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1)

01、

1947年,秋,杭州。

二十三岁的金庸,步行数里地,按地址所写,

气喘吁吁地来到了杜家大门前。

擦去额上的汗水,金庸长吁一口气。

抬手叩门,道明来意后,被女佣人请进了客厅用茶。

金庸环顾四周,细看眼前这座府邸,实是大户人家。

虽未雕梁画栋,却胜在古朴。

秋风徐来,花香扑面,让金庸顿感神清气爽,

一路风尘,也尽抛掷脑后。

之所以有此拜访,要从一封无理读者的来信说起。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2)

当时年轻的金庸在《东南日报》担任幽默副刊的编辑。

一天,金庸在专栏中写道:

“买鸭子要先看鸭脖子,羽毛浓厚丰满,说明肥瘦均匀,烹来进食,鲜掉大牙。”

不料这样一篇娱乐短评,竟引来一位名叫杜冶秋的小读者的不满。

杜冶秋写信怼道:

“南京板鸭一根毛都没有,为什么还会那么好吃?”

拿熟鸭和活鸭比,分明是没有道理之至。

换做别人可能会置之不理,

可偏偏碰到了性格执拗的金庸。

金庸一本正经地回信讲道理,并提出可以面谈。

杜冶秋丝毫不惧,当即回信:

“天天有空,欢迎光临寒舍。”

于是,趁着周日放假,

金庸竟真的一路风尘,来到了杜家。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3)

两人见面后,

继续以什么样的鸭子最为好吃探讨起来。

杜冶秋之聪慧、善辩早在金庸预料之中。

不过,杜冶秋身后那位十七岁的妙龄少女,

却让金庸大出意外,整个人都看呆了。

恰如金庸小说中写的那样,

“清秀绝俗,秀色照人,恰似明珠美玉,纯净无暇。”

这人当然就是杜冶秋的姐姐,杜冶芳。

杜冶芳在一旁时不时地搭话,

每个字都冲击着二十三岁青年金庸的心。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4)

就在这时,内敛的金庸突然心生一计。

与杜冶秋谈论时,故意留了一个很长的尾巴。

这小家伙当然好奇得很,在金庸临走时,特别嘱咐:

下周你一定还要来,我们继续探讨。

金庸笑笑,正中下怀。

此后,金庸便打着欣赏杜冶秋聪慧的幌子成了杜家的常客。

当然,醉翁之意不在冶秋,而是意在冶芳了。

没多久,两人便坠入爱河。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5)

几个月后,金庸被调往香港的《大公报》工作。

热恋中的男女,怎能忍受离别之苦,金庸坚决不去。

最后报馆许诺,只调任半年,半年后即可归来。

半年,六个月,一百八十天。

金庸一边细细盘算,一边去找杜冶秋告别。

杜冶秋柔声叮嘱:

“我们每人每天都做一次祷告,千万别忘记做。”

带着恋人的嘱托,金庸只身赴港。

半年后,金庸回上海述职。

第一件事就是同杜冶秋结婚,了却了相思之苦。

不久,两人同去香港,开始了新的生活。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6)

赴港后,金庸在外忙于生计,杜冶秋则忙于柴米油盐。

在《大公报》工作不久,金庸被调往刚创刊不久的《新晚报》,

开始以笔名“林欢”撰写影评。

“林”者,双“木”也。

其中一“木”,自是出自查良镛的“查”字。

而另一“木”,当然就是杜冶芳的“杜”字。

当时两人刚结婚不久,新婚燕尔,男欢女爱。

以“林欢”为笔名,足见金庸之痴情。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7)

时光一晃,五年过去了。

金庸在香港如鱼得水,此时已小有名气。

杜冶芳却在香港过得越来越无聊。

她虽出身大户人家,却不屑学,也不懂粤语,生活圈狭窄。

唯一的爱好就是跟金庸去长城片场看拍戏。

此时金庸已是“长城”的兼任编剧。

李萍倩执导,夏梦主演的《绝代佳人》,便出自金庸之手。

杜冶芳天生丽质,又长得漂亮,

几番往来后,便有人怂恿她出道拍戏:

“不妨出道当明星啊,你看夏梦多红,

你杜小姐可不比她差,横看竖看一个样。”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8)

一番话直说进杜冶芳的心里。

当时,《绝代佳人》大火后,便传出金庸狂追夏梦的消息。

不过多年后,被证实是谬传。

遇到夏梦这样的绝代佳人,爱慕之心人皆有之,即便是金庸也难逃其中。

但狂追未免言过其实。

纵然如此,这件事在杜冶芳心里,始终是一个心结。

不得不说,怂恿者的确是能说会道。

比谁不好?却单单在杜冶秋面前比夏梦。

试问哪个女人能承受的了。

杜冶秋自然也不能。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9)

被煽动后的杜冶芳回家便和金庸商议拍戏一事。

金庸大感惊讶,不知妻子怎会冒出这种念头。

劝其不要趟电影圈的浑水,还是以操持家务为宜。

杜冶芳哪里肯依,电影圈多姿多彩,

况且自己也是黛绿年华,艳色正盛,岂肯再做笼中之鸟,家庭主妇。

两人争吵后,各让了一步。

金庸答应妻子可以去电影圈工作,

妻子答允金庸不做演员而改当场记。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10)

可漂亮的场记仍会招来不少流言蜚语,

传到金庸耳中,难免满心疙瘩,

终于吵闹不停,以离婚收场。

及至晚年,金庸接受采访时,才眼泛泪光地说道:

“是她背叛了我。”

02、

金庸很像其笔下的杨过,痴情且专一。

却又很容易投入新的感情里。

杨过看到陆无双、程英时,曾有过一阵遐想。

金庸在报馆看到女同事朱玫时,

心湖也泛起涟漪。

在报馆组团出游时,朱玫的手已然挽进了金庸的臂弯。

两人浓情蜜意,旁若无人。

1953年,和杜冶秋离婚不久,爱情至上的金庸便和朱玫重组了新家庭。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11)

金庸当时在《新晚报》当编辑,又兼职“长城”的编剧,

工资虽没有多高,却足以补贴家用。

而朱玫肯拼肯吃苦的性格,也在背后给了金庸很大的安慰。

假如两人就这样平淡无奇地生活下去,

说不定也会白头到老。

可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第二年,一件轰动全港的大事发生了。

1954年,香港武术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12)

吴家太极派掌门人吴公仪,与白鹤派掌门陈克夫,

在《新晚报》兴起了一场笔战。

双方各执一词,就武功一事,争论不休。

不过,理论终究不如实践。

于是两人摆下擂台,以武功高下见真知。

擂台虽摆在澳门,却也轰动了全港。

比赛结果,实在有些敷衍,

竟以不分高下,打成平手而告终。

搁今天,一定会冠以“炒作”的恶名。

值得一提是,两人比武虽结束了,小说却由此兴起。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13)

最先看到商机的是《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

罗孚找到一位叫陈文统的编辑,

让他立刻马上写一篇武侠小说,明日就要连载。

陈文统着实被吓了一跳,这也太急了,

只好勉为其难,强开了一篇小说,取名为《龙虎斗京华》。

同时,也给自己取了个笔名:梁羽生。

自此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浪潮。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14)

《龙虎斗京华》大火后,罗孚看到了市场,想要多产。

于是找到金庸,让他也写一部。

这便是《书剑恩仇录》。

金庸从此踏入江湖。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15)

1959年,金庸完成了《射雕英雄传》的创作,风头正盛。

暗忖,“打工”终究不能成大事。

所谓:“工字永远不出头,怎可一生为马牛!”

同年,金庸从《新晚报》辞职,打算自己打天下。

朱玫也跟夫辞职。

说起办报,金庸首先想到了好友梁羽生。

金庸心想,以当时两人的名气做诱饵,报纸销量一定会有所保障。

岂料,梁羽生因为家庭负担,并不敢冒险。

金庸无奈,只好自己做。

从以往的版税中腾出一大笔钱后,《明报》诞生了。

金庸的新作《神雕侠侣》也跟着动笔了。

《神雕侠侣》紧接《射雕》的余威,

甚至很多人物都是重复出现的,自然是大火。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16)

然而一份报纸,并不是只有武侠小说这么简单。

当时最辛苦的是外访工作,急缺人手。

金庸和朱玫,只好夫妻同上阵,金庸主内,妻子主外。

记者出身的朱玫,便采访一把抓,

一人扛起整个《明报》的外访工作。

一些《明报》元老回忆起朱玫时,无不竖起拇指,赞道:

“真是没话说,没见过女人像她那样吃得苦!”

朱玫除了工作,为节省开销,

一天要往返九龙和香港岛多次,为金庸送饭,从不叫苦。

另外她还要照顾四个孩子。

换作一般女人,一定吃不消。

朱玫却抗了下来,她心意只有一个:

让丈夫金庸安心工作。等事业有成之际,自可白头到老,共享胜利果实。

没想到,却又是造物弄人。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17)

朱玫雷厉风行的性格,自然是金庸创业初期最好的伴侣。

可是当《明报》逐渐走上轨道后,

朱玫刚烈的脾气仍一如既往,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据《明报》的工作人员所讲,

朱玫在公司动不动就大发雷霆,

众目睽睽之下对查先生讲话丝毫不留情面。

让金庸有好几次都下不来台。

金庸在报馆是独一无二的老板,

自然要维护自己在员工心中的声望。

可惜这个简单的道理,朱玫却不懂。

当时大家便断言,两人的婚姻长久不了。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18)

果然,有一次朱玫打电话到报馆找金庸,

一连数天都找不到人。

问公司职员后,才得知司机每天都要去一个固定住所取稿。

朱玫顿时疑心大作。

在当天黄昏,偷偷驾车跟在司机后面,

一直到目的地后,才突然现身。

司机见是老板娘,吓的腿都软了,只好和盘托出。

朱玫直奔上楼,开门后,发现金庸正坐在客厅中。

身后却有一妙龄女郎相陪。

刚要发作。

金庸倒也是临危而不乱,处事而不惊,

一把拉起朱玫,飞奔下楼,跳上车,直扑报馆而来。

《明报》员工称,那天见此情形,都被吓坏了。

纷纷低头做事,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每人心中都清楚的很,定是“六国大封相了”。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19)

此事之后,金庸和朱玫的关系差到极点,

两人各走极端,终于以分手告结。

《明报》元老戴茂生戴公谈及朱玫,直呼可惜,

“朱玫是个好女人,就是犟了一点。

查先生是作家嘛,自有浪漫情怀,

朱玫忍受不了,连番争吵,感情肯定维持不下去。”

朱玫病逝于1998年。

病逝前曾曝出其在铜锣湾摆地摊卖廉价手袋,

金庸得知后,以为财困。托人送钱过去,被拒,朱玫不屑道:

“谁稀罕他的钱。”

可见,朱玫临去世时,都不能原谅金庸。

金庸晚年回忆起此事时,也坦言道:

“第一段婚姻,妻子负了我。第二段婚姻,我负了妻子。

到如今,我仍然好难过。”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20)

香港女作家林燕妮也曾在《香江第一才子·查良镛》一文中提到过这位女子:

“金庸第二位太太朱玫,是与他共同打江山的女强人,美丽能干,

也许英雄见惯亦寻常,婚姻中少了互相欣赏。

终于分手了。”

03、

1976年,金庸与朱玫正式离婚,

同年,52岁的金庸,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

女方就是金庸身后的妙龄少女。

也是影响他一生一世的“小龙女”:林乐怡。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21)

当时有关林乐怡的传说有很多,

金庸的女人,总要够神秘和精彩才是。

而最精彩的莫过于给女方披上一层“风尘”的彩衣。

所以传说得最多的,是林乐怡出身舞女。

此谣言维持多年,却一直没有人出来澄清。

直到2016年,查太林乐怡才将两人相遇的经过讲了出来。

被问及是否时舞女时,查太笑着摇摇头,答道:

“怎么可能。”

林乐怡称自己相识金庸的时候,才16岁。

那时林乐怡为完成学业,

在一家酒吧里打工,兼职做女侍。

武侠、金庸什么的,简直连听都没听过。

有一天黄昏,酒吧里突然进来一位中年男子,

穿着皱巴巴西装。

这人一进门就连喝了数杯啤酒,却一口东西也没吃。

这人当然就是金庸。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22)

林乐怡看后,心想这样喝下去肯定会醉啊。

于是走过去问道:

“先生,你喝了不少了,肚子可饿?”

金庸没做声,自顾自的低头喝酒。

林乐怡继续道:

“我点一客火腿扒你吃,好不?”

金庸仍不搭话。

林乐怡见此,以为此人手头不宽裕,于是一时嘴快,说道:

“没关系,我请你吃!”

岂料这一次,金庸竟点头同意了!

金庸喝完啤酒,吃了火腿扒,抹了抹嘴,来到吧台。

林乐怡以为他是来结账的,

毕竟这么大的人,总没有让小女生请客的道理。

岂料,金庸走到林乐怡身旁,

只低声说了句“谢谢你”后,竟扬长而去。

“天啊!他真的不结账就溜了。”

林乐怡气的直跺脚:

“我只是一个小侍应呀,请你吃,只是随口说说,这人竟当真!”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23)

过了两天,金庸又来了,这次是和沈宝新(明报第二大股东)一起。

林乐怡走过去打招呼,见金庸对那天的事绝口不提,心想算了。

这时,酒吧的经理却突然找到林乐怡,问道:

“阿may,你认识那个男人?”

“不认识,前天才见过,就是他没付账,让我请客的,哼!”

经理听后一惊,问道,你可知道他是谁?

他就是《明报》的大老板查先生。

他写的小说不知迷死了多少人。

我也是他的忠实粉丝呢!

林乐怡听后,满不在意,称武侠小说,无非是逞强斗勇,有什么好看的!

几天后,金庸又来了,这次是一个人。

招手把林乐怡叫过去,

从口袋掏出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低声道:

“小姐,谢谢你那天请我吃火腿扒,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打开一看,那是一块浪琴表,价值两千七百元。

两千七百元,在六十年代,可不是小数目了。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24)

1976年,金庸和“小龙女”的事已闹得人尽皆知。

关于两人的恋情,倪匡最不看好。

“老夫少妻、定不长久。”

甚至在金庸离婚前,倪匡还特意找到金庸,劝说道:

“阿查,我们男人风流,不犯法,

但老婆只能有一个,不能离婚啊!”

金庸却只笑而不答。

而《明报》的另一元老戴公却称,

“金庸深不可测,认为会携手到老。”

金庸笔下最帅的美男竟然不是杨过(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25)

还是戴公的眼光好。

两人结婚四十二年,仍相处融洽,恩爱如初。

金庸去世后,友人谈及此事,不得不承认:

金庸的三段婚姻自以末端最为幸福,终于尝到了甜果。

纵观一代武侠大师,金庸的情史,真的是:

“三段婚姻,五味杂陈,痴情金庸,不逊杨过。”

相关精彩:香江三大才子最后一次同框,齐聚三藩市倪匡家中,黄霑至死是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