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长风

位于泰山北麓、济南市长清区境内的灵岩寺,堪称自唐代至今山东省最为著名的佛教寺院。

古时灵岩寺与国内另外三座寺院合称“四绝”,今人常说“四绝”之誉始自唐代李吉甫的《元和十道图》。

李吉甫(758-814),唐朝政治家、地理学家,元和年间两度担任宰相。所著《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又比较完整的地理总志。

唐贞观元年(627),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图》是中央根据各州府造送的地图而编制的全国分区地图,并附有各地自然、行政区划、经济、人口、官员、疆域、政治纲领等方面的数据和文字说明。

尽管唐玄宗时改为15道,但唐代所编此种地图皆称《十道图》。现在可知的唐代《十道图》有4种,其中《元和十道图》是元和八年(813)李吉甫主持编制的。

《元和十道图》宋代以后就失传了,关于其中“四绝”的说法,后人是间接从北宋张公亮的《齐州景德灵岩寺记》中获知的。

北魏至宋代济南曾称“齐州”,“景德”是宋真宗年号(1004-1007)。张公亮于庆历三年(1043)任长清县尉,至和二年(1055)作《齐州景德灵岩寺记》,其中写道:“唐相李吉甫纂《十道图》,以润之栖霞、台之国清、荆之玉泉,合兹寺为‘四绝’。”“润”“台”“荆”分别为润州、台州、荆州,三寺即今之江苏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

宋代人多有提到“四绝”,如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晏殊(991-1055):“齐州灵岩、荆州玉泉、润州栖霞、台州国清,世称四绝。”

成书于明天顺五年(1461)的《明一统志》卷四十七、清代乾隆年间王琦为《李太白全集》所作注解,都引用了这句话,并言出自晏殊所纂《类要》。

《类要》内容并不是晏殊原创,而是皆从其所读之书中采掇,分类编成。“四绝”之语大概率是晏殊摘自唐代著作,或许也是《元和十道图》。

《类要》久已散佚,今之残本已无“四绝”内容,但是曾有之并无疑问。

明代卢浚,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其《游石桥诸山记》亦言:“宋名臣晏公殊有云:‘齐州灵岩、荆州玉泉、润州栖霞、台州国清,世称四绝。’”

北宋嘉祐五年(1060),时任尚书工部郎中的王逵撰《齐州灵岩寺千佛殿记》:“自白马来东土,建寺院者几乎百千万所,则示形出相以化人者,非不多矣。其间烜赫中夏,辉映诸蓝,得四绝之伟者,则有荆之玉泉、润之栖霞、台之国清,洎兹灵岩是也。”

南宋《新定九域志》卷五:“景德寺,旧名国清寺。隋炀帝在藩日,为智顗禅师所建。唐会昌五年废,大中五年再置,柳公权书额。时以齐州灵岩、荆州玉泉、润州栖霞、台州国清为四绝。”

今人特别是山东人在文章里常把灵岩寺称作“四绝之首”。根据《齐州景德灵岩寺记》并不能得出这一论断,即使另外三寺的前后顺序依《元和十道图》所列,灵岩寺在第一、在中间、在最后,还是难以判定。

然而如前所述,晏殊《类要》之言应摘自唐代文献,据此,则灵岩寺当为“四绝之首”。《新定九域志》排序与《类要》一致。《齐州灵岩寺千佛殿记》另外三寺排序与《类要》也一致,只是出于修辞方面的考虑,而将“灵岩”单独提出了。亦有许多关于国清寺的文章说其位于“四绝之首”,似无唐宋时的文献依据。

“四绝”之“绝”可简要地理解为“最好的”。《齐州灵岩寺千佛殿记》则认为“绝”有四种意义:高倚青山,俯临寒泉,是“地望之绝”;回廊大殿,层楼峻塔,是“庄严之绝”;千里辐辏,男女日至,是“供施之绝”;表动内寂,洞澈正觉,是“精进之绝”。

灵岩寺济南 长清(漫话济南长清灵岩寺)(1)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灵岩寺 (德)柏石曼摄

有人根据署名李白(701-762)的诗,认为“四绝”之说在李吉甫之前就有了。比如王恩田先生的《齐鲁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即写道:“李白诗中已有天下寺庙有‘四绝’的说法。”王恩田先生所讲的“李白诗”,不外乎以下两首:

普照寺

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

今到普照游,到来复何别。

柟木白云飞,高僧顶残雪。

门前一条溪,几回流岁月。

兴唐寺

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

今到兴唐游,奇踪更无别。

枿木划断云,高僧顶残雪。

槛外一条溪,几回碎明月。

这两首诗皆不见于自宋代流传至今的李白诗集。

前一首载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纂修的《咸淳临安志》卷八十四,吟咏的是富阳县(今杭州市富阳区)普照寺,北宋治平二年(1065)改名净明寺。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书》中说:“余旧在富阳,见国清院太白诗,绝凡近,过彭泽唐兴院,又见太白诗,亦非是。良由太白豪俊,语不甚择,集中往往有临时率然之句,故使妄庸辈敢尔。若杜子美,世岂复有伪撰者耶!”“绝凡近”意即极其平庸浅近。

古今学者普遍认为苏轼所言“国清院太白诗”即指《普照寺》,多赞同苏轼意见,此诗绝非李白之作。

后一首见于南宋初年朱弁《曲洧旧闻》卷八。兴唐寺位于今安徽歙县,宋代改称太平兴国寺,因在练江以西,又名水西寺。

清康熙《徽州府志》卷十八所载文本与《曲洧旧闻》又有不同:“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兴唐游,于中更无别。枿木划断云,高峰顶积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

成书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胡仔编撰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言:“苕溪渔隐曰:新安(歙县古代属新安郡。引者注)水西寺,寺依山背,下瞰长溪,太白题诗断句云:‘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今集中无之。”诗的后一句则与《徽州府志》相同。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李白研究会前会长郁贤皓在《李太白全集校注》(凤凰出版社2015年出版)中说:“李白一生行踪未尝到歙州歙县,故疑此诗为后人伪托所作。”

此诗异地异题,字句亦有不同,这也说明在宋时不是广为世人所知的李白诗,因此托名的可能性极大。如果真是李白诗,古代学者岂能不就所题究竟是普照寺还是兴唐寺以及字句孰是孰非争论不休?

综上所述,李白仅比李吉甫年长57岁,“四绝”之说李白时或已有之,但是以这貌似两首实则一首的“李白诗”作为依据,并不过硬。据目前所知文献,“四绝”还是首载于李吉甫的《元和十道图》中。

现代人还常说李吉甫或唐人称灵岩寺等为“天下四绝”“海内四绝”“域中四绝”“域内四绝”,把定语放在引号内,这使读者误以为皆是直接引用,而又分不清究竟哪个是唐人原话。

从上述文献可知,在《元和十道图》里“四绝”前并无定语,所加定语皆后世所为。据笔者阅览所得,“天下四绝”的说法,最早见于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卞育《游灵岩记》和北宋托名李白的诗。

“海内四绝”的说法,最早见于北宋元丰四年(1081)张商英的《重建当阳武庙记》。

“域中四绝”的说法,最早见于时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张鹤云,在1959年第12期《文物》杂志发表的《长清灵岩寺古代塑像考》。

“域内四绝”应是“域中四绝”的变体,尚未查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记载。《齐州景德灵岩寺记》里也并没有“域中”“域内”之词。

最后借此向济南市和长清区有关方面建言:

论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景观之伟丽,综合而言,灵岩寺在山东佛教寺院中无出其右者。灵岩寺是齐鲁文化尤其是泰山文化和济南地域文化一颗至今依然光彩夺目的明珠。

自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灵岩志》编定后,300多年间再未大规模搜集、整理、汇总、出版灵岩寺文献,这使得当今研究、利用、传承、拓展灵岩寺文化,缺少更全面、更厚实的史料支撑。

建议将编纂《灵岩寺史料集》早日列入文化建设项目,所收史料可截至20世纪末。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