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内容梳理及知识点归纳,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段总结 子路曾晳冉有?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段总结 子路曾晳冉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分段总结 子路曾晳冉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内容梳理及知识点归纳

一、内容梳理

本文节选自《论语》。全文围绕“志”字来展开,按照“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的思路来写。虽然全文都是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但条理清晰,四个弟子个性鲜明——子路的鲁莽、自信,冉有的谨慎小心,公西华的谦恭有礼,曾晳的洒脱高雅,都能从其言行举止中窥见。

二、文学常识

1、《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撰成《论语》。《论语》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论”lún, 是编纂的意思;“语”, 是语言的意思 。“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 。

2、“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作品。“五经”之名始于汉初,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五部作品。

3、“六艺”: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指“六书”,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六部经书。韩愈《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指的就是这个;另一个概念是指“君子六艺”,即儒家所谓的六种才艺:(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识字)、(计算)。

注意:《诗经》六义(写法不同):风、雅、颂、赋、比、兴

4、冠者:成年男子。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古代女子15岁成年,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表示已到出嫁年岁,称为及笄

5、童子:未成年的男子。(韩愈《师说》中,“彼童子之师”的“童子”也是指未成年的男子。)

三、文言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

2、莫春者:“莫”通“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句末语助词,表疑问。

翻译:难道冉求讲的就不是国家的事情吗?

(二)一词多义

1、方

①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也。(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翻译:等到三年之后,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六七十,如五六十(计量面积用语,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翻译: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

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列传》(端方、正直)

翻译: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

④今齐地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方圆)

翻译: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正)

翻译: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到柴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堆中打洞

2、如

或知尔(连词,表假设,假如,如果)

翻译:如果有人了解你

五六十/如会同(连词,表选择,或者)

翻译:或者纵横五六十里的小国/或者诸侯会盟的事情

其礼乐,以俟君子(介词,至于)

翻译:至于礼乐教化,就要等到君子来推行了

④天时不地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比得上)

翻译:有利的时机比不上有利的地势

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用语短语“如……何”中,表示对……怎么办)

翻译:拿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办?

3、以

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也(前一个为介词,因为;后一个通“已”,停止)

翻译: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些,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②加之师旅(介词,用)

翻译:用军队来攻打它

俟君子(连词,来)

翻译:等待君子来推行

④如或知尔,则何哉?(动词,做)

翻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⑤为国以礼(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

翻译:治理国家用的是礼乐

⑥皆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认为)

翻译:都认为邹忌比徐公貌美

(三)词类活用

1、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上礼服,戴上礼貌。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貌。)

翻译: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2、瑟希(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翻译:弹奏瑟的声音渐渐变得稀疏

3、亦各其志也(言,名词作动词,说)

翻译:只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4、浴乎沂,乎舞雩,咏而归(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翻译:到沂水中沐浴,到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边唱着歌一边回家。

【划重点:曾晳的志向是最贴近孔子的理想的,所以孔子感叹说,我赞同曾点!曾点勾勒了一幅“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一幅“大同社会图”,整个画面给人以轻快、和谐、洒脱之感,能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的太平安定,百姓的和乐幸福,这也正是孔子一生所追寻的理想的社会。曾晳的这几句话是全文的重点,是千古的名句。】

5、三子者出,曾晳。(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

翻译:子路、冉有、公西华都走出去了,曾晳走在后面。

6、赤也为之,孰能为之?(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大相。相,傧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及司仪的官。存在等级差别,所以有大相、小相之说。)

翻译: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四)文言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状语后置句,“长乎尔”,即“乎尔长”,比你们年长;省略句,“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以也”,不要因为我而停止发言,目前一个“以”是“因为”,后一个“以”是“停止”。)

2、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翻译:没有人了解我

3、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翻译:那么你们打算做什么呢?

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翻译: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

5、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句,即“乎沂浴,乎舞雩风”)

(本文是在参考多份资料后归纳整理而成,若有错漏之处,还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