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20个地区和单位党组织巡视整改情况通过秦风网向社会公布 铜川因为经济转型等问题上了“黑榜”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铜川南北市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铜川南北市区(被忽视的铜川)

铜川南北市区

近日,陕西省20个地区和单位党组织巡视整改情况通过秦风网向社会公布。 铜川因为经济转型等问题上了“黑榜” 。

据陕西省统计局在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2018年,陕西省整体的经济增速达到了11.6%,在全国所有省份中经济增速排名非常靠前,然而在陕西省经济发展形势大好的环境之下,铜川市的经济却出现下滑, GDP名义增速仅为-5.87%。

铜川的经济发展问题不轻。

曾经的“小煤城”转型转得怎么样? 此次巡视通报的整改情况中,提到了铜川经济发展的哪些问题? 其出路又何在?

艰难的转型

铜川 因煤而生、 因矿设市 ,以 煤炭 为 最重要经济支柱 ,以水泥、铝冶炼、陶瓷为工业主导产业,生态环境建设欠账较多,曾因环境问题而被人称作 “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铜川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有多大?据《人民日报》报道,在高峰期,铜川的煤炭开采企业一度达到500多家,水泥企业30多家,建筑石料加工企业400多家。不过, 铜川也付出了环境代价 :废弃煤矿满目疮痍,石灰石矿山山体裸露,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2009年,铜川市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生态修复治理随之加速 ,经济发展转型也迅速开始。

原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在201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 转型发展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铜川市市委书记杨长亚在2018年底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旧的发展模式走到尽头,我们迎来了经济转型、生态修复的好机会。 ”

为了经济转型, 铜川做了许多探索 ,比如利用孙思邈、照金镇等文化旅游资源,打文化和旅游牌,发展中药产业;将传统产业引上循环化发展的新跑道,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发展苹果产业,著名的陕西红富士苹果就大多出自这里……

但是铜川的转型之 路颇为艰难。 比如红色旅游,照金比不过延安; 工业比不过宝鸡; 山山水水和陕南又不是一个档次; 农业拼不过渭南; 区位优势远远不及咸阳……

再以铜川市的老工业基地王益区的转型为例。 王益区区委书记姜文宏在《关于铜川王益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考》一文中提到: 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76亿元,为2010年的2.08倍,年均增长15.8%。

看似增长率似乎还挺高,但是工业内部结构中,5年的时间里,资源性产业比重从2010年的73%下降到2015年的64%,只下降了不到10个百分点。

铜川转型艰难,究其原因,固然 与其“天赋”不足有关 ,比如铜川是全省最小的地级市,其面积还没有西安的一半大;铜川的人口全省最少,仅有83万,还没有延安的一半多。

但是, 更多的还是其他不利于发展的因素 。这些因素,在此次陕西省委巡视组对铜川市王益区和宜君县时所揭露的诸多经济发展问题中,有充分显示。

被巡视出的问题

我们先将铜川被巡视出的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列举如下:

王益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依靠光伏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潜力有限”;

“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发展新兴产业成效不明显 ,以水泥为主导的传统建材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49.8%, 新兴接续产业培育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尚未形成 。2018年上半年,王益区在全省城区经济发展监测综合排名靠后”。

宜君县: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附加值低”;

“ 传统工业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新项目大项目少,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26.4%。2018年上半年宜君县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靠后”;

“县农业发展公司、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时间较短,资金主要来自国家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存在潜在风险”;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 农产品附加值低,传统工业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新项目大项目少,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被巡视的只有一个区和一个县,但是被巡视出的问题仍然很明显,比如 还是比较依赖传统产业,新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还未成形等。

其根本原因,是资源枯竭后,铜川转型的速度似乎慢了半拍,开辟新的产业道路,也不能立马见效, 新旧产业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状态 。

这和近两年铜川市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问题也很相符。

2018年的报告里提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 ,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在2019年的报告里,铜川市市长李智远专门提到: 新旧动能转换不快,传统动能增长减弱,新兴动能释放不足 ,新经济、新业态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和巡视组发现的问题基本相同。

“小煤城”将转向何方?

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较复杂,不过在本次巡视中,以及在此前铜川市主要领导的阐述中,其原因已经多有显露。

在对宜君县委的巡视中,巡视组就发现: 宜君县委引领经济发展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近三年县委常委会会议议题中,专题研究经济发展方面的议题较少,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上能力还不强。

在恢复治理生态环境方面投入多,也是铜川经济发展被拖后腿的重要原因。

铜川市市委书记杨长亚曾给人民日报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 经过核算,仅2016年关停的21家煤矿就拉低了铜川市4个百分点的GDP。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截至2018年10月底累计投入了26.91亿元。

此外, 铜川的独特优势不够明显也是其重要的困扰因素。 乐观地看,铜川在四面突击,积极学习; 悲观地看,铜川在左冲右突中又有点“四不像”。

针对陕西省委巡视组通报的问题,铜川王益区委和宜君县委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不过坊叔在此想提几点建议:

比如要解决“宜君县委引领经济发展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王益区一些政府部门“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依然存在”等问题, 当地党委领导经济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还有待加强;

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仍然不可松懈。 一座城市想要蜕变,仅靠治理几座矿山是不够的,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

铜川市市委书记杨长亚就曾提到: “煤炭的开采,不仅会造成沉陷区、采空区,还会对地下水系造成破坏。 这是影响城市转型和生态修复治理的难点。 ”

针对铜川经济转型独特优势不明显的问题,铜川亟需在左冲右突、四处学习的同时, 准备好一张“王牌” ,比如利用好铜川的区位优势,打好文化旅游牌。同时也要加快追赶超越速度,利用好区位优势,大力挖掘红色旅游资源。

(图片均来自网络)

来源: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208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