其中便有岑参。

国难当头,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岑参被任命为右补阙,是个谏官。

国家动荡,各方势力都想在平乱中捞点好处,但皇帝也只能斡旋平衡。“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寄左省杜拾遗》),自己的建议不能被采纳,这种无奈,只能与同为谏官的好友杜甫倾诉。

就这样,岑参又做过虢州长史、关西节度判官等小官,虽然不曾放下治国安邦的志向,但奈何年纪大了,时常有英雄迟暮之感。“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韦员外家花树歌》)。

岑参是怎么死的(还原长安十二时辰中真实的岑参)(8)

五十岁那年,朝廷任命岑参为嘉州刺史,嘉州即今四川乐山市,属于下等州,嘉州刺史不过五品官而已,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官职。但是,当时蜀中大乱,军阀割据,他这个地方长官竟然被困途中,无法上任。后来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好歹也做了一年嘉州刺史。

这一年里,他的任务就是收税,即便嘉州百姓已无力承担如此重负,上级仍不闻不问。他也曾多次上书,但都被成都府的上司否决。明知百姓受苦,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奈压得他喘不过气。

仕途的不顺,生活的苦闷,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在长江两岸哀转的猿鸣声中倾泻而出。

“梦魂知忆处,无夜不京华”(《郡斋平望江山》),坚持了一辈子理想的岑参终于挺不住了,他想回家。

辞官回乡,蜀道本已艰难,又遇到兵乱,目之所及犹如人间炼狱。“饿虎衔髑髅,饥乌啄心肝。腥裛滩草死,血流江水殷”(《阻戎泸间群盗》)。

岑参是怎么死的(还原长安十二时辰中真实的岑参)(9)

回乡不得,只得又寓居成都客舍。

秋风日起,远居他乡,孤苦伶仃的老者,回想起自己惨淡的一生,只能以泪洗面。他牵挂长安的亲友,可怜天下苍生,满腹心事却无人诉说,只能通过纸笔来表达自己这复杂且难以诉说的情绪(《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谁曾想,这首诗竟然成了岑参的绝笔。四个月后的一天,蜀中难得一见竟飘起雪花。阴风怒号,灌进破败的旅舍,岑参带着满腔的遗憾,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年五十四岁。

岑参是怎么死的(还原长安十二时辰中真实的岑参)(10)

岑参一辈子都不得志,纵然心怀万民,欲报效国家,却无平台施展,抑郁而终。

是他没有才能吗?非也,有唐一代三十岁进士及第者屈指可数;是他没有关系吗?亦非,且不提祖上庇荫,颜真卿、王维、高适、王昌龄这些当朝名士乃至宰相李林甫的女婿都是他的朋友。他所缺的无非是阿谀奉承,左右逢源,置百姓疾苦于不顾,一心只保自己的乌沙罢了。

若为功名连文人的风骨,天下百姓都不顾了,那这功名不求也罢。

时也,亦命也。或许也只有在边塞,在边境士兵的凯歌声中,才能冲淡岑参的忧伤。他的生命,在边塞放光,世人也终将通过这些诗文铭记岑参。

岑参是怎么死的(还原长安十二时辰中真实的岑参)(11)

【作者简介】房龙坤,写作小白,刚接触写作,从来没有发表过作品,现居住辽宁沈阳。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不是“智”而是“愚”?

金庸先生为什么会将海宁陈家的传说写入《书剑恩仇录》?

成群妻妾,能不能挡得住大诗人白居易的泡妞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