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赵焕章导演的农村题材影片《喜盈门》获得了巨大成功,上座率高,政府和民众都对这部影片表现出高度认可。文化部优秀影片、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和荣誉奖。第二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和男女配角奖。据统计观看人数就超过的5、7亿。到今天,《喜盈门》还让人津津乐道。

电影喜盈门观后感(电影喜盈门深入思考)(1)

影片的成功之处是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亲情和谐。剧中的王强英从开始自私自利、搅和得全家不得安宁,到最后道德觉醒,悔过自新,在妯娌水莲的帮助下,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家子和和睦,“同心携手建乐园”。

电影的语言也特别贴近生活,都是生活化的语言:

“刀切豆腐两面光,里里外外装好人”、“吃了猪肝想猪心,花了白银想黄金”、“上辈子作了孽,跟这么个冤家一个锅里摸勺子”、“舍不得肉疼治不了疮”“亲戚亲不亲,不在路远近”

非常接地气。这是作者深入生活的结果。

胶东半岛的秀美风光让人感到真实的乡村美景: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空气是新鲜的,尤其是小姑子仁芳和小会计龙刚在大河里相会那段,景色太美了。最可贵的是演员们天然风格的表演,淳朴自然,没有过分的外在修饰和化妆,依靠对角色的深入了解诠释人物。强英的蛮横不讲理、水莲的贤淑顾大局、仁文的懦弱退让、仁武的火爆直性子、任芳的泼辣,仁武妈的隐忍,仁文爷爷的耿直,一家子成员都性格鲜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电影喜盈门观后感(电影喜盈门深入思考)(2)

四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农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再看这部影片,会让我们对《喜盈门》有新的认识,一种新的解读。

大家族和小家庭

中国自古就受宗法观念的影响,强调大家族聚族而居。大家长高高在上,晚辈一起劳作,收入由大家长共同支配,大家长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晚辈们承欢膝下,家长享受年轻创业艰辛之后的享受。

但是大家族之中一定会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巴金先生的《家》,就是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大家族。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白文氏为首的大家族。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则是祁老太爷为首的家族。我们能够想起来,《家》中的觉新和高老太爷、四叔、四婶以及五叔、五婶之间的矛盾。《大宅门》中,矛盾就更多了,尤其是正妻李香秀和小妾杨九红,小妾杨九红和小妾槐花之间的矛盾。《四世同堂》中。

有家族,就必然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

《喜盈门》中涉及到的伦理关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伦理关系:爷孙关系、妯娌关系、夫妻关系、姑嫂关系、嫂叔关系、婆媳关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么多关系,能没有矛盾?电影就是围绕着这些矛盾开展的故事情节。

《喜盈门》的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初,还不是现在的乡村。现在的乡村,年轻人结婚后,更多的是外出打工赚钱,留下孩子和老人,孩子则需要老人的照顾,所以各种血缘亲情之间的冲突就要少一些。不会因为一条裤子、一碗饺子而爆发冲突。其实最主要还不是不在一起生活的原因,现在的农村,结婚后就分家另过。农村老人和懂得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生活方式不一样。家务事,说不上谁对谁非。分开过,更清净。

电影喜盈门观后感(电影喜盈门深入思考)(3)

《喜盈门》所反映的恰恰是中国农村生活方式由大家族向小家庭过度时期的故事,才饶有趣味,产生各种矛盾。现在的乡村,关系反而变得简单一些了。如果有矛盾,更多的是结婚的高额彩礼、老人生病住院的医药费平摊等。一碗饺子和一条裤子的时代成为了过去。

电影《喜盈门》中,开始不久,强英就闹着要分家,仁文爷爷在分家会议上也说“树大了分叉,孩子大了分家”,最后陈家也家分了。之所以还会有冲突,在于还在一个院子里生活,还涉及到赡养老人的问题。

电影喜盈门观后感(电影喜盈门深入思考)(4)

现在,过渡时期已经完成了。小家庭的矛盾比大家族的矛盾就要少得多。

《喜盈门》中,强英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她要冲破的是大家族当中对她的不公平待遇:

“洗衣做饭、喂猪垫栏、伺候孩子”“当媳妇的,就是那拉磨的驴,拉的是麦子,吃的是麸子,还得挤奶喂孩子,谁可怜?”

本质上,强英要维护的是小家庭的利益。她勤俭持家,会过日子,爱丈夫,爱孩子。这都是美德,只不过这种美德和对传统大家族的维护发生了矛盾而已。

德治和道德自律

千百年来,乡村治理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德治。从遥远的古代开始,统治者就注重用伦理道德来约束乡村的各种违背社会主流道德的行为。从宋朝就开始的族规、相约,以及更早的家训,无一例外强调的是遵守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对违背传统道德的行为,要进行道义上的谴责。这在古代是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古人的活动半径很小,人活着,就要生活在舆论当中,所以,人们要遵守伦理道德。不然,生活在乡民的指指点点当中,有一点良知的都会羞愧。

当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安土重迁已经成为过去了。所以对金钱追逐带来的愉悦感要超过对伦理道德遵守带来的愉悦感。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更多。反正也不需要天天见面,邻里互助和亲友互助的作用很小了。乡村中,人们对传统礼法的遵守也弱了。

电影喜盈门观后感(电影喜盈门深入思考)(5)

《喜盈门》中,强英开始的行为,诸如为了一条裤子,为了一碗饺子而发生的种种行为,是违背乡村道德的。正如仁文所说的“欺负我妈,虐待我爷爷。我才打她的”。

仁文敢于改变原来的懦弱,挺身反抗强英的不孝,敢于在强英的娘家大声对着众人呼喊,是因为仁文是站在乡村道德一边,对违背乡村道德的行为,他知道绝大多数人会站在他的一边。强英娘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不能正面回应,只能是侧面反击“陈仁文,太欺负人了,不准你胡诌八扯,败坏我们王家门风”。

因为强英娘也知道乡村的道德规范是不能违背的。所以只能说根本没有这些事情,而不是说“我们就虐待老人了,能怎么地?”

电影喜盈门观后感(电影喜盈门深入思考)(6)

故事最终的结尾是感人的,强英的一场噩梦终于使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半夜回到了家。婆婆在照看自己小花和小山,妯娌水莲在连夜帮她做加工活,猪圈里的猪和鸡、鸭都好好的。在水莲面前,强英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这一段说明了乡村的道德自律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强英抱着“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心理,“我就虐待老人了,怎么地吧”这种心理,那问题就复杂了。

所以,今天的乡村,道德建设和道德自律工作依然是任重道远。

乡村传统观念渐行渐远

四十多年过去了,《喜盈门》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看起来,当时的一些乡村盛行的传统观念是不是有些过时呢?

强英悔过自新,仁文还不依不饶要和强英离婚。仁文爷爷这时候说的一段话特别感人:

“前些年,乱哄哄的瞎闹腾,虐待老人不算个啥罪,两口子离婚都不嫌不丢人。你怎么也粘上这些臭毛病了?她终归还是孩子嘛,有毛病,改了就好。当老的,不能抓着孩子把柄进棺材。你们年轻人哪,什么时候让老的放心就好了”。

老人的善良和大度,顾全大局让广大观众又一次留下泪水。

电影喜盈门观后感(电影喜盈门深入思考)(7)

但是有一个问题,各位读者考虑一下:“两口子离婚不丢人”。请问,现在乡村还有没有认为两口子离婚很丢人的?

有一个问题摆在各位读者面前?

是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没有感情的婚姻有没有必要维持下去?为了父母和子女,是不是让步幸福的婚姻继续下去?

假如婚姻真的维持不下去了?

为了自己的幸福,是不是可以牺牲孩子的幸福和父母的脸面?

现在乡村中,因为男方或者女方外出打工,导致婚姻破裂,最后双方协商离婚,扔下孩子给父母,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的同时,又成为单亲家庭的儿童。

这些问题,根源出现在哪里?抱怨乡村道德滑坡?传统伦理观念的丧失?

仁文爷爷在四十年前发出的感慨,在今天是不是能依然引起我们的思考?

电影《喜盈门》是农村电影的经典之作。不仅仅通过乡村的陈芝麻、烂谷子讲述农村面临的共性问题。其中很多背后深层次的背景到今天依然有其价值所在,这不是一般的电影所能够做到的。

了不起,编剧辛显令,导演赵焕章,主演们!

电影喜盈门观后感(电影喜盈门深入思考)(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