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看过李碧华作品的人,几乎都说是夹杂着玻璃渣的爱情故事。李碧华擅长写情,她作品中的女性多数痴情,男性大都懦弱;比如《青蛇》《霸王别姬》《胭脂扣》等等,故事情节都别出新裁,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也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彭以曼

今天解读的这部电影,是导演关锦鹏根据《胭脂扣》这本书改编而成,由梅艳芳、张国荣、万梓良、朱宝意主演;是一个将爱情与奇幻完美结合的故事。1987年在台湾上映。该影片上映之后,就在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多项奖项与提名,豆瓣评分8.4。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红牌妓女如花与纨绔子弟十二少相恋,遭家庭反对,两人决定吞鸦自杀永远在一起;如花死了以后,没有看到十二少的灵魂;她在阴间等了50年,由于只剩7天时间就要转世投胎,便到阳间寻找;在记者袁永定与其女友的帮助下,最终找到十二少的故事。

很多人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无不感叹如花的痴情、十二少的懦弱。如果单单是从故事情节来解读这部电影,显然不能将这部电影的价值与魅力完美呈现出来。因此,我将结合影片,从片名隐喻、叙事手法、情感表达、现实意义4个角度解读这部影片。

胭脂扣剧照经典台词截图(浪漫遇到现实的爱情)(1)

1、片名隐喻:放下“胭脂扣”,就能与美好重新相遇

在影片中,胭脂扣是女性用来装胭脂的小物件,如花随身将它携带,回忆过去时,多次将胭脂扣拿在手中凝视。导演用胭脂扣作为片名,不仅是体现十二少对如花的真心,还将其寓意为如花心中的执念。在影片的结局,如花将胭脂扣归还给十二少,象征着她放下心中的执念,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① 赠予胭脂扣,是十二少表达真心的表现

十二少是一名富少,在刚开始追求如花时,是花着家里面的钱,送出各种豪礼,让如花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获得了她的芳心。他将胭脂扣送给如花作为礼物时,脱离了父母的经济支持,靠着自己在戏跑龙套赚钱买来的。

对于经常混在青楼的十二少而言,为了追求一个姑娘,花着家里的钱买各种豪礼,只能算作夺取猎物的手段。相比其它贵重的礼物,在戏院干着脏活累活赚钱买来的胭脂扣,更能体现十二少对如花的真心。

送给如花胭脂扣时,是两个人决定分开的时候。他们两个紧紧相拥的画面,导演通过特写镜头呈现在观众面前,瞬间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也为两人选择自杀作了铺垫。然而,由于十二少自杀失败没有去黄泉赴如花的约,很多人定义为薄情。

在我看来,十二少对如花是纯粹的爱,他所有的行为都在诠释真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十二少却为了和如花在一起,放弃了富家公子的身份,心甘情愿地去戏院做着最脏最累的活;在最穷的时候,想着买礼物给如花,尽自己的能力去让她快乐;极度怕死,依然做出了自杀的实际行动。

胭脂扣剧照经典台词截图(浪漫遇到现实的爱情)(2)

② 归还胭脂扣,是如花放下内心执念的象征

如花对胭脂扣是非常珍视的,将它贴身携带,在阴间等了十二少50年。

在阳间遇到记者袁永定,与他说起自己的过往时,也总是拿着胭脂扣,满脸幸福,深情凝视。然而,当如花发现十二少还活着,她对爱的信念逐渐崩塌,在阳间见了十二少最后一面之后,也将胭脂扣物归原主。

如花长达50年的等待,最终却发现内心视为信仰的爱情不过如此。很多观众看到这里,都被如花的深情感动。其实如花何尝不是被自己感动了呢?她对爱的理解是错误的,为爱做了什么,便认为对方也要做些什么才是爱。如果没有深陷这样的自我感动中,如花便被不会心生执念束缚一生。导演是将胭脂扣喻意为如花内心的执念,当如花将胭脂扣归还给十二少时,意味着她将自己心中的执念放下,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在我看来,导演将片名作为《胭脂扣》是在告诉所有观众:一个内心有执念的人,看不到世界其它的美好,容易将自己画地为牢;唯有放下心中执念,才能够重新与一切美好相遇。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总是深陷某种痛苦不能自拔时,不妨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被某些执念所困。

胭脂扣剧照经典台词截图(浪漫遇到现实的爱情)(3)

2、叙事结构:以如花的故事为主,袁永定爱情为辅;升华影片主题

通过如花的故事抓住观影欲望,同时呈现袁永定与女友对爱情的态度;两份不同的爱情观交替呈现在观众面前,做到了全面渲染烘托氛围,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也让影片主题在剧情的推进中,主题成功得到升华。

① 巧妙使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全面渲染观众情绪

影片的一开始,呈现的是如花与十二少相恋的故事情节,紧着画面就转到了如花到阳间寻找十二少,遇到袁永定的画面。之后的情节,大都以聊天的形式出现,通过如花的回忆,让观众看到了一份非常炙热的爱情,回忆结束后,便通过袁永定与女友的视角,呈现了当下年轻人对爱情的态度。可见,导演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

影片中最大的亮点是,如花如同是活在一个浪漫的梦里,而袁永定与女友一次又一次将她拉回现实,看清真相。观众在观影时,可以轻易代入任何角色,深陷故事情节,迫切想了解后面的剧情;影片中主角的对话内容也具有代表性,深度引发情感共鸣,激发观众思考自身对爱情的态度是否与之相似。

在我看来,导演运用这样的剪辑手法,可以让观众看清楚一个人复杂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的弱点与优点。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与爱人相处之是,不因他的浪漫,忽略人性中的弱点,也不因为他的平淡,忽略人性中的优点。

胭脂扣剧照经典台词截图(浪漫遇到现实的爱情)(4)

② 通过如花的故事贯穿全剧,持续抓住观影欲望

整个故事是以如花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她的视角,可以看到男人与女人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也可以发现在时代的洪流中,爱情在人们心中地位的变化。

影片中,如花口述两人一起自杀的完美爱情,被袁永定与女友通过一份报纸,知道了十二少并没有死,并在胃里查出大量安眠药店的事实。回家问如花,才了解是如花决定与十二少一起自杀时,早就在酒里面下了很多安定;因她怕十二少不敢吞鸦,也怕自己死了以后,十二少却没有死。这一情节冲突,完美呈现了如花人性中的丑陋,她在爱情面前表现出来的自私行为,迅速将观众从浪漫爱情的想象中拉出来。

我认为,如花的爱情,是导演给到观众的一个反面教材,他通过如花爱情的悲剧,不断给观众传递情感共鸣,让更多人看清楚导致爱情悲剧的成因。如果如花的不曾设定条件,把爱建立在对方快乐的基础上,理解十二少对死的恐惧;她就不会心生执念,从而过好自己的人生。

胭脂扣剧照经典台词截图(浪漫遇到现实的爱情)(5)

3、情感表达:两对恋人的爱情观形成对比,凸显人性的复杂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的爱情观都不同,对一个人的好定义也不同。影片中,如花与十二少的爱情浓情蜜意,是让人向往的浪漫故事;而袁永定与女友的爱情则是平谈无奇,生活中夹杂中吵吵闹闹。究竟怎样的爱情才会有美好结局?导演通过这两段感情对比,给出了答案。

① 如花与十二少,是精于算计的浪漫主义

在这部影片中,从青楼女子聊天的内容里可以得知,妓女获取男人的手段称之为“干煎甲鱼。”意思是指,将男人勾引之后再晾着,以此撩拨人心,获得更多的物质。如花作为名妓,自然对这种手段烂熟于心,在遇见十二少时,就已经用了“干煎甲鱼”。

这份极尽浪漫的爱情,一开始就不单纯,如花是因为十二少的阔绰接近,而十二少被如花的多变诱惑。比如,十二少是刚入厢房时,如花穿着男装唱曲时故意撩拨,紧接着如花又穿着女装出来敬酒;当十二少去找如花时,如花明明没有与姐妹打牌,却故意每隔2个小时见一次十二少,把他一个人干晾在房间,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姿态。基于十二少本身是阔少,送出各种豪礼并不是什么艰难的事情;在这一次对弈中,如花如愿得到了物质,十二少成功获得美人,两个人是双赢的。

因欲望而生的爱情,如果有纯粹相伴一生的念想,自然是格格不入的。在影片中,十二少与如花一起出现的画面,经常有床和戏曲的画面的元素,床象征着欲望、戏曲意味着缥缈;导演通过这些画面隐喻,如花与十二少的爱情就像是梦,过于浪漫,不接地气。

我认为,如花选择一起自杀,与十二少相遇时是一样的心理;是人性中的好胜心与占有欲在作祟。她为了将十二少留在自己身边,与十二少的家人一直在对弈;因为十二少的家人采取的方式过于强势,如花不甘示弱,选择自认为浪漫的殉情行为赢得这场胜利。当她把爱情当作筹码,无视爱人的感受时,就脱离了爱情的本质;通过自私手段获得的爱情,在面临人性的考验时,必然一败涂地。

② 袁永定与女友,是平淡简单的现实主义

袁永定与女友的爱情,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与如花和十二少的爱情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活在当下,对于未来不作幻想,送出的礼物也不浮夸,被当代年轻人经常吐槽“没有激情”。

在影片中,袁永定送给女友的鞋,是因为看到对方的鞋子穿了太久;他女友面对如花与十二少选择去死的爱情时,直言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女友问袁永定会不会为自己去死时,他也回复“不会”;袁永定告诉女友,他带了个女人回家时,女友也认为他只是想骗她回家等等;这些场景无一不在表达,他们之间没有惊天动地的浪漫爱情,却对彼此有着百分百的信任与坦诚。导演正是用这些生活中细节,体现了平淡简单的现实主义情怀。

在我看来,袁永定与女友的爱情,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待爱情的写照。现在的人,大部分对爱情都是理智的,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人生如何发展;这也是现在女性越来越独立的原因,毕竟爱情,不是她人生的全部。

在如花的影响之下,袁永定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想着要不要给女友买一份像样的礼物。也象征着这个男人在成长,他意识到了礼物于女人而言的重要意义,也是影片中的小亮点。

太过平淡的生活,最容易让两个人彼此厌倦;如何让爱情有拥有美好的结局,是当代很多人经常提出的疑惑,导演通过袁永定想要给女友买礼物的这一设定,给予了观影者正面启示。在平淡的生活中,偶尔为对方买一些小礼物,在特殊的日子制造仪式感;可以让两颗心靠得更近,不因生活琐事而疏离。

胭脂扣剧照经典台词截图(浪漫遇到现实的爱情)(6)

4、现实意义:基于影片中的故事情节,谈谈对待爱情的2点思考

人类就是一个矛盾体,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又憧憬浪漫的仪式。其实,过度的平淡或者过度浪漫;对于相守而言,都是致命的打击。我们要在享受浪漫时,依然要记得平淡是真;在生活平淡时,要偶尔制造仪式感,这也是影片传递给我们的生活意义。结合影片内容,我谈谈以下2点思考:

① 内心强大,才能改写命运的结局

如花与十二少的爱情最终成为悲剧,最主要的原因是,如花的内心不够强大,无法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挫折。即便在当代,我也能够理解十二少家人的做法。一户身家显赫的人家,根本不可能接受一个身份低微的女子,更何况如花是个妓女。作为阅人无数的青楼女子,却连这一点也不理解。

在遭到十二少家人反对的时候,如果如花内心足够强大,能够接受由奢入俭的生活状态,租一间房子,两个人平淡生活,也不至于走向殉情自杀这种局面。毕竟戏院里也有着很多和十二少一样跑龙套的人,他们也是靠着这份收入生活。

换言而之,如花嫁进十二少家里以后,内心如此脆弱的她,怎么面对复杂的婆媳关系,如何在家庭中立足?

在我看来,人生的路很长,我们要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生活总会出其不意的给所有人制造各种难题,直面一切挑战,是所有人活出自我的必修课。作为一个女人,想要过好自己的人生,内心必须足够强大,懂得在面对生活中各种困难时,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唯有这样,遇到人生挫折时,才能改写自己人生的结局。

胭脂扣剧照经典台词截图(浪漫遇到现实的爱情)(7)

② 尊重对方,你付出的爱才不会成为负担

观看这部影片的人,都唏嘘如花的一片深情被辜负。可是我却觉得,如花的爱已经变质,变成了极度自私的占有欲,满屏都是人性恶,爱情中应该出现的美好荡然无存。

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之上,让对方感受到快乐。十二少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他没有强迫如花做过任何事情,而是努力去给对方制造快乐。

如花就不一样,在知道不能相伴终生之后,她选择了殉情自杀来达到自己的愿望。她其实早就知道十二少对死的恐惧,然而却选择无视这一点,带着强迫让对方与殉情不说,还不信任对方,在酒里下份量很重的安眠药。这分明不是一场为爱双双自杀的佳话,而是一场以爱为名的谋杀。

我认为,我爱你,与为你去死不该有关联。如果如花对十二少的爱,是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上,那么,她会尊重对方后面选择离开的决定,也不会有她在阴间苦等的50年、十二少在阳间愧疚50年的悲剧。

在我看来,真正的爱不是设置各种考验摧残,而是小心呵护,不断用爱去温暖与滋养彼此。毕竟,我们都是凡人,在面对人性的考验时,谁能保证自己不会被击垮?如果你的爱是筹码,付出就想要有回报,又不懂得尊重,对方完全感觉不到幸福,凭什么一直留在你身边?如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对方,彼此站在平等的位置相爱,感情才能走得长远。

总结一下:

《胭脂扣》将如花与十二少的故事、袁永定与女友的爱情进行鲜明对比,将人物内心的复杂淋漓尽致诠释,完美展示现实主义爱情与浪漫主义爱情的优劣之处。

作为女人,在爱情中我们可能是如花,也可能是袁永定的女友;会遇见十二少,也可能会遇见袁永定。唯有内心强大,在遇到挫折时,才能真正成长,改写自己的命运。这也是导演通过影片给所有女性的现实启示。谢谢观注@彭以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