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泥匠是个闲不住的人,制作了许多泥人后来他渐渐琢磨出了一套制作三彩俑的工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乌铜走银的名称怎么得来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乌铜走银的名称怎么得来的(铜川市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乌铜走银的名称怎么得来的

老泥匠是个闲不住的人,制作了许多泥人。后来他渐渐琢磨出了一套制作三彩俑的工艺。

在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交界处有一个市名叫铜川市。据《同官县志》记载,前秦苻坚设置铜官护军,北魏改设铜官县,北周改为同关县。从此之后,同关沿用到抗战胜利后。

1946年,由于“同官”和“潼关”音同,因此将同关县改为铜川县。1958年铜川县升级为铜川市。

铜川市

这是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关于铜川市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相传汉武帝在位的时候,今天的铜川市黄堡镇附近的的漆水河边住着一位老泥匠。老泥匠靠卖烧制的泥瓦、红砖、陶罐为生。当地有许多人都从事这个行当,老泥匠的生意比别家都好。许多人不解其中的缘故,他解释说:“我和你们不同,你们做瓦、砖、陶罐时多是就地取材,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我的泥是从镇北胶泥地里挑来的,水是镇西凤凰沟里的水,炭是镇南黑虎咀里淘来的,柴是镇东白草滩的柴。这泥、水、炭、柴分属四个方位,再经我精心烧制,自然出来的东西和你们的不同。”

众人听了,无不佩服,可是他们却学不来,一则没有老泥匠那么勤快,二来也不如老泥匠那么巧思。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那一年突然爆发了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守。人们饭都吃不上了,更不用说买砖瓦盖房子了。老泥匠还像往日一样不停地烧砖制陶,直到把门口的空地上堆满了砖、垒满了瓦,摆满了陶罐,也不见有人来买。

许多人都逃往他乡躲饥荒去了。有些人劝老泥匠赶紧走吧。可是一来他年纪大了,二来也舍不得丢弃这个手艺。就这样,他待了下来。

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没地摆放砖瓦了,他便学着女娲造人的传说,捏起泥人来。老泥匠心灵手巧,捏的泥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将这些泥人放在火里烘烤,结果烧出一个个黄亮黄亮的小泥人。

三彩俑

老泥匠终于找到事情做了,他又改进了烧制方法,一口气烧制了五十多个小人。这些小人生态各异,他闲的时候,就和他们说话。当然他们只是听众而已。正是这些小泥人陪着老泥匠渡过了难熬的时光。

后来,年景好转,逃荒在外的黄堡镇人又辗转回来了。有个小孩子玩耍的时候,钻进了老泥匠烧制小人的窑里,他看到琳琅满目的小人,顿时就吓呆了。出来后逢人便说,老泥匠是老神仙,在家里养了许多小神仙。大人们也觉得老泥匠没有逃荒居然安然无恙,一定不是凡人。

这件事传到了汉武帝耳朵里,他正搜寻长生不老的仙药,因此派人采买了老泥匠的不少陶俑。就这样老泥匠的生意又红火起来。

许多年轻人跟着老泥匠学手艺,他们不断试验,最终烧制出了色彩鲜艳,黄白绿相间的三彩俑。曾经最红火的时候,从黄堡的凤凰河到漆水河的峪谷川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烧三彩俑的窑洞。

由于这个地方地处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之间,多山川,加之三彩俑贵重如铜,二者合在一起便称为铜川。

铜川夜色

如今的铜川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的制陶业仍十分著名。

本文转载自、http://www.toutiao.com/item/6817971395268444679/、,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观点。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如有冒犯,请私信立即删除。同时欢迎各类投稿。

本文转载自"http://www.toutiao.com/item/6818900677201232387/",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观点。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如有冒犯,请私信立即删除。同时欢迎各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