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菜实惠价格低廉 牌匾和装饰画均出自艺术家之手 当时不仅是方便百姓就餐的场所 还是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

上世纪30年代哈尔滨“一毛钱饭店”上演“文踪侠影”

民国哈尔滨红砖街(上世纪30年代哈尔滨)(1)

“一毛钱饭店”遗址牌

民国哈尔滨红砖街(上世纪30年代哈尔滨)(2)

金伯阳张伟提供

民国哈尔滨红砖街(上世纪30年代哈尔滨)(3)

李龙提供

民国哈尔滨红砖街(上世纪30年代哈尔滨)(4)

赵尚志

民国哈尔滨红砖街(上世纪30年代哈尔滨)(5)

“一毛钱饭店”旧址张伟提供

民国哈尔滨红砖街(上世纪30年代哈尔滨)(6)

“一毛钱饭店”遗址

文/摄生活报记者李琳

在饭店吃顿饭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上千元的今天,地上掉的一毛钱硬币也许都有人视而不见,更无法想象花一毛钱就能在饭馆吃饱吃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诚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很多事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曾经发生在哈尔滨的真实故事,还是应该被铭记的……近日,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巡视员张伟、“一毛钱饭馆”出资人之一冯咏秋的儿子冯羽,以及曾在饭店被捕的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的外甥李龙,听他们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哈尔滨“一毛钱饭店”的“文化味儿”和惊心动魄的故事。

刘昨非、白涛、冯咏秋等集资开办最初叫“明月饭店”因饭菜实惠易名

冯羽向记者介绍,1932年2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哈尔滨,沦陷后的哈尔滨沉浸在白色恐怖中,党的秘密工作极具危险性,稍一不慎就会给党组织、战友带来巨大损害。此时的中共满洲省委已由沈阳迁到哈尔滨,党中央委派李实来哈主持满洲省委工作,任省委组织部长代理省委书记。

李实了解到知识分子的困境后,便派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工运的负责人金伯阳出面,联络哈尔滨左翼文化人刘昨非、白涛、王关石、裴馨园、冯咏秋、黄田等,集资在道里中国四道街(今西四道街)路北5号租了一间小平房,开了家小饭馆,取名“明月饭店”。后因店内饭菜简单实惠,价格低廉,吃一顿简便的饭,只需要一毛钱;一盘熘炒,也是一毛钱,薄利多销,普通市民都愿意到这里就餐,花一毛钱就能吃饱吃好。日子一长,人们就不再称它为“明月饭店”,都叫它“一毛钱饭店”了。饭店牌匾出自冯咏秋之手,室内墙上挂了几幅风景画,都是艺术家们的作品,使饭店显得整洁、雅致。

“跑堂”的都是“业务不熟”的文化人很多食客因好奇来体验“微笑服务”

据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巡视员张伟介绍,“一毛钱饭店”只雇1名厨师和1名司账,“跑堂”的则由文化人轮流担任。这别开生面的举动引起了市民的兴趣,有些顾客不是来吃饭的,而是抱着一种好奇心来的,当看到“跑堂”的竟是几位戴着眼镜,不太会端盘子,只会笑不会说的文化人后,有人在报纸上作为“本市趣闻”撰文评论说:“一毛钱饭店,饭菜便宜,招待热情。招待员手大,会笑不会说话。”一时间,饭店名声鹊起,轰动了哈尔滨文化界和学生界。饭店也因此顾客盈门,收入可观。

当时,一些进步作家、地下工作者、爱国知识分子常在这里悄悄聚会。作家萧军和方未艾到哈尔滨时,因无处落脚,还曾在饭店后屋住过一段时间。“一毛钱饭店”不仅为进步文化界人士解决了生活出路,成为他们经常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工运的负责人金伯阳经常来这里。

寻找组织的赵尚志曾在此被捕经过敌人几次审讯后机智脱险

赵尚志的外甥李龙向记者讲述,1933年1月,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苏联)派高庆有来满洲省委,传达上级指示,由于原来的地点发生变化,省委与来人无法接上关系,只好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广告栏上用暗语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约定时间与高庆有在“一毛钱饭店”接头。当时,赵尚志从巴彦游击队回哈尔滨向满洲省委汇报工作,一时找不到组织关系,焦急中,他破译报上“启事”中的暗语得知,金伯阳约人到“一毛钱饭店”会晤,便按“启事”上的时间也去了饭店。

金伯阳按约定时间来到饭店,店里人不多,便装作来吃饭的顾客,等了一会儿,接头人高庆友也来了,装作很巧合地跟金伯阳坐在一起吃饭。他俩正要交换情报时,突然,衣着不整、蓬头垢面的赵尚志推门进来了。

赵尚志与金伯阳还没说上几句话,几名便衣特务就也来到了饭店。原来,报上刊登的“启事”也被敌人看出了破绽,感到可疑,便设下埋伏。赵尚志见这几个人鬼鬼祟祟,而且金伯阳也觉察出事态不对向他使眼色,他便急中生智,装作乞丐向金伯阳讨饭要钱,以掩护其二人逃离。尽管如此,还是引起了敌人的注意,结果,三人被逮捕。敌人用小汽车将他们三人拉往道外宪兵队。途中,当小汽车开到景阳街天泰栈要拐弯时,赵尚志趁敌人不备跳下车,可惜又被敌人抓住,打了两个耳光,拽上车拉到了宪兵队。审讯时,赵尚志一口咬定自己是要饭的,不认识那两个西装革履的人。敌人见赵尚志衣衫褴褛、模样寒酸,反复审讯几次,都没有得到任何证据和口供,便把他痛打了一顿之后释放了。

随后,赵尚志不顾危险,立即去找高庆有的叔叔高椿令(在道外区东兴火磨),告诉他高庆有出事了,被押在道外宪兵队,让家里做好应急准备,以防敌人到家中搜查。高椿令即刻到高庆有家将其搞国际情报用的电台转移。金伯阳会流利的日语,叽哩哇啦地与鬼子解释一通,鬼子也抓不到任何证据,只好把金伯阳、高庆有也释放了。

1933年6月迁新址扩大营业面积1934年4月引起敌人注意停业

张伟告诉记者,1933年6月,“一毛钱饭店”从原来的中国四道街路北迁至路南中间的新址,扩大了营业面积,增添了新设备。两间食堂布置一新,并请画家王关石和冯咏秋,给每间屋各绘了一幅壁画,一幅为清澈的荷塘,四围有绿柳如丝;一幅为一望无际的沙漠,金字塔、骆驼等错杂其间,把食堂点缀得更加舒适优雅,美观大方。同时,又在报纸上刊登了“饭店迁移继续营业”的广告吸引众多顾客。此时的“一毛钱饭店”仍是党的秘密联络点和进步文化人聚会的场所。

1934年4月,中共满洲省委遭到严重破坏。舒群、萧军、萧红等相继离开哈尔滨南下;6月,罗烽被捕入狱,冯仲云等被派往珠河游击队工作;敌人也开始把魔爪伸向文艺界,加紧了对文化人的侦察活动。“一毛钱饭店”也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加上生意日渐萧条,入不敷出,就宣告停业了。

“一毛钱饭店”存在的两年多时间里,中共满洲省委和哈尔滨市委领导左翼文化战士,以笔为刀枪,用热血和生命写下了一篇篇刺向敌人心脏的文章,抨击日伪反动统治及血腥镇压,鼓舞了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

如今,从兆麟公园西侧门出来就能看到西四道街口的一幢高层建筑,楼体上镶嵌着由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2011年7月悬挂的黑色理石标牌,上写“哈尔滨市革命遗址”,这里就是当年一毛钱饭店所在地。上个世纪80年代城市改造后,这里已经看不到以前的模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