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按】在本届香港立法会选举产生的90名议员中,30个功能界别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席位。而其中“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及有关全国性团体代表界”则是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增加的一个全新界别,也被称为“超级爱国者”界别。身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正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攻读博士的谢晓虹报名参选了这一界别。

作为一个香港土生土长的“90后”,谢晓虹认为,她的参选让大家进一步看到,原来“爱国者治港”的背景是非常多元化的——“即便我是‘90后’青年,也有机会参与其中,也希望在参选过程中能够打出青年人的风采。”

2014年“占中”期间,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读书的谢晓虹撰写了《十问罢课为什么?》旗帜鲜明地反对罢课,反对“占中”,受到社会关注,她说,“学生有抱负是好的,但要做对香港社会更好的事,更不要用错误的方法”。

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她积极参选,希望为香港青年人发声,实实在在解决香港青年面对的“安居”与“乐业”的问题。谢晓虹在谈及此次参选经历时表示,君子之争让参选人将更多精力聚焦于解决香港的实际问题,完善后的选举制度是一套好制度。尽管在选举中输给了资历深厚的对手,但她未来仍将落实自己提出的选举政纲,继续服务香港基层市民。

在立法会换届选举后,香港新选制下的第三场选举——行政长官选举将于2022年3月举行。届时,由五个界别共1500名委员组成的选举委员会将通过提名、投票等一系列程序选出香港新任特首。作为选委,谢晓虹手中拥有神圣一票,她说,深感责任重大。

以下是专访实录。

刘国生谢晓虹(专访谢晓虹香港)(1)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您参选的界别是完善选举制度后一个全新的界别,作为一名“90后”,挑战的是经验丰富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陈勇。有媒体曾形容实力悬殊,您当时为何下定决心参选?

全国青联委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谢晓虹:其实我很感谢完善后的香港选举制度,能让我作为香港土生土长的“90后”能够以全国青联委员的身份去参选,我也觉得很荣幸,很难得。我也很珍惜把握这次机会。我参选有几个原因。第一,我自己作为全国青联委员的代表,一直接触香港各界的青年学生,很希望能够为青年发声,把青年人的声音带入立法会。而且我本人也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很希望能够将在清华、在北京学到的知识,特别是关于国家五年规划,包括内地先进的治理经验、方法、理念带回香港。

另外我自己过去一直从事智库研究工作,研究香港青年面对的问题,以及如何让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并向特区政府建言献策。在这几方面的综合考虑之下,我很希望能把握住这次的机会,在完善选举制度之后,能够真正代表香港青年人的心声,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夏宝龙主任所说的,有一个“五光十色”的呈现。让大家看到,原来“爱国者治港”的背景是非常多元化的。即便我是“90后”青年,也有机会参与其中,也希望在参选过程中能够打出青年人的风采。

从选举结果也能看到,当选者的背景是很多元化的。有商界代表,有学者,也有比较年轻的当选者,有政党的代表,也有基层出身的,充分体现了香港民主的特色。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今后您会继续关心和参与香港政治吗?

全国青联委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谢晓虹:一定会,因为我从学生时代起就参与青年交流。2015年到地区服务基层,也是在2015年参选区议会,到现在读博士期间,也积极参加香港选举。所以其实我的初心就是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知识改善香港社会民生问题,真正为基层市民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让香港青年真正看见希望。

所以,即使这次落选了,我还是会在不同的岗位上,特别是在青年工作领域继续做我应该做的工作。包括我在这次选举政纲中提到的几方面重点工作,我都希望能推进下去:包括推动特区政府制定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包括如何实实在在解决香港青年面对的“安居”与“乐业”的问题。我将继续以全国青联委员的身份,继续向特区政府建言献策。我注意到特区政府《施政报告》提到,将来也会有一个“青年及地区事务局”,首次有一个“青年局”出现。很希望能够在特区政府新成立的这个机构里建言献策,让香港青年发展政策再上一个台阶。

刘国生谢晓虹(专访谢晓虹香港)(2)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说,香港的新选举制度是一套好制度。作为参选人,回看整个选举,您对完善后的香港选举制度有怎样的感受和理解?

全国青联委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谢晓虹:我确实觉得这一个制度是适应香港民主发展进程的。我们过去见了太多的乱象,原因就是没有按照当年邓小平先生所讲的,坚持“爱国者治港”的原则。那现在完善了选举制度之后,真正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不同的候选人,包括我自己,也一直都是爱国爱港的。在选举过程中,我们都是展现君子之争,拼政纲,拼才能,去辩论,坚持就事论事,聚焦的话题都是香港未来的政策。我在北京、在清华大学的时候,学习了五年规划的历史,了解了五年规划的编写过程,我认为这是对香港有用的知识,包括香港怎样对接“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提到香港一些新的定位,包括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其实这都需要靠特区政府、靠香港特区立法会去督促特区政府去落实。

我特别希望带领香港青年真正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所以在我的政纲里面,提出了四大承诺。我也好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以带更多的香港青年去到中央部委去实习,甚至是工作,带一些香港青年去国际组织实习和工作,真正拓宽他们的视野,真正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

刘国生谢晓虹(专访谢晓虹香港)(3)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说回您的个人经历。2014年“占中”期间,您还在中大(指香港中文大学,下同)读书,当时撰写《十问罢课为甚么?》旗帜鲜明地反对罢课,反对“占中”,受到社会关注。这件事给您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是您决定投身政治的起点吗?

全国青联委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谢晓虹:可以这样讲。我当时在中大读书。用罢课和“占中”去争取所谓的“民主”“自由”,这是我不认同的。所以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去公开呼吁广大的青年学生不要做后悔终身的事。这是我的一个非常难忘的经历和体验。学生有抱负是好的,但要做对香港社会更好的事,更不要用错误的方法。我很高兴那篇文章的理性思考引起了香港舆论的轰动。我也是从那时起觉得我要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也下决心走进基层,了解基层市民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我也坚定了从政、参政的决心。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储备知识的不足,所以我又去进修,包括到中国人民大学读法学硕士和之后去到清华大学去读公共管理专业,修到博士。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为什么当时决定北上到内地求学?北上求学的经历对您来说有什么收获?

全国青联委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谢晓虹:我在香港出生、在香港读书、在香港成长,香港的教育资源当然是很丰富的。但是在我成长的过程当中,看到了“占中”这样的事件,也包括2019年的“黑暴”事件。我也有自己的思考。我就觉得香港的青年对国家的了解、包括对国家的治理体系以及“一国两制”等的了解,都是很不足够的,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我当时有机会参加一些交流团认识内地朋友,但总也觉得还是不够深入,于是就选择去内地进修,目的是开阔自己的视野。

我在人大读法学硕士的导师是韩大元教授。当时我做过的题目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宣誓条款,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就回顾了起草基本法的初心,或者说当时的法律撰写者们考虑的是什么。回过头去看,我发现“爱国者治港”其实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提了出来,所以宣誓,其实就是围绕“爱国者治港”的初心而进行的程序。

之后到清华大学修读公共管理的时候,我最主要的是学习国家的科学决策,还有国家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是怎样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等。还有就是国家五年规划的编写过程,比如怎么收集意见,怎么决策,怎么落实规划,怎么去做中期评估,怎么做结尾评估,这么多的过程,确实是很科学、很复杂的。还有国家的精准扶贫,那时学校会经常带我们去考察调研,进到一些县里和村里,评估他们精准脱贫的成果是怎样。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国家的治理,对“一国两制”也加深了理解。

这些见闻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和香港的朋友分享。我也体会到,一些内地的先进政策和理念是可以带回香港的。比如告别“劏房”,就是要学习国家精准扶贫的经验。

刘国生谢晓虹(专访谢晓虹香港)(4)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修例风波”期间,有不少中大学生采取非常激进的方式,甚至是违法“黑暴”行为去破坏校园、破坏法治,中大甚至被一度称为“暴大”。作为中大校友,您怎么看此类行为?

全国青联委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谢晓虹:首先,我自己作为中大校友,对一些师弟师妹做出的违法行为甚至是暴力行为感到非常心痛。我觉得年轻人有关心社会的想法是好事,但他们用错了方式,根本问题其实是他们没有正确认识“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也没有真正了解到民主的本质。

在香港国安法出台之后,社会给了一个让他们重新思考的机会,反思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或者说不足的地方。现在香港即将回归二十五周年,我们真正要下功夫的是人心回归的问题。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纠正过去青年人接受到的错误认识。教育非常关键,包括教材和教育制度等问题,也要社会各方面进行教育引导,让青年人客观认识国家的真实情况,消除他们的误解和疑惑。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您觉得香港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特别是出身基层,学习不好的年轻人,怎样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全国青联委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谢晓虹:我自己也是香港的基层年轻人,他们遇到的问题我也基本都遇到过。我觉得我们香港的“90后”真的要开拓视野,有时候很多机会不一定只在香港。香港经过多年发展,产业已经固化,这意味着社会上升的阶梯有时候是被堵住的。香港需要产业结构转型或者提升去带动社会整体发展,但香港青年也不能等着社会来适应我们。

以我自己为例。我算是一个文艺青年,从中文系毕业。小时候我就很喜欢写东西。但我发现,内地的文艺青年写小说也有很多发展出路,可以写剧本,然后把它转化成IP,也有人做网络小说家。内地的市场空间很大,有利于青年人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所以我觉得,香港青年一定要扩阔视野,像香港创科发展和文化产业,都离不开国家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去增长学识,去增长本领,去发挥专长,去把握国家发展大局的机会。

刘国生谢晓虹(专访谢晓虹香港)(5)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您是全国青联委员,又被特区政府委任为青年发展委员会委员。您一直说要为青年发声,具体您将怎样发声?此外,您将如何促进香港青年与内地青年的沟通交流?

全国青联委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谢晓虹:我过去也带领过很多香港青年学生去内地交流,去实习,甚至是创新创业,包括特区政府推出的香港青年创意创业计划。我在智库那边也成功申请了青年发展委员会的资助,带领和扶持香港的年轻人去大湾区的一些创新创业基地发展。未来我自己很希望可以再去加强、推动香港的年轻人去到中央部委的实习机会,让香港年轻人去体验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参与、体验的机会,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国家是一直在进步的。

还有就是推动更多香港年轻人去国际组织实习、工作。很多香港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国家在很多国际组织都提供了一些项目和资金,但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任职的比例非常低,和国家的投入不相匹配。所以这是香港青年可以发挥优势的方面,因为熟练掌握两文三语的香港年轻人也不少,也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对国际文化交流也比较熟悉。我希望推动这方面的工作,让香港青年人能真正帮到国家。

刘国生谢晓虹(专访谢晓虹香港)(6)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27日,国新办举行解读《“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吹风会,韩大元教授表示,白皮书名称中的“下”澄清了很多根本性、前提性的问题,意味着“一国两制”和香港的民主发展不是并列的关系,“一国两制”是香港民主发展的前提与根本保障,香港的民主是“一国”前提下的民主。您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全国青联委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谢晓虹:我觉得我的硕士导师韩老师讲得十分精准,非常到位。因为香港的民主发展不是英国带给香港的,在香港被英国殖民了100多年的历史中从没给过香港民主的机会,直至它们撤离的时候才加速了民主化的步伐。但它的初衷也不是希望给香港民主,只是希望用这种方式令香港吵闹加剧,掣肘管治。所以我们见到,正如韩老师及王振民老师说的,真正给到香港人当家做主、有民主发展的机会的,是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宪法、香港基本法的授权之下,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的民主正在循序渐进发展。白皮书用历史事实,告诉广大香港市民,特别是香港青年知道,香港的民主发展是如何在回归后一步一步地走到现在。特别是在完善选举制度之后,这次全新的选举,更体现了香港民主独特的发展优势。

我们也看到,其实西方的民主发展到了今天,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一个国际笑话。特别是它们的选举已经成为各个阶层利益的瓜分,不同板块为了各自的利益撕裂社会整体利益。选举比拼的是谁钱多,谁钱多谁选上的机会就大,而且是各种“泥浆摔跤”,互相攻击。这也是香港曾经走歪的路。而现在香港完善了选举制度,终于有了一条适合香港的民主发展的路。香港市民需要了解这个全过程,才能知道这条路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刘国生谢晓虹(专访谢晓虹香港)(7)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外部势力还在对香港的事情指手画脚,有人批西方一些政客和舆论是“认知障碍”。您对此怎么看?

全国青联委员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谢晓虹:西方指责其它国家的民主是见怪不怪的。所以当它们指责香港时,也是同样的双重标准。但我们香港人要清楚,它们的指手画脚是没有根据、毫不讲道理的。现在的情况是,完善后的选举制度增加了民主的成分,选委从1200人增加到1500人,界别也增加了,背景也多元了,这都是进步。像我这样一个“90后”青年能够参选,也是得益于新的选举制度。选举过程我也感受到君子之争的好处,没有谩骂和指责,没有喊口号,反中乱港也没有市场,我们凭借实力,比拼才干,为香港的长远未来谋出路。为大多数人好的制度当然是好制度。

西方在无端指责我们的时候不要忘了,当一个手指指着别人的时候,其实另外四个手指是对着自己。

作者:罗代姣,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