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有境阔之唐诗,宋有绵长之宋词。宋词在宋代文坛上大放异彩并成为主流,然而在词并不是古已有之的文学体裁,词相较于诗,便有点像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

它不仅出现时间非常晚,还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酝酿发展期,总体而言是“发始于唐,滋衍于五代,而造极于两宋”。

讲述宋词发展过程(宋词在成为文坛霸主前是卑微小白)(1)

宋词之绵长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宋代文坛霸主——宋词在宋以前是如何养成的吧!

一、词与音乐的关系——燕乐与曲子词,相伴而生

自古以来,我国诗歌的发展便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诗经》的三百篇,大都可以合乐而歌。

周代和汉代都实行采诗制度,先进行诗歌采集创作,后根据创作成的诗歌进行配乐。因此,不管是《诗经》还是汉代的乐府诗,他们都是先创作出一定的诗歌文本,然后再将进行乐曲编写。

讲述宋词发展过程(宋词在成为文坛霸主前是卑微小白)(2)

《诗经》

词同样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词一开始出现是为了配合隋唐的新兴之乐燕乐进行歌词填写,所以“词”又被称为“曲子词”。显而易见,诗是先于配乐,而词的出现后于配乐

“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词渐兴,至唐稍盛”——王灼《碧鸡漫志》

从王灼的记载来看,曲子词在隋代便出现了,到了唐代逐渐走向兴盛。而曲子词所配合的燕乐,是唐代时集南北汉胡多种音乐之大成的音乐。

“燕乐”也叫“宴乐”,从字面来看,“宴乐”是在宴饮之时所使用的音乐。其曲调悦耳悠扬,最初在民间流行,所以一般通俗而带有市民气。

讲述宋词发展过程(宋词在成为文坛霸主前是卑微小白)(3)

奏乐而助兴

词由于音调优美,慢慢流传到了文人阶级,但是通俗的文字不够雅致,不符合文人的审美和情趣,于是他们开始自己填写歌词。

显然,经过了文人的加工与雕琢,词摇身一变,从原先的市井俗意变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韵文之一。

二、促进词形成的外在因素

教坊是朝廷设置来管理乐人或者乐户的机构,唐初始有。到了唐玄宗时期,教坊设置规模扩大,开始设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

唐代的雅乐由太常寺另外管理,教坊专管俗乐,功能在于娱乐。燕乐便是唐代俗乐总称,教坊承担着汇集民间乐曲、创制新乐曲的任务。

讲述宋词发展过程(宋词在成为文坛霸主前是卑微小白)(4)

古时的歌舞

唐代的教坊,主要担任音乐管理的职能。教坊其实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中央音乐学院,里面有专门的乐师教授歌舞和器乐,内部管理体制严明,乐人的构成成分也十分庞杂。

教坊作为官方机构专门管理乐曲创制和歌舞表演,催发了大量乐曲的产生。乐曲产生之后,自然需要歌辞来相配,为“倚声填词”创造了基础。

据考古发现,敦煌莫高窟里的唐写本经卷,大多数都有曲文,和佛教典籍以及歌偈在一起。

唐代儒道释三家合流,佛教的宣传十分重要,僧人为了扩大佛教的群众基础,经常借助音乐的力量来传播佛经。

讲述宋词发展过程(宋词在成为文坛霸主前是卑微小白)(5)

寺院

南北朝以来,很多僧人都精通韵律,能够参与创作。一般的佛教寺院之中都会设置戏场,僧人将讲唱和歌舞表演融汇于一炉,利用演唱俗曲来传播佛经。

酒令是中国古人在饮酒宴席之上经常进行的一种娱乐游戏,十分有利于调节宴会的气氛。据记载,“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乐” ,由此可见酒令之盛。

讲述宋词发展过程(宋词在成为文坛霸主前是卑微小白)(6)

李白饮酒塑像

文人士大夫在行酒令之时通常选择赋诗作文章,“新翻酒令着词章”,酒令的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词中“小令”,渐渐由此形成词的体式和修辞特点。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张炎《词源·令曲》

词的起源,有一部分来自于民间词。清朝光绪年间,考古学家发现了敦煌石窟存有一些敦煌曲子词,其中少部分是由文人创作,大部分是民间创作,没有文人雕琢后的精美,略微带有市井的抒情甚至是艳情特征。

这些敦煌曲子词,保留了词早期的形态,并且内容也十分庞杂。

讲述宋词发展过程(宋词在成为文坛霸主前是卑微小白)(7)

敦煌莫高窟

“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与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莫不入调。”——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

这些言语质朴的敦煌曲子词,情感表达十分直接,并且真挚而浓烈,它不仅呈现了词发展的初始形态,同时也说明燕乐歌辞因乐写词,正是词这一文学体裁的源头。

三、宋以前的文人词创作

初唐和盛唐之际,民间词创作的风潮盛行,久而久之文人也开始探微这一领域。不过在当时的诗人看来,词是小道,难登大雅之堂,所以就算有人偶尔兴起便作词,也不会重视其流传与保存。

李白有两首词非常引人注目,那便是《菩萨蛮》和《忆秦娥》,这两首词意境开阔,艺术成就非常之高,可以说是优秀之词作。

但是也有人说,像李白这样的狷狂之士,必定是不愿意触碰“词”这种“不入流”的俗物。但是不管争议如何定论,这两首词作的确是颇具韵味。

讲述宋词发展过程(宋词在成为文坛霸主前是卑微小白)(8)

桃花流水鳜鱼肥

李白之后,中晚唐逐渐有更多的文人致力于词的创作。张志和的《渔父》其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语言简洁凝练,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是我们从小便能背诵的名篇;戴叔伦和韦应物和张志和是同一时期的诗人,他们二人都作了《调笑令》一词,描写意象开阔的边塞生活。

中唐时期写词较多的诗人是刘禹锡和白居易,刘禹锡个人比较注重借助民间歌曲来填写新词,他的《竹枝》和《柳枝》历来为人称道;而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词作便是《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一首词作简直是张口即来,江南的美景与情思缓缓在眼前延展开来。

讲述宋词发展过程(宋词在成为文坛霸主前是卑微小白)(9)

闺阁女子多愁容

晚唐的温庭筠不仅著词数量多,而且他的创作对于后世的词创作影响尤为深远。温庭筠本身就精通音律,他的词作多以华丽的语言和浓艳的色彩来描绘女子的风姿绰约,闺阁女子的欢喜离愁,悉数在温庭筠笔下荡漾开来。

温庭筠善写艳词,他着笔离不开女子,大部分都是深受离情别绪折磨的闺中女子,情感表达委婉含蓄,艺术成就斐然。

讲述宋词发展过程(宋词在成为文坛霸主前是卑微小白)(10)

凋零之感

不过纵观中晚唐的词创作,可见当时文人运用曲调的范围比较狭窄,十分有限。而且他们不注重词的长短句协调,经常保持七言体创作特色,所以需要进行改编、增加叠数或泛声才能入乐。

文人词吸收了民间词创作的一些特色,语言保留曲子词平易浅近,诙谐生动的特色,但是当时文人难以摆脱近体诗创作的规范,将近体诗的语言运用到词的创作当中去,使其显得精致华美又十分细腻,带有女性的闺阁气质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

花间词人”是五代时期受温庭筠词风影响而形成的一批诗人,他们继承温庭筠香而软的创作特点,描写绮筵公子和绣幌佳人之间的情思。对于花间词人的创作,有人认为其文风颓靡,格调卑劣,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其中一些词人,比如韦庄,创作内容生动真实、情感炽热、意境阔大、风格清新,对后来词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讲述宋词发展过程(宋词在成为文坛霸主前是卑微小白)(11)

人物凄然

五代除了西蜀词的创作兴盛之外,南唐也有杰出的词人出现,比如著名的冯延巳,李璟、李煜二父子。冯延巳摆脱温庭筠描绘妇女状态的习惯,开始着重在此作中添入人物内心的哀愁,他利用不经苦心雕琢的清新语言,表达出了凄怆的感慨,艺术手法变幻多端而高明。

中主李璟词作也非常值得玩味,他和冯延巳君臣二人经常在词作上进行探讨交流。而后主李煜成就更为突出,人生顺遂之时他描写奢靡的宫廷生活,人生失意之时他便缅怀曾经的快乐,诗风由艳丽多彩变为愁苦黯淡。他将人生的落寞与千古时空的变化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哀痛的程度,呈现了血泪铸就的词章。

讲述宋词发展过程(宋词在成为文坛霸主前是卑微小白)(12)

梧桐叶落,凄清万分

西蜀和南唐是五代时期两个词的中心,后蜀的赵崇祚编纂了《花间集》十卷,共收录18位作者词曲。《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代表着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词在文辞、意境、审美倾向等诸多方面确立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因而为后世词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词作内容上以供歌宴酒席佐唱的侧艳之词为主,善于描绘男女情事;艺术上呈现出文采华丽,轻柔香艳的审美倾向。

讲述宋词发展过程(宋词在成为文坛霸主前是卑微小白)(13)

花香蝶自来

由此可见,词在宋代兴盛之前,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蛰伏与历练所有的绽放华彩,都有过长期的蓄积力量期。

下期继续分享宋词有关知识,欢迎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